APP下载

社交媒体用户负面信息行为及对策研究

2021-11-24郭玮陆欢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用户

郭玮 陆欢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产生的影响既包括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包括负面的消极影响。负面信息行为指网络用户对负面信息的发布、转发、点赞等支持行为,以及对正面信息的否定行为。社交媒体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应对之道,主要包括:明确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内涵,探索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后果,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治安管理队伍教育培训。

关键词:社交媒体;用户;负面信息行为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信、微博、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的发展极为迅速,普及率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截止2020年末,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为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产生的影响既包括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包括负面的消极影响。负面信息行为指网络用户对负面信息的发布、转发、点赞等支持行为,以及对正面信息的否定行为。当前,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已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社交媒体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基本特征

社交媒体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如信息检索和共享、建立与维持社交关系等。但是,由于过度的开放性与实时性等媒介技术特性所带来的不便与负担也客观存在。

一是产生了倦怠化用户。社交媒体除了为用户带来实用价值与娱乐价值外,同时还衍生了错失恐惧、信息焦虑和倦怠行为等负面影响,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揭示了信息系统的不可持续性和黏性衰减问题。社交媒体使一部分用戶感到无聊、生气、愤怒等负面情绪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用户关闭甚至退出社交媒体出现了常态化倾向。

二是负面情绪明显。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技术的渗透让人类感到被控制。社交媒体时代在人的基本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一部分用户会产生疲倦、疲惫、无聊、抱怨、生气、郁闷等负面情绪。

三是碎片化信息过多。社交媒体信息具有海量性和动态生长性,支持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内容,内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为用户阅读带来一定障碍。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需要用户结合语境才能全面、系统地加以理解。如果仅仅从标题或10秒、20秒的短视频进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容易形成误导。

四是出现回避、逃离行为。社交媒体倦怠用户会产生逃离倾向,这主要表现为忽略、潜水、回避、抵制、退出和忍耐等消极负面行为。用户消极使用行为预示着社交媒体出现了问题,需要运营商和服务主体进一步优化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更加生态、可持续的信息使用系统。

二、负面信息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线社交媒体中负面舆情信息不断涌现。同时,部分网络用户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更加倾向于对负面舆情信息进行传播和扩散,不断渲染负面情绪氛围;对正面舆情信息进行否定和诋毁,减弱正能量信息的作用,促使愤怒、焦虑、失望等负面社会情绪迅速蔓延,为新时代完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系以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社交媒体的影响

在社交媒体上,无论是平台运营者还是用户,都会影响其他用户对该平台的看法。近年来,用户手机中的社交APP数激增,而且各个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丰富内容,标题党,冗余、虚假信息的泛滥及手机屏幕的限制,使用户的阅读习惯逐渐变得浅薄。除此之外,社交媒体平台频繁更新、优化升级软件,使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堪其扰;同时,用户社交圈的扩大使“好友”标准不断降低,不断更新的各个群消息打乱了用户的日常生活节奏,带来无形的压力和负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负面情绪。

(二)主观规范的缺乏

主观规范同样是造成用户产生社交媒体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用户所处群体的观念和态度会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用户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与群体规范保持一致。因此,如何在现有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制度,更好地开发功能为群体使用社交媒体服务,这是当前社交媒体开发者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风险感知度不断增强

风险感知度对用户的社交媒体负面情绪的影响是显著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账户安全和隐私暴露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同时,新闻媒体报道带来的积累、共鸣效果使用户充分感受到自己处在账户安全和隐私暴露的危险中,因此,被遗忘权、删除权开始被重视起来。实际上,用户的社交媒体负面情绪更多来自平台功能、信息内容和社会关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内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则对用户的社交媒体负面情绪影响不大。

三、社交媒体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应对之道

作为一种负面情感体验,社交媒体的负面信息行为可能会引起用户其他方面的负面消极情感及行为,因此,有必要分析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复杂特性,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不断增强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一)明确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内涵

学者们对负面信息行为在内涵的理解上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观点侧重于心理感受,有的则侧重于行为表现。有学者将用户负面信息行为定义为“一种主观的、多维度的用户体验,这种体验由疲倦、烦恼、恼怒、失望、戒备、兴趣丧失、动机的减弱等情感构成”,有学者将其归纳为疲倦、厌烦、筋疲力尽、漠不关心和兴趣低下等。还有学者从行为视角将其定义为“当社交媒体用户被太多的社交媒体网站、太多的内容、太多的好友以及太多的在线维护这些联系的时间花费所淹没时,从社交媒体中撤退的倾向”,“逐渐减少、甚至放弃社交媒体的使用的现象”。无论从情感视角,还是从行为视角的分析,导致用户负面信息行为在客观上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难以比较。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关于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基本特征、构成维度、影响结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制定负面信息行为量表,以便尽早在概念和测量方面达成一致。

(二)探索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后果

当前,关于用户负面信息行为产生原因的研究已比较丰富,而关于用户负面信息行为引发的后果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用户负面信息行为的心理性后果的研究十分缺乏,有必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如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感知价值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理论模型,探讨负面信息行为对用户的社交媒体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感知效用满足等认知性后果的影响,以及探讨负面信息行为对用户的后悔感、挫败感等消极情绪的影响。

(三)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网民,因此,维护网络社交媒体的安全也需要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绝大部分用户不会有意的去扰乱网络治安秩序,但是因为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以及广大用户缺少法治意识,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网络宣传教育力度,积极鼓励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创建规范的学习网站,为用户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供平台,从而提升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帮助用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使用户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理性看待问题,发挥网络的正能量价值。

(四)加强网络治安管理队伍教育培训

新媒体时代,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相关部门应重视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一支专业化、综合素养高的网络治安管理团队。强化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网络治安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社会的新要求。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推动团队团结协作、忠诚尽责。另外,还要培养创新性网络治安管理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网络治安管理人才,从而推进网络舆情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洪伟、任豪.社交网络的有效信息量研究:基于节点强度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5).

[2]黄微、许烨婧、刘熠.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的数据驱动机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06).

[3]刘雅姝、张海涛、徐海玲、魏萍.多维特征融合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演化话题图谱研究[J].情报学报,2019 (08).

作者簡介:郭玮(1983-),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科研室讲师。研究方向:舆情危机管理理论。陆欢(1994-),女,上海人,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学员工作科科员。研究方向:舆情危机管理理论。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