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及提升路径探究

2021-11-24王青青

现代交际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技精神文化

张 丽 王青青 张 丹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2.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泱泱几千年风云诡谲的时代变幻中,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得益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牢牢地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沃土与勤劳的华夏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夜以继日地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的华夏儿女更应当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心,继续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争做新时代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立足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

中国人民立足文化自信并不是空穴来风,其依据在于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继承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作为新时代人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底蕴

1.大一统的历史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兵锋相向,周王室被架空,整个社会动荡难安,人心惶惶。在这样长达几十年的硝烟纷争之后,中国历史上迎来第一个“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顺应了民众热爱统一的趋势,结束了从东周以来的纷纷扰扰,成就了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即使是之后的各朝各代分分合合的历史潮流中也能看出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仍旧是追求民族的历史性统一。每个朝代的大一统后充分显示出汉文化的包容性,吸收和接纳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之在整个社会文化圈中都能达到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的目的。因而,就是这种大一统思想下各民族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今天56个民族一家亲的完满状态,共同守卫与铸就中华民族的和平与繁荣。

2.自古以来统治者执行的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一系列儒家传统思想都要求和警示当政者实施仁政,以人民为中心从事国家的治理活动。从各个朝代的历史更迭中就可以发现,实施仁政的统治者,整个天下都呈现着一副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这也是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立足点,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尽心尽力为人民解决好日常生活的各种疑难杂症,“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

3.营造家国情怀的文化氛围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秉持与践行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上对国家尽忠、下对父母尽孝、对妻儿尽责、对朋友尽义的家国情怀。这种至高无上的价值观深深熔铸在每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中,铸造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

从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能感知到,中华文化的现实力量与独特魅力,中国人何以不自信?这些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理应自信、自豪的根基。

(二)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

19世纪初的中国,正遭受着与往日不同的国家分裂的现状,四面受敌,由于整体军事实力孱弱,腐败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且长期执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世界发展的信息,导致了列强蛮横入侵时中国表现出孱弱的反抗能力,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艰难前行。幸而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10,中国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性局面便出现历史性反转,至此中国共产党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28年的艰苦岁月中,党和人民携手共进共同推翻压在中国人头顶上的“三座大山”,谱写了史诗般的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次次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历史任务。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在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道路上虽出现过些许曲折,但通通被克服。1978年后邓小平总结多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系列问题,并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全世界主动打开国门,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春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着中国人面对困难永不服输的壮志豪情和为祖国与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先贤们留给后代子孙的时代精华,是文化自信的新生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立足文化自信,建构文化强国的提升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根与魂,是促进一个国家兴盛的至关重要之物。因此,当下应立足文化自信,借助当下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好景,将科技活动逐渐地融入文化因素,借助科技的力量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用人文理念引导科技合乎理性地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用中华文化中“和”与“异”的包容性思想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一)科技与文化互相融合

一个国家“硬实力”很重要,然而“软实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更应将科技爆棚式的力量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创新型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比如,《战狼》《流浪地球》等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呼唤出人们的爱国意识与珍惜爱护地球的意识。央视着重推出的一套讲述中国文物来历的节目《国家宝藏》,借助科技的力量将各种文物的前世今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影视作品可谓创意十足、意义深厚,这些作品都是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与科技力量实现了无缝衔接,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实力。但也应看到现今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就整体而言,文化产品所呈现的实质性效果不佳,凝聚性不够,并没有全力挖掘出中国文化的潜力,缺乏创意与特色,文化体系不健全,网络文化参差不齐且杂草太多,科技运用的力度不够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科技与文化的弊端。但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稳中求进的态势。面对如今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前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中国人应有的精气神儿,共同构筑固若金汤的藩篱。

在科技发展中还需切实注入文化的感染力与价值引领,使科技朝着人文的方向发展,加速实现人类精神生活的富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在18至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至上”“功能主义与工具主义”“人类中心主义”风靡一时。然而,随着科技的繁荣,自然的“馈赠”接踵而来,地震海啸的频发,重工业遗留的有害物质等让整个大地满目疮痍,让人类的生命岌岌可危。此时人类开始反省,意识到以往科技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唤醒了拯救人类唯一生存环境的意识,毕竟“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的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可见人类如果单纯地追求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眼光和目标单一化,那么只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黑暗,甚至是自掘坟墓。

为避免科技发展导致人类精神生活呈现出空心化、空洞化,填补这个大窟窿的最佳工具就是文化。利用文化本身萦绕的内在精神价值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引导科技健康、平稳地发展。同时,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追求自身及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从而激发出人类创新创造的活力,促进科技向更高水准的发展。科技与文化是一个双向过程,二者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都将落实在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上。

(二)增强文化认同,消除文化自卑

辛亥革命之后,近代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我们的思想及文化出了问题,于是才有“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有极其进步的一面,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的一面。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否定中国文化的合理性和宣传“技不如人、思想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等思潮,这必定给国人留下文化自卑的心理阴影。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文化方面依旧与西方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差甚远,这时西方国家将西方的意识形态理念渗透于影视产品中,随着中国影视业的展开而流传到国内。美国的科技大片和电影中描绘的民主社会的确让当时许多人为之动摇,再次产生文化自卑的心理状态。

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早已排在世界前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侵略之后所呈现出那幅一穷二白的面貌。就整个国际环境来看,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存在不定时的战争和暴动,中国的乡村和城市也更改了过去贫穷与落后的面貌。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更应该消除文化自卑,对中国文化充满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与散发的魅力。

(三)优化网络文化平台,固牢文化传播主阵地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能促进网络空间平台的建立,同样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但是,虚拟网络空间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漏洞,网络文化信息量庞大且繁杂,没有完整合理的逻辑体系,许多信息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思想未成型的青少年实则存在极大的误导。这时,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整个社会、学校、家庭要站在一致性的战略目标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青少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加大力气优化网络文化平台。利用手机的便利性与文化传播的快捷性功能,软件研发工作者加强对手机软件的防护功能,抵制不良文化随机侵入。

正如当下最火的“抖音”软件,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下正能量的传播就能以这个软件为突破口,通过后台网络部门的监管与公司联手实际操控,推送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为全民参与学习优秀文化和了解国内外形势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又如对国家政事视频的剪辑和推送,让不想看或者没时间看新闻的人们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通过评论的方式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教授戴建业老师以他幽默风趣、生动有力的方式讲解古诗词,让平时对古诗词晦涩难懂的普通民众也能视野开阔,受益良多。还有就是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向众人展示出另一番人生境界,通过对这样的方式将名校名师授课短视频进行推送,让全中国人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还能和名师进行线上交流,发出自己的疑惑,寻求名师的解答。这种途径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牢固网络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安全网络环境。

三、结语

立足中华文化自信,必须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找到理论根基,深化其内在底蕴。还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这个生产力带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繁荣,将文化与科技互相融合,激发文化认同感,打造开放、包容、健康、和谐的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网络文化平台。

猜你喜欢

科技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