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专题教学的观念和策略

2021-11-23王素霞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实施专题教学,应确立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观。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在透彻理解每个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寻找、提炼各个文本的聚合点,并形成与之相应的核心学习任务;整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设计层次分明、指向不同的子任务,以分解核心学习任务;设计融合听说读写训练的言语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展开专题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学习环节,达成各子任务目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专题教学;专题聚合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6-0023-05

隨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这一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及时获取海量知识。语文课程作为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更应关注如何获取知识、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如何重组与改造知识,使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根据这些变化和需求探索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等。

一、中职语文课程为什么要实施专题教学

一直以来,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仍局限于有限的字词句篇的知识积累式教学,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为了克服过去中职语文教学以学科知识点呈现教学内容而实际课程内容有所缺失的弊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提出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其中,基础模块设置 8 个专题、职业模块设置4个专题、拓展模块设置3 个专题,这15个专题构成了完整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及体系,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加明确。

专题是“整合了学生学习的情境、资源、内容和方法,重新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3],其功能在于将一系列语文活动置于真实或模拟的典型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言语活动,习得语文关键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专题教学应摒弃面面俱到、条分缕析式的单篇课文教学,深入研究每篇课文在专题及人文主题统领下最有价值的“核心教学点”,并从该点深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体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的教学观念。

二、专题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观

(一)确立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以载道”是中国语文的传统,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人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语文教育“传道”,就是“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4]。《语文课标》中的每一个专题,都融合了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教育,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为实现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专题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知识是学科教学得以开展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没有知识,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知识具有育智、塑德、臻美等教育功能。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因此,“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讲,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知识是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5]。语文课程要学习的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等知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如正义、同情、良知以及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语文教学要挖掘这些道德教育资源,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境界。第二,要利用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价值引领,即在教学中生成和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课标》中各专题的育人价值,设计不同人文主题的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认识的系统化,实现文本意义到精神意义的升华。第三,要自然融入文化。“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为此,《语文课标》设计了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三个专题,意在培养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专题教学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将文化自然融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人,而不能脱离具体的文本生硬地进行教育。

(二)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的要求和建议,意在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也是编制教材、实施教学、开发课程资源、评价教学和管理课程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基于经验和教材的教学观,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语文课标》提出的15个专题,都阐述了各自的具体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解决了每个专题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语文教师实施专题教学的指南和依据。其彰显的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定位,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从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实施专题教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出发,结合目前部分教师尝试专题教学的案例来看,实施专题教学仍然要坚守以下几点。第一,实施整体化教学。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和整合,强调将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强调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专题教学视域下,教学单元内各个文本不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达到专题学习目标的学习资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文本之间形成一定的意义关系,成为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这是专题教学首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要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应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目前的文本教学有三种错误倾向:一是只关注文本内容,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大谈特谈文本的主题;二是无边界拓展,抛开文本讨论各种话题;三是肢解文本内容,脱离语境进行机械式的语言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指导、点拨学生自主完成言语实践活动”[7],完善言语表达系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第三,把握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专题注重选取不同作家不同文体的文本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文本情境中解决问题。但语文学习始终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文本开始的。而每一种文体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每个作家都具有自身的风格,每个文本也同样具有自身的特质。文体类别是解读作品的方向,作家风格是解读作品的捷径,文本特点是解读作品的关键。实施专题教学,教师仍要立足文体的共性特点和文本的个性特点,整体把握文本的教学内容,注重不同文本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独特价值和内在关联,如此,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开展专题学习。

(三)确立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观

学生学习既是教学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落脚点、归宿点。因此,我们应建立尊重学生人格、释放学生潜能、唤醒学生智慧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构建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体系。然而,“从总体上来说,目前课堂教学还没有普遍实现根本性转变,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新型课堂还没有普遍地建立起来,根本问题就在于——还没有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8]。《语文课标》设计的每一个专题,都融合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三大学习活动和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9],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美情趣,丰厚文化底蕴,建构人文精神和言语系统。

