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权力感启动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2021-11-22富萌钟俊丽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富萌 钟俊丽

【摘 要】为探讨大学生权力感启动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使用权力感启动任务,借助E-prime2.0软件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32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高、低权力感启动组的大学生对攻击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低权力感的大学生,高权力感大学生有更低的内隐攻击性。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权力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追求权力,培养大学生对消极信息的坦然心态。

【关键词】权力感;内隐攻击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6-0036-04

【作者简介】1.富萌,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2.钟俊丽,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一、问题提出

1.权力感与权力感启动。

通常情况下,权力被看作是对重要资源的一种不对称控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甚至通过对他人的资源控制来实现自我目标。[1]Anderson和Berdahl指出,在心理学中,权力并非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多是指权力感。[2]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权力看作情境变量,指被试主观感受到的自己对他人的影响能力和控制能力,即为权力感。研究表明,个体如果拥有较高的权力感和权力体验,他们在不道德行为中就更容易表现出带有侵犯色彩的行为。[3]权力感的启动方法主要有词语搜索任务、情境回忆法、角色扮演启动法和姿势启动法等。

2.攻击行为与内隐攻击。

攻击行为通常解释为一种有意进行的、会对机体造成伤害的行为。攻击行为的发生必定带有一种伤害性的意图,表现为言语攻击或身体攻击。对攻击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外显攻击和内隐攻击。内隐攻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动化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在没有意识监控或者没有清晰意识的情况下对具有敌意的刺激进行组织和解释,并影响随后的攻击行为。[4]

3.权力感启动与大学生内隐攻击性。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之际,面对各种诱惑,使用权力也逐渐成为他们达成目标的手段。作为接受教育的高素质人群,礼仪、美德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内在攻击性的外在表现,但大学生的内隐心理特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将大学生作为研究群体,通过探讨权力感启动的高低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得出此权力感启动情境下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特点,从而提出一些防止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网络宣传平台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被试招募,控制被试数量男女性别均等。共计招募被试34名,剔除2名无效被试后,总计32名被试进行实验。

2.研究方法与工具。

(1)权力感启动材料:权力感启动任务材料来自改编版的Chen,Lee-Chai和Bargh的词语搜索任务。[5]

(2)启动效果检测材料:在被试进行了权力感启动之后,为保证启动效果有效,需要进行权力感启动效果检测。测试任务为完成一份9点评分的问卷,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从1到9的选择,1代表“非常不符合”,9表示“非常符合”。[6]

(3)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SC-IAT)实验范式:内隐联想测验是研究内隐攻击性的较常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国内改良后的SC-IAT实验范式,实验流程见表1。使用E-Prime2.0软件进行实验设计,使用的实验材料为词汇,其内容包括一个概念词(自我概念词语)和两个属性词(攻击性词语、非攻击性词语)。研究中概念词和属性词均选自以往研究者关于内隐攻击性研究所使用的词汇。[7]

3.研究程序。

此次实验设计采用的是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实验自变量为权力感启动高低程度,因变量为内隐攻击水平。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组一为高权力感组,组二为低权力感组,控制组一和组二男女各半,分别向两组被试提供高、低权力感启动材料;第二步,被试完成词语搜索任务后,用问卷检验权力感启动的有效性;第三步,被试完成权力感启动有效性问卷后,借助E-prime2.0软件进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测量被测的内隐攻击性。

三、研究结果

1.权力感启动效果检测。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被试的权力感启动效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高、低权力感启动组得分差异显著,高权力感启动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低权力感启动组,这说明在实验中权力感启动是有效的。

2.权力感启动下大学生内隐攻击性测验的结果。

本实验需要根据SC-IAT数据处理的方法计算出每个被试的IAT效应值——D值。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原理表明,D值反映了被试内隐认知中攻击倾向的相对态度,D值越大,代表被试的内隐攻击效应越大,则实验中相容任务组(攻击性+自我)的联系更加紧密;相反,D值越小,则代表被试的内隐攻击效应越小,相容任务组联系也更小;当D值为负值时,表明实验中不相容任务组(非攻击性+自我)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高权力感启动组和低权力感启动组的被试数据进行IAT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两组被试对攻击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我们发现,两组被试的D值均为负值,这表明两组被试在完成不相容任务时的反应更加紧密。高权力感启动组的D值小于低权力感启动组,这表明高权力感被试相较于低权力感被试,表现出更小的内隐攻击性。

