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

2021-11-22李心达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钱包货币逻辑

汪 可 李心达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展虽然在全球大国经济体中居于前列,但对数字人民币内在发展逻辑的研究基础依旧薄弱,这就要求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中国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根本逻辑。

二、数字人民币发行的内在逻辑分析

(一)数字人民币是货币体系演变发展规律的客观体现

从货币体系演变发展规律来看,数字货币是实物货币形态和信用货币形态的一体化。具体到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轨迹,表现形态从实物货币形态到信用货币形态再到数字货币形态,货币的运行效率、运行成本、运行风险都在不断的优化和控制。换言之,从实物货币形态来看,需要通过电子支付系统来优化实物货币的支付功能。从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信用货币形态来看,需要吸收实物货币点对点支付和匿名性的特性,因此电子支付系统+点对点这样的背景需求下,自然促进货币形态向数字化动态演进。

(二)数字人民币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从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来看,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持工具,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相对于传统货币而言,数字人民币成本更低,使用更加便捷。二是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普惠共享。没有银行账户仍可以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获得金融服务,因此数字人民币能够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社会公众金融服务的获得门槛,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三是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有效宏观调控。数字人民币点对点支付以及支付即结算的特性有助于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此同时,货币流通数据的控制权将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回流至央行,有助于加强货币资金的监测和管理,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监管政策制定及实施提供充分依据。四是有助于数字经济实现风险防范。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等非现金支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非现金支付业务蓬勃发展。2020年,我国非现金支付业务达3 547.21亿笔,资金总额为4 013.01万亿元人民币,支付笔数和资金总额分别较2008年增长18倍和5倍①。然而,我国非现金支付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行业监管面临的挑战,客观上需要发展和创新更先进的支付体系和监管科技工具,数字人民币作为更高效、更安全的支付工具和监管手段应运而生。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

(三)数字人民币是弥补私人数字货币先天缺陷及应对私人数字货币无序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私人数字货币先天缺陷来看,私人数字货币在货币职能的稳定履行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和局限性。一是私人数字货币供应规模相对固定,难以较好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二是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价值不稳定问题,难以成为满足稳定衡量商品价值尺度以及价值贮藏需求的公众交易媒介,在市场上通常被视作投机资产。三是在货币其他职能方面,数字人民币可通过带有“条件触发机制”的智能合约,对使用场景予以限制,实现传统货币职能之外的社会与行政职能。

从私人数字货币全球发展格局来看,私人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资金可跨境自由流动等特点极大冲击了全球金融秩序。这些特点可能会助推非法交易,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及逃避资本管控带来了便利,造成监管缺位。

因此,私人数字货币的先天缺陷以及当前的无序发展倒逼着货币当局着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从而减少私人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冲击,维护金融秩序的良好发展。

(四)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来看,虽然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人民币国际化总体进程依旧相对缓慢。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广泛推广及大规模应用,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可能会打破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不公平发展格局,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提升。

三、数字人民币流通的内在逻辑分析

(一)运营架构及体系

从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架构来看,采用双层运营架构,此运营架构下,中央人民银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业务。

(二)流通服务及介质

从流通服务来看,主要体现在指定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支付机构承担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指定商业银行包括六大国有银行以及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在内的共8家银行组成了数字人民币发行及流通体系的第2层。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支付机构并不直接拥有用户的数字人民币账户,仅是作为数字人民币使用的“通道”而存在,夹在了8家运营机构与公众之间,称之为“2.5层”。2.5层的意义在于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支付机构具有多元应用场景,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为密切。

从流通介质来看,即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主要体现在数字钱包和数字账户,主要有以下类别:(1)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2)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3)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应用程序接口(API)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等为用户提供服务。(4)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

四、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内在逻辑分析

(一)为什么要用

从为什么要用层面来看,可以通过比较数字人民币和其他各支付方式的优势来进行评估。相较于现金,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程度;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不仅仅作为一种支付便利化的手段,而且完全可以脱离于账户体系单独存在,具备可加载智能合约的特征,可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结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机构,有效降低潜在风险,提高支付的普惠性;相较于比特币、Libra等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偿性,且能够保持价值的稳定。

(二)具体怎么用

从具体怎么用来看,主要需要厘清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以及搭建数字人民币的实际支付场景。支付方式方面,从试点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涉及“扫一扫”、“碰一碰”等近程支付方式以及快捷支付、转账汇款等远程支付方式。“扫一扫”是指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扫描商户二维码或者出示付款码即可完成相关支付。“碰一碰”则是利用NFC技术的近程支付方式,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离线进行,但要求手机必须安装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远程支付方式与公众习惯的线上支付流程类似,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在支付选项中选择“数字人民币”完成线上付款。数字人民币的实际支付场景方面,主要面向小额零售支付场景。用户可以通过向运营机构提出申请白名单,便可在数字人民币APP中设立银行子钱包参与测试。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当前数字人民币从发行到流通再到应用的内在逻辑,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形成基础全面的认识。从数字人民币发行的逻辑来看,既包括货币体系演变发展规律的客观体现以及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包括应对私人数字货币无序发展以及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综合考虑。从数字人民币流通的逻辑层来看,主要包括运营架构及体系、流通服务及流通介质等方面,为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提供良好条件。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逻辑层来看,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用”和“具体怎么用”,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合理依据。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猜你喜欢

钱包货币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古代的货币
钱包
钱包
古代的货币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