以生为本的专题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与实施:第一,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仅注重知识结果的讲解和传授,而应是通过引导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还原知识产生的过程,架构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并运用相关知识和关键能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运用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语境,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开动思维,探寻文本产生的背景,领会作者的所思所想,抽丝剥茧般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精髓。第二,实现完整学习。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说,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三个环节。对应语文学习,信息输入就是阅读,信息加工就是思考,信息输出就是表达。完整的学习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阅读,是与文本对话。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吸收文本传达的精神和价值,积累言語经验,丰富人生体验。思考,是与自我对话。学生在思考中逐步走进文本内核和肌理,领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思维方法和思维技能。表达,是与他人对话。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见解、态度等,并能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与别人进行分享、沟通、互动,在互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习和认知水平。第三,在活动中学习。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而学科活动则是生成、发展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之路。“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10]教学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权利和责任,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研读和探究文本,及时匡正思维,适时调整学习内容、进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中职语文课程专题教学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实施专题教学需要解决如下基本问题:如何打通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进行整合式的学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利用文本实现专题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读写融合的语文活动以实现学生的完整学习?以基础模块中的“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为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专题教学的聚合点,形成核心学习任务

如前所述,专题中的多个文本因某种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联系,我们姑且称之为“聚合点”,即将各个文本聚合成为一个单元的线索或纽带。因此,实施专题教学首先要在透彻理解每个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寻找、提炼出这个聚合点,并形成与之相应的核心学习任务,对所有文本的学习进行整体建构。

提炼聚合点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从各个文本中概括提炼出共同的人文主题。以鲁迅的小说《祝福》、莫泊桑的《项链》、曹禺的剧本《雷雨》(节选)为例,可用“社会与人生”为专题的聚合点,其核心学习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三篇文章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祝福》中封建礼教对广大民众深入骨髓的毒害,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项链》中社会的严重不公,使女主人公为了一条项链差不多葬送了自己以及丈夫的一生。《雷雨》中封建大家庭不仅戕害了与之交集的下层人民,也戕害着家庭内部成员。提炼“社会与人生”的聚合点,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感受作者揭示社会人生真相的思想锋芒。第二,从语文学科学习范畴的角度,提炼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语文学科问题或话题。比如,三篇文章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和剧本,可以立足两者的异同,提炼出“小说和剧本的叙事特点”这个聚合点,其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探究小说和剧本叙事特点的异同”,既关注文学作品的共性教学内容,也可突出不同文体的特点,展开更具整体性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小说和剧本相关知识的结构化,提升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聚合点只是专题教学的切入点,与其相应的核心学习任务才是统摄所有学习资源的抓手。不管提炼出什么样的聚合点,设计出什么样的核心学习任务,整体设计教学方案时都要遵循语文课程的特点及文本阅读的规律。

(二)设计层次分明、指向不同的子任务,分解核心学习任务

教师需围绕核心学习任务,整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活动,设计层次分明、指向不同的子任务,以达成专题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由分到合,由单篇到整体。如,核心学习任务是“探究小说和剧本叙事特点的异同”,可设计以下三个子任务:一是“探寻心灵的历史”,即通过对《祝福》《项链》的学习,了解小说的叙事艺术;二是“静水流深”,即通过对《雷雨》的学习,了解戏剧的冲突与巧合;三是“文学的秘密”,即通过小说和剧本的整体对比阅读,了解小说和剧本叙事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共性教学内容,以及不同文体的个性特点。

第二种是整合、比较阅读。如,核心学习任务是“探寻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可设计以下几个子任务:一是“了解多样社会,体验百态人生”,意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关注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理解作品的主旨;二是“欣赏语言艺术,领会名篇之妙”,意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构思等方面赏析三篇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小说和剧本叙事方式的异同;三是“观照现实,启迪人生”,意在启发学生在整体把握三篇文章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模仿作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和人生,借鉴小说和剧本的写法进行创作,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专题教学并不是对传统单篇教学的否定,而是在单篇学习基础上的整体阅读。因此,无论是哪一种思路,都离不开单篇教学,只不过专题视域下的单篇教学,要避免就单篇而讲单篇,应引导学生联系“多篇”而精读。具体教学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文本特点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

