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阈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东阳市为例*

2021-11-22王婵娟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指导员健康中国服务体系

王婵娟

“健康中国”视阈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东阳市为例*

王婵娟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文章剖析“健康中国”视阈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新的社会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公共文化健康服务发展的路径,给出了相应建设对策,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健康服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健康、科学地发展。

健康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体系建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要求,要从国家战略的视角全面打造健康中国,进一步完善用体育服务设施、实现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纲要中着重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基层农村为重点,突出解决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农村体育发展比较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有效发展,所以,要想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企业。农村体育之所以发展速度缓慢,原因在于资源分配不合理,如何分配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城乡均衡,是当前相关职能部门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完善其发展路径、优化其资源,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农村体育的有效发展创造条件,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缺乏专业体育指导员队伍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要把我国打造成为体育强国,并明确指出,目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全民健身活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速度非常快。然硬件设施只是基础的物质条件,人才支持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供给至关重要。通过本人对东阳周边的村落走访调查得知,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数量特别少,很多村子都没有体育健身指导员,而文献分析,实地调查了解知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有近60万人有余,但是在十四亿人口的基数面前,平均要2300多人以上才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指导的数量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年轻的社会指导员不愿意去农村,90%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集中在城镇,农村此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所以农民健身方式也就比较单一,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多数的居民因为缺乏专业指导员的指导,缺乏锻炼技巧,锻炼方法不合适,难以实现健身的目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这种现象会严重挫伤人们健身的积极性。

1.2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建设正在进行中,当前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采取了从上到下的4级管理模式,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并且公共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中,群众有了更多的健身场所,但是长期的政府主导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另外涉及公共体育服务监管法律法规的文件屈指可数,即使有监管规章文件,也是原则性要求,没有详实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的监管责任分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组织服务体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部门严重缺失,对体育公共服务疏于管理和规划,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指导不够专业科学,让群众体育活动很难长久有效的进行。

1.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利用率偏低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农村居民这方面的需求,但从整体上看,农村人口众多,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效能仍然不理想,并且存在着资源浪费等现象,影响了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地方政府税的差异收造就了农村体育公共资源的投入和配置的差异,富裕地区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比较薄弱,投入力度显然不足,导致体育功夫资源匮乏,影响了农村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当前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时为了政绩,会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政绩突出的项目上,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薄弱,农村体育工作服务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造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低端、无效的配置,使得在一些可以和专业化相媲美的基础设施大量的闲置、废弃,无法发挥应有的健身功能。

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价值

2.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全民健康,提升广大农民身心健康水平

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通过强身健体运动,能够大幅度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治疗与恢复。实践已经证明,强身健体运动能够增强人的寿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实现人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就是鼓励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

2.2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居民和谐生活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参与体育运动,通过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普遍需求之一。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指示文件,建议结合当地的体育文化和自身特色资源,打造全新宜居的服务综合体和生态居住乐园,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够调动农村居民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民精神方面的需求,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宣泄不满情绪,能够实现农民群众的健康成长,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促进居民和谐生活。

2.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家随之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国家或其他社会组织需要加强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投资,持续深入推广体育运动和相关体育消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积极发展符合地域文化的体育项目,打造区域体育文化品牌,在开展节庆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体育运动与传统的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够宣传和扩大体育运动的影响力,比如东阳,比如开展龙赛事活动、广场舞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等,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通过自身强大的宣传效应,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反响,让大家对区域农村体育文化充满期待,如东阳横店镇举办“横马国际马拉松”时,大力宣传横店影视文化,东阳红木家具,东阳木雕等本地特色,将体育和旅游两者结合起来,让大家体验快乐旅游的同时又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

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对策

3.1 加强基层政府执行农村体育相关政策的力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有关农村提供服务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的角度保证此方面公共服务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地方政府也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地方性的规章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规章制度和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方面制度和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城乡统筹的基本原则,对区域内的体育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并结合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战略规划,监管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保障规划和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能够推动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

3.2 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组织服务体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运行,农村公共体育指导员是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文化层面的中流砥柱。农村体育产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人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招聘的方法,从社会上招募体育积极分子、体育老师、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支教志愿者等等,有这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来担当农村体育运动的指导员,能够为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提供有效指导。第二,通过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基层体育指导员团队的综合实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培训,让基层体育指导员具有学习和充电的机会,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好的为基层群众体育运动服务。通过选拔或者培养的方法,打造一支骨干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实力,能够更好的为农村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人才支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准,确保农村体育事业稳健发展。

3.3 增加体育公共设施的资金筹集渠道,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投入

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需求、农村实际发展状况,加大此方面的资源倾斜力度,可以加大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一般情况下,此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渠道过于狭窄,地方财政能力有限,不利于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开展,也无法为群众提供更广泛的体育公共服务。因此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捐赠等方式,提高此方面的融资能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体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缓解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现象。

3.4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符合农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制订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民参与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继续参与。在农村体育建设中,农民群众是主要的参与主体,鼓励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农村体育服务治理当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建设、享有服务,能够更好的体现参与主体的作用。同样农民也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客体,其有权对治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估,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合理,从而确保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保障。

3.5 加强农村体育文化氛围建设,发展乡村体育文化

农村体育因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因此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非常重要,普及体育锻炼的显得比较困难。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因地制宜创编更接地气的农村体育活动,也可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活动来鼓励群众参与。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运动实现常态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帮助全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传播渠道,宣传体育建设理念,扩大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带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和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

[1]钟振中,吴邓凤.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途径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5):172-173.

[2]许冬明.城乡统筹发展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20(7):107-111.

[3]彭朝驿.新时代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9):137-138.

[4]陈浩.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研究[J].体育风尚,2020(9):217-218.

[5]韩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审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11):138-140.

[6]彭国华.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困境及治理[J].体育文化导刊,2018 (6):58-6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Threshold of "Healthy China"--Takes Dongyang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Chanjuan

(Zhejiang Guangsha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 China)

金华市社科联2021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D2021074。

王婵娟(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指导员健康中国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觉 醒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盼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