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错生蛋” 让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2021-11-22⦿秦

小学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配律等腰三角圆柱

⦿秦 琴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使其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出现错误并逐步纠正错误的过程。”可见,错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影随形,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完美的。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怀有包容之心,点“错”成金,让错误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辨伪存真,让他们在“寻错”“纠错”“用错”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能力。

一、借助错误,掌握本质——提升思维灵活性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干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诱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让他们产生顿悟,明确知识的本质,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取得“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

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这样的题目:“有一块等腰三角形菜地,它的两条边分别是13米和30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13+13+30=56(米),一种是13+30+30=73(米)。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即公布结果,而是向学生询问说:如果要围成一个三角形,它的三边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学生自然会想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后引导学生联系题目,再次进行思考,发现将13米如果看成等腰三角形的腰,13+13=26,就会小于30,这样三角形是无法围成的。所以,这道题目的结果只有一个,13+30+30=73(米)。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指出,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省,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到错误的根源,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借助错误,增进理解——提升思维深刻性

数学无疑是抽象的、复杂的,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的确不小,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被知识的表象所迷惑,产生认知上的偏颇,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找出错误的根源,升华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他们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题:①46×53+46×47;②300÷15+300÷5。题目出示后,学生们进入了计算:46×53+46×47=46×(53+47)=46×100=4600;300÷15+300÷5=300÷(15+5)=300÷20=15。显然,学生们在解答第2道题目的过程中,产生了负迁移。教师指着第2道题目对学生说,如果按照本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解答,该怎样算?学生们很快算出了结果,为80,学生们自然会心生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先的算法究竟错在哪里?学生们进入了反思中,然后经过交流,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错误,是将乘法分配律也运用到了除法中,其实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

上述案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巧妙地设计了对比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负迁移,出现了错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借助错误,灵动思维——提升思维创造性

课堂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随时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停下原先授课的脚步,将“错误”作为拓展知识的契机,引导学生经历更深入的思考过程,快速地提升认知水平。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满足“一题一解”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中,也有“创新”的成分,作为教师,应巧妙运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角逐,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探索它的体积公式时,学生借助于学具(沿着高,等分的圆柱),将它拼成了长方体,所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应该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正当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时,突然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用圆柱的侧面积乘高。”这样计算肯定是不对的,但将体积和侧面积联系起来,已经超出了其他同学的想象,含有“创新的成分”。教师此时,放慢了授课的脚步,而是让那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个同学说:“可以将所拼的长方体横着放,其他同学都是竖着放的。”他边说边拿学具比划,很快发现了问题,纠正说:“应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高。”说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局限于课本,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表达心中的真实想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他们认知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错误,寻求错因,掌握知识本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深度、广度和厚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赢得智慧和高效!

猜你喜欢

分配律等腰三角圆柱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圆柱的体积计算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