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五点建议

2021-11-22文/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进村投递最后一公里

文/ 陈 凯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要求,为邮政快递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而在此前的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邮政法修订实施以来,国务院印发或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第五个推动邮政快递业发展的重要法规文件。

农村最快递“最后一公里”,是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邮政局始终将农村群众网购配送需求和农产品上行需求放在心上,加快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效应显著。

目前,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已经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快递服务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98%,快递直接投递到村的比重超过一半。今年1~8月份,农村地区快递收投量已经超过260亿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1.3万亿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仍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可持续性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等一些突出问题,与群众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亟待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质效。为畅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在此主要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畅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是新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助于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是新时代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助于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农村产业兴旺;是新时代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更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并做出重大决策部署。

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大局认识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支撑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还要把握好“加快”的内涵。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是适应外部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战略主动的现实选择。推进快递进村和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能按部就班,要追求高线,既要一线力推、压茬推进,也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二是加强系统思维,完善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体系建设。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

当前,农村寄递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快递业务分散成本较高,导致网络资源不足,很多地方下不去,下去了稳不住;另一方面,邮政、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资源利用率不足,存在设施网络建了用得不好的问题。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农村邮政体系作用,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优化协同发展体系。

我们要在保证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享,强化邮政网络节点重要作用,提升农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加快推广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要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与农村电商、交通运输等融合发展,继续发挥邮政快递服务农村电商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坚持分类推进,夯实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基础。

“快递进村”工程是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举措。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

在东中部农村地区,基础条件更好一些,基于较为丰富的寄递服务需求,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平均成本更低,因此,要大力发展驻村设点、企业合作等方式,在提升快递进村水平方面多下功夫。

在西部农村地区,企业经营相对困难、成本收益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邮政、交通、供销等各类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要发挥好邮政在农村的网络优势,扩大“快递进村”覆盖面。

快递企业总部要落实好统一管理责任,统筹全网利益分配,兼顾前端揽收和后端投递,更加合理地分配揽派费用,保障基层网点和从业人员合理收入,维护农村快递网络稳定。

四是落实主体责任,形成畅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合力。

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是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发展农村寄递物流的关键,要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要加大投入,邮政企业要在乡镇营业场所改造、农村邮路汽车化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农村邮政网络服务能力;快递企业总部要加大农村快递网络投资,规范管理农村快递网点,保障网点稳定运行。

要完善利益分配,快递企业要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总部责任,更多向农村倾斜资源,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快递网络可持续运行。

要加强合作共建,快递企业要与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企业加强业务合作,推进资源整合、标准互认和服务互补,在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安全责任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能力。

同时,在这里也要强调,邮政管理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强服务监管和业务指导,优化农村网点备案的同时强化监管执法,督促快递企业严格落实按址投递义务;也将持续关注农村快递服务发展动向,把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监管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村快递市场治理能力和水平,严肃查处农村地区各类寄递服务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水平。

随着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推进,多元化寄递需求将不断涌现,亟需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要效率和效益。

针对不断增长的农产品冷链寄递需求,要积极参与构建冷链寄递物流体系,在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备,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冷链寄递物流体系,有效减少农产品损耗、提升农产品流通效能和农业生产效益。

针对多元化寄递需求,要积极采取以降本增效为主的集约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推动共仓、共拣、共运、共配,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直接上门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快递公共服务站投递等末端服务模式。

针对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的投递需求,要积极探索无人机应用,缩短投递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针对件量增大导致末端分拣强度增大、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可以探索应用末端微型自动分拣解决方案,以提高效率、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猜你喜欢

进村投递最后一公里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大迷宫
周鸿祎:做产品要悄悄地进村
派发广告分工做得好 人人努力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