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式院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2隋俊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顺北甲方西北

隋俊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一、新式院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一)服务形式新颖

以往国内的地震勘探项目主要是处理团队前移,解释团队前移少见,从用户的技术需求出发,打破技术人员的管理边界,组织专家组根据甲方各油企反馈需求,对甲方面临的主要勘探难题从原因到对策再到可能的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有技术现状,制定解决方案对策,指明技术短板,从顶层对前移服务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设计规划。邀请甲方油企的领导和专家对区域团队进行地质背景、勘探进展方面的指导,及时获得新的钻探信息与地质认识。

(二)技术服务高端

随着面对的地质目标的日益复杂和技术需要的迫切,以往的前移服务团队不足够担当起技术服务中的一锤定音,需要更高级别的专家把关。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和建设、自有特色技术的提升、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深入结合,面向不同探区、不同技术难点打造一批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特色鲜明的技术服务专家,跟随油田企业需求的转变,转变服务方式,跟随前移服务团队冲上第一线,提升面向不同企业、不同需求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开拓新的服务市场。

(三)跟踪反应迅速

以往由于受限于硬件资源的技术限制,地震勘探技术服务项目本身周转时间较长,尤其是无法快速地跟踪钻井动态。随着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快速发展,计算能力快速提高,同时云平台技术的成功部署实施,目前云平台整体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云平台为基础,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互联网+”科研生产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及专业软件应用的科研环境,从而保证了前方跟踪与后方并行计算集群的实时互动,使地震地质跟踪人员远程现场办公成为可能。

二、具体实施措施

整个前移服务的管理,是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下实行的。针对西北华北等各油田企业的特殊需求,专门下发了《前移支撑中心(团队)运行管理办法》和《前移服务人员考勤休假及福利待遇管理细则》,为实施前移服务管理奠定了制度保障。

(一)服务西北的“两小四相”管理模式

1.两个小组

西北前移服务管理按照西北业务的整体分工,聚焦服务于顺北探区奥陶系断溶体勘探开发,以及天山南、顺北、顺南等碎屑岩领域开发等生产工作,逐步形成顺北支撑和天然气支撑两个小组。

2.四相融合

前移工作既点多面广,又互为整体。根据院关于西北前移的总体设想,为保障西北局今年5 500万吨探明储量上交任务和2021年1 000万吨产能建设,在甲乙双方互动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四相融合”,即项目融合、支撑融合、专业融合和党建融合。

一是项目融合。通过针对性项目攻关研究,促进在研项目的效果提升和成果运用,保障西北市场的持续稳定。项目融合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在研项目,将项目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应用于甲方勘探开发生产活动中,极快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和转化。第二个层次是对意向项目,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持续提供生产支撑服务,以便尽快落实签订合同事宜。

二是支撑融合。从2019年至今,顺北前移服务小组已陆续加入圈闭、井位和储量提交这三大核心工作上,安排前移专人负责某项具体任务,直接对接项目部人员,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从配合甲方干项目到成为项目攻坚主力,再到为项目向上级汇报成果,支撑力度已经逐步深入,成为顺北项目部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三是专业融合。发挥处理解释专业融合、物探地质专业融合,促进双方综合能力提升,为项目融合和支撑融合提供技术保障。处理解释融合方面,首先是发挥一体化优势,处理解释人员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处理成果直接拿来使用;其次是院首席专家兼任西北前移支撑中心技术总监,对项目进行督导,把好质量关。物探地质专业融合方面,物探人员积极参与甲方井位论证,和地质、工程人员共同工作,加强相互专业了解,强化不同专业间的融合。

四是党建融合。发挥党支部、党小组结对子活动,为项目融合和支撑融合提供思想保障。在前期项目积累、支撑积累、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对接,建立前移团队与顺北项目部物探组结对子活动,同时体现前后方的实时互动的攻关模式探索。