(三)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达成各子任务目标

教师应围绕专题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融合听说读写训练的言语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整合资源、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等学习环节”[11]。

以“社会与人生”这个设计思路为例。根据任务一“了解多样社会,体验百态人生”,可以设计系列活动,见表1。

活动1意在引导学生通读三篇文章,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命运发展的转折点,整体把握人物命运,感受不同的生命姿态。活动2指向的是社会环境的分析,学生需要梳理次要人物的言行,再结合人物身份,揣摩人物言行背后的含义,以及这些言行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最后整体思考这些人物言行的共同特征,形成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从而理解次要人物言行的根本原因。活动3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文章反映的社会风貌,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思想与观念,进一步体会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三个活动同时指向三篇文章,学生自然会将三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命运与社会环境进行整体观照,形成总体认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根据任务二“欣赏语言艺术,领会名篇之妙”的设计意图,可以设计系列活动,见表2。

活动1指向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艺术,要求学生从语言、心理、肖像、行动等多个方面梳理两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既突出不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也实现对小说共性特点的结构化认识。活动2指向小说的叙事艺术,突出的是每篇小说各自的叙事特点,需要学生循着作者包装的方式和手法解读心灵,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作用。活动3重点在于赏析中外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更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理解不同心理描写手法的作用。活动4指向剧本的学习,通过模拟表演周朴园和鲁侍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对话,揣摩潛台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且运用表演技巧,既表达对人物的理解,又创造性地表现人物。活动5通过改编剧本,引导学生将小说和剧本进行对比,理解两者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方式,进一步把握小说和剧本的文体特点,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这五个活动打通了小说和小说之间、小说和剧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和剧本在语言、构思、形象等方面的异同,学习作者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促进文学知识的结构化。

任务三“观照现实,启迪人生”,是通过表达实现文本意义到精神意义的显性化,可以设计系列活动,见表3。

活动1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电影《祝福》结尾的改编是否合理的看法,学生的表达能否有理有据,需要三个基础:一是把握了祥林嫂的个性特点,二是理解人物性格对言行的支配作用,三是认识到社会环境所体现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已造成了祥林嫂的认识局限。活动2要求学生观照社会现实,让他们在阅读、思考、观察、写作的融合中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然,设计活动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变化活动形式,如为人物绘制肖像画、设计电子名片等,以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语文特色,但其目的始终都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内核,洞悉文本肌理,利用学习资源达成专题学习目标。

总之,专题教学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虽是新生事物,充满挑战,但也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将现有的教材按照《语文课标》15个专题进行整合,尝试和探索专题教学,以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何忠.从理解到运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20(7/8C):9-13.

[2][4][6][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8.28.1.

[3]蔡建明.单元·专题·任务群——高中统编语文教材组元方式的变化与教学启示[J].语文建设,2019(10):16-19.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53.

[7]郑昀,徐林祥.指向语言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有效学习情境的创设[J].中学语文教学,2021(7):13-17.

[8]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3-8.

[10]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11]张艳.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专题教学的应对及其策略——以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9):76-80.

Ideas and Strategies of Special Topics Teaching of Chinese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Suxia

Abstract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2020 Edition)”proposes“organizing curriculum contents by special topics”. To implement special topics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teaching view based on mor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student learning. In term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ers should analyze, find, and refine the convergence points of each text 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each text, and form corresponding core learning tasks; integrate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hierarchical and different subtasks to decompose core learning tasks; design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that integrat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carry out special reading,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display and other learning link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each sub-task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hinese courses; special topics teaching; special topic convergence point

Author  Wang Suxia, deputy editor of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100011)

作者简介

王素霞(1974- ),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三科教材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北京,100011)

基金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度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专题教学研究”(202118),主持人:王素霞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