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新疆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策略初探*

2021-11-22王振杰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核心

王 强 王振杰

核心素养视角下新疆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策略初探*

王 强 王振杰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

文章以新疆喀什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现状为个案研究,在“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阐释及关系梳理下,对新疆普通高校本科生篮球教学现状分析得出:大学生缺乏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篮球战术素养呈下降趋势,疫情期间篮球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较少,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策略:提高政治站位,实施课程思政;加强体能练习,提升运动技能;整合教学资源,线下结合线上;参与社会服务,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促进新疆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大学生;核心素养;新冠肺炎疫情;篮球;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如何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义不容辞的使命与当担。

1 素养、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关系

素养,通常用来指一个人的修养,在广义方面,和素质一词意义接近,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1]。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季浏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更是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化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和建议,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处理好“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从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根本任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轨迹,既体现着体育课程改革自身的必然性要求,也体现着体育学科培养人才的主旨设计和向度[3]。

2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喀什大学体育学院不仅承担着全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还承担着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体育专业方向的教学任务,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是我院开设较早的主干技术课程。其中篮球课程,在2012年12月被喀什师范学院(喀什大学前身)教务处批准为“喀什师范学院课程建设课题——篮球精品课程(EEEJ1201)”。我院培养出的篮球专项人才,在课堂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赢得了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随着近几年来新疆社会的稳步发展,我院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得到显著改善,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评价机制等方面仍需结合教学、训练情况,继续优化,尤其是篮球课程的建设与学科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大学生缺乏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在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根本目标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也从“增强体质”逐渐过渡到“全面发展”,同时,体育精神作为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成为了高校全面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元素[4]。目前,我校开展的篮球课程,不仅在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中,还是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任课老师反映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仍呈现出一部分同学怕脏、怕累,主动意识较差,女生尤为明显;体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则反映在学生对技术动作不去精益求精,缺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才能把技术动作做规范?在实际运用中也缺乏勤学多练的意识,尤其是在局部配合及全队全队战术配合中,缺乏整体观、大局观以及团结协作,奋勇直前的精神,在平常练习及教学比赛中往往不能持之以恒,灰心丧气时常表现在学生的情绪中。体育弘扬的拼搏精神,正是通过这些运动项目课程,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值得任课老师及教学管理者警醒,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有清晰的认识,有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篮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内容。

2.2 大学生篮球战术素养呈下降趋势

篮球技术(技术动作)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完成某一篮球动作的共同特征,将其归纳、综合而确定的动作范型,是规范化了的技术模型和标准,如投篮、传球、运球等动作,因此篮球技术(技术动作)是符合篮球运动对抗规律,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生物力学特点的各种通过运动训练而形成的特定的、规范化的身体动作[5]。通过对任课教师的深度访谈及平常教学中的观察,以及依据近年来在教学、训练、实习中的总结可觉察到,目前我校大学生篮球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体育专业篮球课中,篮球专项学生或篮球特长生,基本技术动作不规范,体现在运球手感差、投篮动作不规范、突破时重心高、传球力度掌控不好。运、投、突、传是篮球四大基本技术,如果不在篮球基本功上下功夫,动作技术不规范,不定型,那么在有防守和有对抗情形下,甚至心理素质不稳定情况下,大学生的篮球技术发挥会受到极大的制约,更何况篮球专修阶段的技战术配合,故大学生篮球技术基本功教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从兴趣入手,丰富教学手段,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疫情期间篮球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我校选择继续开展网课形式的线上教学。但通过前期的线上教学,尤其是对超星尔雅(学习通)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后台数据的分析,学生出勤率、视频学习时间、师生互动、课后作业等情况均不理想。学生对前期篮球相关理论内容(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竞赛与组织编排、篮球规则、篮球裁判法等)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对于后期的篮球技术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器材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制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势必要整合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不利局面得到改观。

2.4 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较少

当前,大学生主要在校内篮球课程中接受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在课下,除了少部分篮球专项和有篮球特长的学生在课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篮球运动相关技术练习或健身娱乐外,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教学课堂中出现,这也反映出“喜欢打篮球,但不喜欢上篮球课”“会篮球技术,但不会打比赛”的现象,从教学时数上来看,在大学篮球课程的教学中,仅凭一周两学时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或一周四学时的体育专业篮球课程的学习,对身体素质较弱,篮球技术不扎实的同学来说,想学好篮球,想打好篮球,往往还显得不够;从技术水平上来看,想学好篮球,打好篮球,却离不开有效练习时间的积累,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这就需要在课外,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发挥自我能动性,克服困难,查漏补缺,补短板;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篮球实践活动,例如,篮球课外训练队、篮球社团、篮球裁判班、篮球啦啦操等等与篮球相关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2.5 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无处不在,而当前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不习惯或不适应身体对抗的情况。篮球运动是在时间、空间,球权高效转换并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中觉察到学生对身体的接触,身体的对抗存在排斥或尽可能避免的态度,大学体育篮球公共课的情形更是较明显,究其原委,一方面是担心受伤,身体单薄,力量不够;但最重要的还是心理作用,害怕对抗,不自信,不敢去针锋相对。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的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不单单是传授篮球技能,更重要的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来引导、传递篮球文化和篮球精神;而大学中篮球专项的体育人才,尤其是在课外篮球项目实践活动中,如篮球训练计划制定,篮球教练员指导,篮球裁判员学习等,存在不关注、不关心,主动参与性差,缺乏社会责任感,无担当意识,可见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3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改革策略