(二)服务华北的“两方三服务”管理模式

1.前方后方

华北前移服务管理紧扣物探前移服务的支撑理念,分析现有人员的结构层次,全力服务于鄂南鄂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科研生产工作中,瞄准华北局的勘探开发目标开展前方、后方协同协作统一组织管理的支撑理念。

2.三服务

前移支撑由于综合性非常强,既包含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还涉及项目可持续发展、攻关的领域突破、党建结对等内容。在华北局与物探院战略合作框架总体模式下,进一步细化为“三服务”,即“技术团队支撑服务”“项目市场前瞻服务”“党建结对共融服务”,保障华北局勘探开发成效。

一是技术团队支撑服务。技术团队支撑服务包括两个重点:第一是技术创新及运用,通过分区前移模式能够更加侧重了解认识不同目标的地质情况和研发、分析适应性的技术手段;第二是分区团队更聚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前移支撑同时,便于迅速拉近甲乙双方的距离,增进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前移支撑中心对整个华北市场进行前景分析。

二是项目市场前瞻服务。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当下针对性技术、现有人员和技术储量,对具有巨大勘探开发潜力的区块进行分级评价,合理划分选区,以满足华北局在深度成像、构造解释、叠前反演、储量预估及随钻测井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任务,在项目前瞻的分析下培养人才,精准定位不断开拓市场。

三是党建结对共融服务。强化党建在前移支撑中心的保障作用,充分依托党建交流平台,保持密切互动,做到业务共融和成果共享,互帮互助,不断推动双方共同提升。通过党建引领共融,协力推进生产支撑、地质物探一体化的攻关目标,构建党建引领促业务的新路径。

三、取得的实际效果

(一)“两小四相”管理模式促进西北探区效益提升

通过与西北油田,特别是与顺北项目部“四相融合”的前移支撑,全力支撑西北油田千万吨产能建设。提高了顺北1号带、4号带中段、5号带、8号带中南段的断控储集体成像精度,支撑了定量雕刻及静态储量计算,参与论证部署顺北46、47、801等一批重点探井;参与了塔北于深1井、塔深5井等风险井论证部署;支撑了塔河S94-1、S94CH等200余口井缝洞体定量雕刻、储量计算等,优化了79口低效井轨迹。同时前移服务支撑团队深度参与顺北圈闭、储量提交工作,融入西北勘探核心工作中,为我院在西北解释项目的长期稳定落实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两方三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华北探区支撑力度

在“两方三服务”管理模式的促进下,有效拓宽了华北局的生产支撑范围,镇泾大连片目的层成像精度大幅度提高,可解释性明显增强;完成了大牛地下古生界整体连片处理解释,主产区岩溶高地向南拓展56km²,有利岩性预测吻合率90%,12口水平井断缝预测吻合率83.3%,参与论证的4口新钻开发井获高产;参与了镇深1井风险井论证,支撑了大牛地西南部下古生界探明储量计算,开展了7口开发井的钻后跟踪,参与论证探井11口;启动了杭锦旗大连片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合同额高达2 100万元,创新签合同额历史新高。深入的合作、频繁的交流也促进了双方在党建经验、联合攻坚团队效率、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的提高,为华北市场的拓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国际低油价常态化趋势下,全院上下一心,攻坚创效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横向市场,全力支撑油气勘探开发,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打造技术服务团队、开发特色技术、严格质量管理、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以项目研究、服务前移、软件支持和云计算服务等全方位合作方式,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年度横向生产经营指标,扩大了我院在系统内外甲方单位的影响,树立了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专业领域的高端品牌和良好的口碑,巩固并扩大了我院的技术服务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2020年里实现到款收入首次双破1亿元,创历史新高,不仅保障了自身发展需求,而且做优做强了各油企物探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顺北甲方西北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顺北解锁高产密码
顺北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安全钻井关键技术
一座西北小城
顺北二叠系低压易漏井固井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顺北5-8井志留系破裂性地层提高承压能力技术
西北不惑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