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1-11-22苗雪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倡议基础设施一带

苗雪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第一,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我国的经济在近十几年间发生了飞跃性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针对区域性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等,这些政策都曾经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力作用,实现全国各个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下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大的一次区域性经济拉动方针,其联结了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跨越了空间限制,搭建了一个经济协同发展的平台,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近代史的惨痛经验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发展。

第二,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稳步转型。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我国经济逐步转变了传统模式。当前,我国相关宏观政策正在引导经济朝着高端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整个社会范畴内形成鼓励创新、鼓励研发的氛围至关重要好。让经济发展水平稍落后的地区能够逐步拉近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一带一路”为此提供了机会和机遇,全面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型,让人才和技术实现高度共享。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大做强。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加快各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一带一路”沿线经过多个国家,涉及到的城市更是不胜枚举。该倡议的提出就是联动不同国家和城市,实现经济联动发展。“一带一路”的贯彻实施将为打造世界上最长的经济长廊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源自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加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和发展,当区域经济得到质的飞跃、影响力逐步扩展的时候,民生基础设施也就会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基础设施强化之后,和其他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也会上升到新的台阶和水平上,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的协调发展。沿线国家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和中国在能源、金融、科技、交通、农业、化工、纺织、通信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度合作。

第四,可以实现基础设置建设的完善。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土地,陆路边境线达到了1.85万公里,但是对外贸易总量却只有全国贸易总量的6%,这正是受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影响,完善基础设置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要致富先修路。这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拉动内需,而这大多数时候是从完善交通系统开始的,人们出行方便舒适了,经济发展的脚步自然就逐步加快了;同时还要完善水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沿线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生活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城市创造了机遇,可以拉动不同地区的内需,从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不断地促进消费市场,使得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和稳定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形成有序良好的经济链。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我们要看到“一带一路”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的作用,还要看到其在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一带一路”在联结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节奏、区域文化、法治建设等问题导致不和谐、不融洽的声音。基础设置建设的不完善使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国的中国,需要基于这些国家和城市资金和人才上的援助,帮助其先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同国家有着天差地别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体制,这在无形中给合作交流带来难度,使得共同促进、优势相长面临不小的困境。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对区域职能进行有效划分

我国在区域职能划分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地区无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制约区域协同发展。不同区域在发展中未能明确自身职能和定位,企业自然难以高效运转。“一带一路”倡议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其从省市联合变为了跨国联合,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更加高度关联,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区域职能划分的劣势,并认清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讲,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产业优势不明显、高端产业匮乏等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桎梏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为此,要解决国内需求饱和、高端产业匮乏等问题,应将供给侧结构性彻底执行下去,并在区域职能划分上进一步创新,让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效用发挥,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重新定位地方经济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入了四十个年头,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受到不同区域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地方经济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面貌,给地方发展带来了直观的经济收益,显著地带动了地方GDP的增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域型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习惯性做法之间存在冲突,因此,要对地方经济予以重新定位,使其更加契合“一带一路”时代背景要求,地方政府应找准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三)完善配套服务建设

作为目前辐射范围最大的区域型经济长廊,“一带一路”覆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让其能够在沿线国家均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作用,要根据不同的国家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可以在金融行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提升我国货币竞争力,给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他国和我国的贸易出口、进口;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可以给沿线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双重援助,帮助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发达之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帮助沿线落后国家进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互联网生态机制,构筑数字丝路信息通道。不少处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都在数字通信上存在很大弊端和短板,这是我国软件信息服务行业的巨大商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不仅仅是依靠资金和设备,还应加强高端产品和智能服务的输出,让“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加深远,让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走上质的变革,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强大的话语权。

(四)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在改革开放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大众创业”“大数据”“互联网+”等都彰显了市场需求在经济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效益性,为企业发展增添助力。扩大发展空间。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得积极作用。根据实践和认识不断寻找市场与政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新的科学定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应聚焦地区市场发展,释放区域资源潜力,实现经济融合。地方政府应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对接,促进协调联动发展,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资源,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开放性合作平台。

(五)以开放促改革,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富裕,进一步发挥区域性经济的作用,将资源配置的范畴扩展到沿线国家和城市当中去,切实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融为一体,打造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的有效联动。地方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排他性,不易接受创新思想和改革策略,这是地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弊端,这要求企业必须打破故步自封的怪圈,积极学习其他区域的先进经济发展经验,扩大自身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自身市场地位,实现和外部的良好互动、合作,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走向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倡议基础设施一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