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起步较晚,处于发展期,现阶段以学校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为研究趋势。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于运用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与能力培养学生,使其能成为具有一定体育能力与良好品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1 提高政治站位,实施课程思政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身为祖国最西部的一所高校,我校始终坚持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为己任。喀什大学始终坚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2019年9月,中国成功卫冕世界女排冠军,习总书记特别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7]。一方面,高校篮球课程教学需挖掘该项目课程知识或篮球技能中蕴含的历史、精神、品质等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在篮球教学中,融入与该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如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贺龙杯篮球比赛的历史,国际比赛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奥林匹克精神,关键先生的最后绝杀,勇士五小等等,在篮球技术教学和战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明动作原理,更要讲清动作实践的意义(赢球看防守,得分看进攻等),以及战术配合的目的(团结协作,大局观,牺牲精神等)。这都需要篮球教师用心讲好篮球故事,细心设计篮球思政课程内容及组织方法。

3.2 加强体能练习,提升运动技能

随着篮球运动的社会普及,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主力军,尤其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篮球竞赛活动是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之一。篮球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篮球训练由初级走向高级,篮球技巧由简单走向复杂[8]。在教学中时常发现,由于大学生的体能不足而导致了技术动作掌握不牢固,尤其是篮球专项体能的下降,往往导致篮球战术教学中存在“球到人不到、错失良机、心有余而力不足、贻误战机”等等情形。此情形一方面是大学生偏重个人技术动作的展示,另一方面是任课老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体能的观念,如果在有对抗有强度防守的比赛情形下,体能的不足更为凸显。在篮球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加入有氧、力量、无氧、速度、弹跳、灵敏、柔韧训练等,要突出篮球运动技术动作模式下的体能训练,例如:弹力棍深蹲跳:可加强上肢力量,同时提升躯干对抗性,球场上的身体碰撞与保卫篮板时,躯干对抗性相当重要;平衡球单脚髋伸:核心以及臀大肌群,加强稳定度有利于场上的冲撞,球员的身体稳定性举足轻重;平衡铃俯卧撑:核心肌群、胸大肌、叁头肌以及背括肌,核心肌力以及平衡度在球场上无论是身体对抗性或是对于自己的保护来说都至关重要;还有药球砸跳,阻力冲刺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篮球体能训练项目,对提升大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是非常有益的。勇士队近几年正是凭借死亡五小这套体系,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而死亡五小也是改变NBA打法的领跑者。

3.3 整合教学资源,线下结合线上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下,我校也积极开展多种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当前,我校篮球课程线上教学主要以超星尔雅和中国大学慕课为主。线上的篮球教学是对线下课堂内容的延伸和细化。对于篮球学习进度的不同、学习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时间不一致、学习地点不统一等问题而言,线上教学这一平台的补充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弹性、效率,自主创造一个适宜自己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目标的环境[9]。线上篮球课程的建设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网络信息技术欠缺的教师带来不少困难,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克服困难,形成教学团队,集体备课,优化教学素材,整合教学资源,对完整技术动作和分解动作的影像、图片、讲解等内容组织安排好,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实践,尤其在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篮球规则、裁判法,甚至某篮球战术配合都需要任课教师设计好课程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有重点难点讲解,有案例分析,同时还要与线下课程相衔接,做到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 参与社会服务,增强实践能力

2016年10月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在校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要用自己的健康体魄、健康行为去影响周边的人,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要多参与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学到的篮球技战术,要不断去实践,技术在竞赛中不断巩固,战术在竞赛中不断升华,在比赛中的团结协作,敢于亮剑;在训练队中挥汗如雨,超越自我;在篮球社团中齐心协力,组织策划;在篮球执裁中沉着冷静,公正公平;篮球啦啦队要青春阳光,活力四射。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喜爱篮球,对篮球运动有自己更深刻的理解。

3.5 培养竞争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各类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优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以此着力培养人文素养高,专业技能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可见,人才的竞争对普通高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考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了竞争,才有创新,才有民族的希望,篮球运动作为世界影响力较大的运动之一,正在改变着大众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体育专业篮球方向的大学生,运动能力要突出,健康行为要规范,体育品德要高尚,要力所能及的学习、普及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尽力养成和帮助他人养成: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杜绝不良生活行为、保持身心健康的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实践全民健身服务、学校体育服务、竞技体育服务、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承等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事,进一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4 结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目标,也是一种崭新的课程观。[10]这就需要在全面审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到“三全”育人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体育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后疫情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要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能突出,竞争意识强烈,勇于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体育人才任重而道远,在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继续探究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问题,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活动之中。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8.

[2]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3]赵富学,程传银,尚力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问题及其破解之道[J].体育学刊,2019,26(6):88-93.

[4]张勇,张锐.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85-386.

[5]《篮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8.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7]朱基钗.习近平会见中国女排代表[N].光明日报, 2019-10-01(01).

[8]胡本东.篮球运动技术动作模式下的体能训练探究:评《篮球运动系统训练》[J].中国教育刊,2019(2):113.

[9]唐海军,王占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篮球专项课学习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3):6-8.

[10]柯勇,左乐,黄博,等.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关键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2):163-16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asketball Teaching Strategies in Xinjiang Ordinary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r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Qiang, etal.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844006, Xinjiang, China)

2019新疆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9BTY101)。

王强(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

王振杰(197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研究、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