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宏微观视角刍议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法选择

2021-11-22李文涌济南市槐荫区财政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职工效率

李文涌 济南市槐荫区财政局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能够体现我国财政部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展思想,同时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的深水攻坚区,我国政府要改善治理方式,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发展我国高新工业科技,这正是现阶段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充分提高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效率,改善单位内部财政使用的不正之风,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宏观视角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宏观视角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首先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财政部门往往是自己根据相关数据实施对各个部门的绩效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绩效管理模式肯定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缺乏各个部门工作的实际信息。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所以单位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就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规划。最终促进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其次就是加强监督审计部门对于实际工作的监督,这样能够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切实落实,真正实现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

(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首先,坚持“无效不支出、支出必问效”的管理观念,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部门协作,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建立业务管理部门和绩效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的合作机制,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资金使用终端。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充分调动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加大绩效公开,提高社会监督力度。其次就是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过多的重视绩效目标的完成效果,忽视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所以在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应该结合单位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以及针对不同项目、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的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单位评价绩效工作的基础。通过这种手段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在制定评价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往年的绩效实际达成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绩效指标。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单位制定的评价绩效指标的科学合理性。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单位的发展,满足项目实施的具体需求。

二、微观视角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

(一)全面推广事前绩效评估策略

全面推广事前评估的解决办法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单位内部出现“拍脑袋”现象的出现。也就是说要求财政部门组织专业人士对预算申请的项目进行实际的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可行性、方案的实施过程、方案实施的绩效目标等等。

在进行考察完毕之后,要和申报预算的主体进行沟通,沟通的主要方面就是针对申报项目计划书中没有切实体现出来的方面,比如说预算的合理性、或者绩效目标的可实现性,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等等。通俗来讲,就是要考察预算申报项目在未来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相关的绩效,整个项目是否能够保证良好的进行。这就是事前绩效评估策略,通过专业人士的考察和项目负责人和专家的实际沟通,确定预算计划是否能够得到审批。如果相关的预算计划不能够充分得到专家的肯定,说明申报项目在可行性或者绩效回报性上还存在这一定的缺点,这样做能够充分保证预算计划将资金花在“刀刃”上,同时还能够对绩效进行合理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项目,应该邀请不同的专业人士构成专家组进行申报项目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填写分发,或者通过实地走访,真实的了解当地居民对于项目的渴求性,通过这种能够有预测的实现绩效评估策略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当地居民的实际利益,满足居民的要求。长此以往,能够促进单位绩效意识的提高。

(二)在单位内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在单位内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风险的控制既是单位职工本身职业道德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对项目有关人民群众的负责展示。在申请预算项目进行专家组考察之前,单位内部应该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这样一能够提高项目通过考察的几率;二是能够保证过滤掉一些风险过大收益较小的项目。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单位首先要向社会上招聘风险评估专业的工作人员,或者可以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对项目的风险作预评估。评估的结果中最起码要有最差结果的展示,要有大致的资金投入,要有资金回报率和项目风险率的展示。在制定单位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评估标准。例如,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项目风险几率是70%,那单位可以直接放弃这种项目,或者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项目风险几率是60%,但是项目成功后的绩效能够达到300%,那如果预算相对充足的话,可以将成熟的项目方案申报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关键的审核,最终确定项目的实施与否。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让单位内部评估机制难以解决的现象就是,风险越大但是绩效收益越大的项目。这就需要财政部门进行专业的审核,通过这种办法能够提高单位内部的绩效意识,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内部申报项目方案的通过率,提高单位内部人员对于项目方案的了解和预测,最终促进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项目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三)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采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

随着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那么在落实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设备,帮助单位内部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进步和自我发展。例如,针对预算管理办法,可以将预算计划的设置充分交给第三方监督机构进行设置,在提交的时候要阐释单位一年中需要参加哪些大的项目以及可能会需要支出的常规项目。然后由第三方机构将制定好的预算计划传送至单位,单位对计划进行重新审核。最后单位将通过审核的预算计划资金放置在智能化的网络设备中进行管理,如果单位在前期的预算超支,那么单位就需要在后续参与项目时缩减自身的工作预算。直至一年的预算计划完成。

针对绩效管理办法,不需要这么严格。毕竟制定职工绩效考核的目标不是只是为了让职工完成绩效任务,而是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所以绩效管理办法需要进行人为的管理即可。或者单位可以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部分结合,如果职工的预算超支,那么他的工作绩效必须超过既定目标。否则扣除他的部分奖金,如果职工的预算没有超支,那么对他的绩效目标没有要求,即使绩效目标没有完成,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减少扣除的部分。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内容。最终促进单位管理工作的进步。

三、结语

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将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到职工个人,帮助包括领导在内的职工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意识,通过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单位的服务能力,促进单位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职工效率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