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探讨

2021-11-23董雪雁

时代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创客课程

董雪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引言

党的十九大文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及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方式方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将创新创业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以此来推动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创新创业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责无旁贷肩负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各高校也陆续开始了“双创”教育的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业是一种训练,而就像任何一种训练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它。美国哈佛大学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开展了创业教育,随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都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并逐渐引领了世界潮流。国外的高校根据创新创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三种模式:发明型、改进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并根据不同模式开发不同的课程教育体系和教育组织形式。美国的创新教育使得美国科技人才济济。据报道,在2019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的专利达到了333530件。

我国高等院校的“双创”教育肇始于1988年,以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为开端,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全国高校开展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国务院和教育部分别发文将双创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从国家的部署可以看出,国家领导层是希望从高校培养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灌输创新思维,打造科技攻关队伍,推动科技创新。这高度契合了中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同时也是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现状

为了促进“双创”教育,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办好各类‘双创’竞赛”的要求。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实现科技立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创业指导、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大赛和扶持基金等内容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服务系统,既包括虚拟网络空间,也包含了实际的高端设备和孵化办公场地。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利用珍贵的高校资源结合专业知识将一个个创意演变成一个个成熟的项目。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课程教育: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提供行业和项目所需的技术支持,并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以及创业法律咨询等。

2.创业指导:高校针对各学科组建不同的创业辅导教师队伍,从学生创业开始直到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供项目孵化的全程指导。

3.创客空间:创客是指那些对科技和实践有兴趣和热情,热衷于自己动手实施自己的创意或者项目的群体。“创客空间”为此类人群提供实践平台。

4.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提供实训基地、办公场所、训练项目并指导建立创新团队等。

5.创新创业大赛:提供赛事信息,组织各种实操比赛等等。

6.扶持基金:指各种资助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以来,“双创”教育资金已达23亿元,其中校外资金12.8亿元。

(二)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初见成效

根据教育部官网最新消息,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立了3400门“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6500多门“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选课人数多达3400万人次。“双创”课程体系日益健全。各示范院校为206万名大学生建立了“双创”成绩单,“双创”成绩单显示,近5年内大约有3700名大学生创业。与此同时,师资力量也日益壮大。教育部聘请了业界各类优秀人才5.9万余人担任“双创”专职或兼职教师。组织了近4000场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培训规模达到34万人次。使得“双创”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这是我国提倡“双创”教育以来最直接、最可喜的成绩。

全国高校陆续都建起了“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互联网+”双创大赛作为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成绩斐然。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教育部拨付经费7.6亿元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双创”计划吸引了来自我国1088所高校的超过16万学生参与,其中有38000多个项目获得资助。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双创”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不完善。根据国外的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体系性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马丁·特鲁斯特创业中心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技能课程、行业导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门类课程,课程总数达63门。国内很少有高校能提供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些高校仅以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来代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虽然在线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就日常课程设置而言,有些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仍然存在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象。

教育实践平台信息孤岛情况比较普遍。高校的教育实践平台提供的创新创业项目往往孤立存在,高校之间协调沟通不畅,高校与企业之间也缺乏沟通,造成资源不能共享,同时也导致了高校的创意难以落地,发明成果也难以转化为产品服务于社会。

机构设置不完备,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高校的创业中心一般附属于就业中心或共青团机构,很多高校还不能从战略角度看待创新创业,仅仅认为创业中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就业,提高本校就业指标。而诸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已经形成了教师的双规制,除了本校的授课教师还另外聘请在创业方面有实战经验和重要影响力的专家或职业经理人来任教,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指导。尽管教育部聘请了5.9万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双创”指导教师,但是各个高校在师资配备,尤其是人才招聘方面,还是偏重常规的传授专业知识人才,各高校的专门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占比仍然偏低。

校企合作不深入,企业资金投入少。作为高校来说教育和知识传达是其重点,高校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而企业关注的是项目的可行性和投入产出比,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需求和高校的职能不能完美契合,造成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进行创业。《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有62.3%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从“地方级科技计划项目赞助”中获得研发经费。只有38.5%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企业委托横向资助资金获得研发经费,由此可见,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还有很大空间,“双创”教育实践平台还有潜力可挖。

不能提供创业全过程辅导扶持。大多“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只聚焦于创意比赛阶段。由于专业从事“双创”教育的师资匮乏和扶持基金不足,高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尚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孵化,创业初始阶段的扶持,对孵化企业后续的团队建设、法律法规咨询、公司运营等实操问题更缺乏实际支撑。国内各高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一个明显缺陷是大多只建成了一个知识的服务平台、一个政策宣讲平台和一个创业大赛的赛事组织。当一个创意或产品初现雏形的时候,多数的教育实践平台只能提供一些免费办公场地、实验场所以及初步的启动资金。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不可能会完全满足一个刚孵化企业的诸多需求,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税务统筹以及技术专利等问题都可能会给初创的尚不成熟的团队带来毁灭性打击。

