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居环境影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2021-11-22邓铸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负罪感低龄消极

邓铸

心理学研究证实,个体的自我概念对其行为及结果期待具有引導作用。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积极行为、积极期待,消极的自我概念引导消极行为、消极期待,并对身心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儿童在行动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就开始积极探索周遭世界,并在2岁左右出现自我概念,逐渐有了关于身体、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等的自我认识。这时,环境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容易理解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有助于儿童发展出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往往会忽视家庭物理环境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家庭物理环境主要由家庭内部物理空间结构、装饰、家具、生活用品等的配置及摆放构成,可简称为家居环境。如果家居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可能的意外伤害会诱发消极心理因素,使儿童发展出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是孩子还处在婴儿期或幼儿期的家庭更要注意这一点。

意外伤残诱发儿童的自卑感。低龄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危险识别意识和行为能力弱,难以规避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有时好奇心驱使其靠近危险,如用手指触摸电源插座,踮着脚拉拽桌子上的热水瓶等。这些情形容易造成儿童受伤甚至残疾,除惊吓导致的心理创伤外,伤残带来的功能受损会诱发儿童的自卑感,进而带来消极的自我概念。

频繁喝止诱发儿童的无能感。家中若有低龄儿童,又存在安全隐患,照护者会比较紧张。一旦儿童靠近危险,照护者会惊恐地大声喝止。若这种喝止经常发生,儿童频繁体验到被否定,进而产生无能感。另外,如果儿童感觉危机四伏,会形成退缩性格。无能感与退缩性格会进一步发展为消极的自我概念。

互相指责诱发儿童的负罪感。不安全环境带来的儿童受伤会成为家庭的严重应激事件,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指责,形成消极情绪氛围,严重时会导致家庭破裂。儿童会觉得,家中不幸都因“我”而起,“我”是家庭的祸根,容易出现负罪感,形成自责型人格和消极的自我概念。

可见,家庭建设不仅要重视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还要重视家居环境中安全隐患的消除。重点要注意:触电危险,如裸露的电线和电源插头插孔等;烧烫危险,如火源、高温汤菜、热水瓶等;碰伤危险,如墙壁、家具的棱角是否尖锐等;跌落危险,如儿童容易摔倒和跌落的地方;剪切危险,如锋利的刀、剪、锥等;倒压危险,如容易倒下砸到儿童的东西。给儿童购买玩具时,也要留意并排除安全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可结合生活情景及案例分析帮助儿童识别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训练儿童正确使用工具,从而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关系儿童积极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事项。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负罪感低龄消极
消极的后果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锐词
失落的方舟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负罪感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日本战犯中国体验书写下的中国观
让自己发光
低龄留学当慎行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