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的书法评析不能“拔苗助长”

2021-11-22嵇绍玉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书法展过分书法艺术

嵇绍玉

最近,中小学生举办群体或个人书法展日益增多,这有益于繁荣校园书法艺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应注意推介学生书法展的展览前言、作品画册或新闻媒体通稿的文字,应该坚守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原则,不能过分渲染、任意夸张。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因为抽象,所以在赏析中人们很难用精准的词汇加以表述,这也使能够描述它的词汇带着十足的弹性色彩。尽管如此,这些词汇还是有一定区分度的。如用上“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飞泉漱玉”“芙蓉出水”这些词,还能勉强反映出学生书法天真烂漫、纯净明朗的特点,但如果使用“旷代佳构,神来之笔”“自出机杼,妙合自然”“脱去俗态,缥缈仙逸”这些词句,就甚为不当。

“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绝作也。”语出唐李嗣真《书后品》,那是在总结唐代之前所有书家后,对民族书法史上最优秀的作品给出的评价。若将夸饰之词移植于对当代学生书法评析中,其危害有三。一是削减书法艺术应有的魅力。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它被称之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具有引人魂飞魄动的艺术魅力,对其感知受限于年龄、学养、视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领略其全貌,过分的赞美极易让学生自认为稚嫩的点画、粗浅的线条与简陋的章法,就是书法艺术的顶层光华。二是消减书法藝术体验的过程性。说到底,书法艺术是人生美学,体验性、过程性是其重要的审美特质。学习书法从执笔到创作,从临帖到出帖,从通识到书写出品味,重在循序渐进体验书法中蕴含的生命律动与韵致,体验书法创作心态的自由与解放,最终体验出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之境界。这一过程是动态过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过分的赞美,极易让学生误认为他们目前仅有的认知就是书法艺术的终极理想,然而,这一理想的彼岸,还何其遥远。三是消减学生谦逊好学的追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力主艺术家需具有“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般的操守,现在若让学生沉浸在一些华而不实的词汇中洋洋自得,实在不利于他们脚踏实地、寒窗磨墨的书法学习,不利于更高艺术品格的养成。学生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原来好好的书法幼苗,最后却尝尽萎谢的苦果。

唐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才是我们对学生书法评析应该秉持的态度。当然,为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也需要我们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肯定。譬如,我们用“气息贯通”“一片生机”这类词就已足够,而不必拉上那些不着边际的玄妙之词去评价。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组织处一级主任科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书法展过分书法艺术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观书法展有记
灵感生成器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