三、改进“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议

(一)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高校间联合开发和共享共用

现有研究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位居第二,仅次于教育理念。可见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双创”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建设应该加强宏观统筹,从根本上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到现有教学体系中;根据各高校各学科的实际特点,打造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创客精神和创客文化也应该及时列入课程系列,从精神理念层面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力支撑。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先行高校的摸索,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但包括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包括“创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涵盖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等方面。有了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大学生在创业时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才能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同时建议高校之间联合开发建立精品课程并共享共用,可以研究联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集中各高校的精锐力量打造一批从市场角度出发、贴合市场需求的实操教程。组建一批课程库、案例库、项目库,这些共享的资源可以公开共享并可随时更新完善。各高校各院系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教育实践平台应该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万众创新的积极氛围。

(二)加强创客教育,弘扬创客精神

创客的理念是兴趣基础之上的创新创造,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打磨打造新的事物或更新改良现有产品,并在开放共享的氛围中与他人分享。许多新技术都是诞生于创客的兴趣爱好,并逐渐吸引众多追随者因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领域。安卓系统的内核即起源于Linux系统,该系统是创客精神的一个很好的诠释。由于开源和免费,Linux系统不断得到全球范围内软件工程师的持续改善和发掘,最终使得该系统成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构建在Linux系统之上的安卓系统被广泛应用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并一举奠定了这些领域的霸主地位。可见创客文化与创客精神给予创新创造萌芽发展的土壤,并激励普罗大众不断投身到“双创”事业中去。

创客教育应该从大学生新生开始,创客提倡的是包容、开放、共享和发散思维,接受传统教育数十年的大多数大学新生欠缺的正是这些素质。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大学新生开始实施创客教育,培育创客思维,建立创客精神;对新事物怀有好奇,想要跃跃欲试、亲自动手实现自己的理论和想法的习惯将让这些天之骄子受益终身。无疑,这些品质正是创新创造教育所要求的,也是未来的企业家、实业家必备的特质。回顾我国一直以来的学校教育,都是要求学生们按照标准答案来学习,基本上都被教导“正确答案唯一答案”的;这些在应试教育下设立的条条框框,以及服从权威服从答案的要求,使得学生们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敢去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些负面的因素扰乱了大学生的思维,固化了他们的逻辑,这些与创新创造的要求背道而驰,往往会使得“双创”教育事倍功半,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应将创客教育融入教育体系,让大学生从踏入校园伊始就浸润在开放共享精益求精的创客精神里,使得创新创造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

创客文化有助于创新创业氛围。创客精神的培育将使创新创造队伍茁壮成长,并源源不断地给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创客文化基因中的创新创造与“自己动手”的特点十分契合国家“万众创新”的要求,及时引导鼓励将会产生欣欣向荣的创业局面。

(三)改良机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中心的教师通常隶属于不同的院系,教师之间、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往往不够通畅;教师之间难以实现完美合作。相较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都建有独立的创业中心,教师队伍稳定高效,形成独立的体系;如此一来,教师团队可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打造创业孵化的摇篮。

美国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值得我们高校学习和模仿。康奈尔一方面鼓励自己的教师去创业开办公司并以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实业家作为高校的客座教授并将其创业经验编程案例库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这些身经百战的商界精英给学生们传授的都是经过实战考验后证实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这些宝贵财富不是单纯的教室里能够学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这些措施使得该校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典范之一。目前国内高校应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做法,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增强创业实战经验,另外积极引进成功的企业家来校任教,这些经历残酷市场商战的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会给予学生直接面向市场的有力指导。

(四)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协作,提升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服务能力

强化“高校-企业-社会”三螺旋体系融合升级,打造具有校本化、区域化特点的校内孵化平台。目前高校的双创教育平台的不足是不能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原因是先天性根基不牢。高校与企业应该互相协作、互相渗透,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方向,高校利用市场的指引确立研究项目和创新创造。在整个过程中,企业都应该深度参与,既能培养人才为企业所用,也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成果。

(五)丰富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服务功能,延伸其孵化器的使命

高校的创新创业基金有限,没有风险投资或企业的资金援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孵化出的初创企业难以长期生存与发展。高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应该建立规模合适的基金池,既有高校的创新创业资金投入,也应该引入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群的扶持资金,还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孵化资金。

另外,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与地方政府服务平台之间应该建立无缝连接。高校的孵化项目在度过初创期后,应能顺利平滑过渡到政府的孵化基地,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和创业支持。对于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孵化的项目、具有市场和技术前瞻性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帮扶力度,使其快速过渡到到成长期。

猜你喜欢

双创创客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