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桡动脉支撑架用于经桡动脉入路术患者术后护理的价值

2021-11-22何喜美周金花李玉辉

海南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支撑架桡动脉舒适度

何喜美,周金花,李玉辉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复合手术部,湖南 长沙 410000

临床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经桡动脉入路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创伤较小,恢复快,能快速通畅血管,缓解患者痛苦,与经股动脉径路不同的是,桡动脉位于前臂表浅部位,附近无重要血管和神经,并且手掌部位有双重供血系统,及时疏通桡动脉闭塞,也不会导致手部缺血,降手部风险[2]。但由于桡动脉较细,内径小,极易发生穿刺失败,损伤血管,引起出血、痉挛等不良情况,降低治疗效果[3]。有研究显示,接受桡动脉入路治疗的患者,术后术肢肿胀、疼痛及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11.41%,若处理不当,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显得十分重要[4]。有学者研究表现,术后抬高患者术肢,可有效防止术肢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5]。本研究以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桡动脉入路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术患者术后护理增加自制桡动脉支撑架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且进行桡动脉入路术的患者1 328例。纳入标准:①首次接受桡动脉入路治疗且成功者;②年龄45~7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有严重自身免疫疾病者;③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有肢体功能障碍者;⑤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15例,女性349例;年龄45~70岁,平均(66.68±5.64)岁;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410例、糖尿病196例;吸烟212例。观察组中男性308例,女性356例;年龄45~69岁,平均(66.51±5.49)岁;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423例、糖尿病181例;吸烟2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①采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一般患者情况稳定后,24 h后即可拆掉,若恢复情况较差者可延长至48 h。③期间严密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渗液及敷料脱落、潮湿等情况,一旦发生异样及时检查,并重新包扎;监测桡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患者术肢皮肤温度、颜色及手指活动度等,若发生术肢麻木、伤口疼痛、颜色青紫、体温异常、术肢肿胀等,注意可能是包扎过紧,需及时进行调节;若发生穿刺部位渗血、皮下出血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或重新包扎;若患者术肢疼痛难忍,应及时检查桡动脉是否因鞘管拔出造成撕裂,针对性进行正确处理,预防不良因素的发生;若出现因血压升高引起出血者,及时进行降压治疗;若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手部缺血迹象,立即告知外科医生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骨筋膜腔综合征的发生和甚至引起手部坏死;若患者术肢出现严重血肿,可采用局部穿刺进行抽液处理、重新压迫止血等。④采用局部理疗,频谱仪局部照射,湿热敷等预防桡动脉血栓的发生;可适当给予安定类药物,让患者可以充分休息,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⑤叮嘱患者术肢处于背屈位,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防止出血或穿刺部位的感染,注意多饮水,嘱患者术肢半年内不可提重物,出现局部异常应及时就医,按时服用抗凝药物,按照规定时间复诊。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制桡动脉支撑架,具体操作方法:取长70.00 cm、宽14.00 cm、厚1.50 cm的木板作为支架主板,另取两块长36.00 cm、宽20.00 cm、厚0.80 cm的棉垫和人造革包裹肢体固定板,采用胶体固定表面,使其光滑、柔软;采用金属活页连接主板与肢体固定板,连接3块木板,其中两块木板相对倾斜固定;患者取俯卧位,将床垫连同患者胸部抬高45°~60°,将支撑架主板固定于手术床垫下,手掌与头保持一条直线,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及术后24 h,采用心电监测仪测定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等数值变化。(2)生活质量及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出院时评价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进行评定,从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与人际关系6个方面,包括23个条目,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同时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患者的舒适度,该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等4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1~4分正向计分,满分112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7]。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统计,满分100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总例数]×100%。(3)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术肢肿胀、低血压、心律失常及肢体痉挛的人数,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比较(±s)

注:与本组术后比较,a 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术后24 h 73.21±4.32a 75.15±4.45a 8.060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64 664术后145.25±6.35 145.21±6.33 0.115 0.909术后24 h 133.43±4.45a 135.41±4.33a 8.217 0.001术后90.57±3.41 90.64±3.55 0.366 0.714术后24 h 83.58±4.51a 85.54±4.49a 7.936 0.001术后83.28±3.26 83.36±3.35 0.441 0.659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与人际关系以及总体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664 664体力9.26±3.21 12.21±3.19 16.668 0.001病情7.36±2.01 9.12±2.21 15.076 0.001医疗状况4.98±0.56 5.41±0.42 15.674 0.001一般生活3.77±1.21 5.32±1.87 17.851 0.001社会心理状况6.45±2.49 8.51±2.33 15.439 0.001工作状况与人际关系0.78±0.59 0.98±0.61 6.028 0.001总体生活质量32.60±4.47 41.55±7.78 25.605 0.001

2.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舒适度评分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以及总体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舒适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舒适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值P值例数664 664心理方面24.67±3.24 27.54±3.36 15.727 0.001生理方面11.87±2.29 13.79±2.45 14.647 0.001精神方面17.18±1.99 18.32±1.96 10.435 0.001社会文化和环境15.36±1.87 17.54±1.68 22.157 0.001总体舒适度70.08±5.31 77.19±5.46 23.876 0.001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4,P=0.001<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9%,明显低于对照组4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79,P=0.001<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经桡动脉入路术有着创伤较小、恢复快、能快速通畅血管、缓解患者痛苦的优势,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该类手术依旧是以机械性局部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8]。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术肢常因压迫止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出血、肿胀、青紫、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同时因患者疾病知识欠缺,自制力不足,加上因担心术肢恢复效果,导致休息欠缺,进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治疗效果。术后采用支撑架将患者术肢抬高,可增加静脉回流,缓解因血管堵塞导致的躯体不适,加速患者康复进程[9-13]。针对这现象,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研究,SUGIMOTO等[14]研究结果表明,经桡动脉入路治疗术后,将术肢抬高,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缓解患者躯体疼痛度,提高临床疗效。袁胜等[15]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个理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经桡动脉入路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局部理疗、频谱仪局部照射、湿热敷等促进术肢血液流动,利用自制的桡动脉支撑架增高患者的术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血管畅通,降低术肢因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的麻木、肿痛情况和增加患者躯体痛苦,叮嘱患者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的发生率,保持血液流通;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可预防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防止加重病情;自制桡动脉支撑架将患者术肢抬高,直接放在手术床垫下,方便简单,可保证手臂安全固定,可避免屈腕动作增加血液回流,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前臂血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患者舒适度;叮嘱患者定时复诊,注意术肢保养,可达到巩固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而增加其舒适度。术后24 h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异,此外,观察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术后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可及时展开救治;期间严密监测患者术肢恢复情况,降低因发生出血过度或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血流不畅而引起血压及心率异常现象,观察组采用自制桡动脉支撑架,固定患者术肢抬高高度及位置,利用重力影响血液回流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护理满意度为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说明自制桡动脉支撑架应用于经桡动脉入路术患者术后护理,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自制桡动脉支撑架应用于经桡动脉入路术患者术后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术肢肿胀、疼痛、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支撑架桡动脉舒适度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ABAQUS的电池包支撑架的优化分析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有哪些并发症该怎么处理
扩散塔模板及支撑架施工浅析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旋转连接器支撑架总装装置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