四、结论与讨论

权力感启动高低程度不同的大学生被试间的内隐攻击性差异显著,且相较于低权力感的大学生,高权力感大学生有更低的内隐攻击性。

為何高权力感被试会有更低的内隐攻击性?一方面,被试在进行权力感启动任务完成词语搜索时,虽然主试不会告知被试此任务的主要目的,但提供给被试的词语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这就不能排除被试可能根据以往经验猜测到实验目的,继而导致被试在任务中隐藏自身的攻击性。另一方面,当高权力感启动时,被试会有意识地产生更加积极的内隐态度,抑制自我的攻击性,如对他人的敌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对消极词汇的态度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激活了一个安全系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积极信息上,从而调节了个体在测量内隐攻击性时的注意偏向。

五、建议与对策

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存在相关性,且内隐攻击可以预测攻击意图、增加攻击行为。[8]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追求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会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业,通过努力提高自身学识;但另一方面,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的不平衡使他们容易产生嫉妒、歧视等心理,并且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进一步转化为对权力的渴求心,尤其在越来越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的当下,追求进步与表达自己对于高权力的向往并不相悖。若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后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很容易导致其心生杂念、犯下恶果。

但实际上,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常常不外露。愤怒、虚荣一旦产生,迫于道德的束缚,大学生会倾向于隐藏内在的“不良品质”,尤其是在权力感激活的过程中,个体会趋于表现出忽视的态度以寻求自己道德感上的平衡,心理压力无处释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转变为外显攻击。因此,大学生内在与外显的表现应受到同样的关注,一个健全人格的形成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还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思想上。基于文章提出的权力感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的权力认知教育。

生活中,很多人普遍使用“位高权重”来描述一个人权力很大,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对某一职位的“绝对追求”,而忽视权力背后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大学生对权力的认知有关。对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权力,追求精神丰富,时刻慎独、自省。

2.引导大学生合理追求权力。

教育者平时应多留意对权力有迫切渴求的学生,观察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出现强迫、意图控制他人的倾向,及时对此类行为进行纠正,并理解他们对权力产生渴望的原因,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引导他们采用适当的、合理的方式争取权力。当消极观念产生时,教师应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认知过程的变化情况,从根本上认识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修正自身行为。

3.培养大学生对消极信息的坦然心态。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权力感启动的高低程度会对个体的认知联结产生影响,使个体进行意识控制而达到理想的“道德”状态。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弱大学生对消极词汇的敏感度,应当培养大学生对消极信息的坦然心态,日常沟通中不刻意回避消极话题,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共情能力,使其将理想的“道德”状态转化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从而在遇到问题时采取积极的冲突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魏秋江,段锦云,范庭卫.权力操作范式的分析与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507-1518.

[2]ANDERSON C,BERDAHL J L.The Experience of Power: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on Approach and Inhibition Tendenci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6):1362-1377.

[3]MAJOR B,HESLIN R.Perceptions of Cross-Sex and Same-Sex Nonreciprocal Touch: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J].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1982,6(3):148-162.

[4]朱婵媚,宫火良,郑希付.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48-50.

[5]CHEN S,LEE-CHAI A Y,BARGH J A.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as a Moderator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Pow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0(2):183-187.

[6]LAMMERS J,STAPEL D A,GALINSKY

A D. Power Increases Hypocrisy:Moralizing in Reasoning,Immorality in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21(5):737-744.

[7]谢蒙蒙.宽恕对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的影响:神经质的中介作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6.

[8]IRELAND J L,ADAMS C.Implicit Cognitive Aggression among Young Male Prisoners:Association with Dispositional and Current Aggres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2015,41:89-9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