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

2021-11-22焦慧芬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焦慧芬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

前言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中,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尤为显著。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该类型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逐渐呈现出全新要求和执行标准,因此,在今后的市场环境中,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具体的发展要求就内控的工作机制和构建举措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内控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能够促进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稳定性、持续性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资源配置的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视角下所包含的管理工作要素比较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全覆盖性,具体涉及决策、实施和监督等多个过程,在支撑内部资金实现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上所具有的实践效能比较突出。方便内部管理人员根据具体的财务统计与分析结果进行战略规划,从而全面提高资源配置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也能够支撑内部各项业务实现有序开展,有效避免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违法违规等不良风险,切实保障资金环境的安全性,突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加强执行力度,能够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全面搜集与有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统计、评估与分析,以保证所获得的财务数据更加精准而高效,充分发挥其对内部各项业务规划与执行所具有的参考价值,进而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从而促进内部各项服务项目实现高效落实。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的深化落实能够保证所掌握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而精准,这对于突出财务管理的综合实践效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约束力

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可以有效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就具体的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内在关联,发挥内控机制的约束价值,让内部各个部门能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开展和落实相关的工作任务。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对具体的财务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共享,这样能够确保所开展的工作任务更加突出,保证所获得的财务数据更加全面,所掌握的资源更加完善。

(四)提高整体的服务效果和工作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服务性能比较突出,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确定了全新的服务要求,并对单位整体的稳定发展以及高效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内部控制能够帮助单位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不良风险,在具体的优化和管理举措上加以规范,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能和品质,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推动各项工作深入的开展。所以高度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化落实,并立足于实际深入分析目前在内控方面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十分必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缺少完善的内控体系作为支撑

行政事业单位中决策职能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尤为显著,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以及各项业务的实践与拓展。而内控机制是否完善对决策的正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就目前而言,该类型单位在内控机制建设上所做的各项工作举措并不完备,单位未认识到当前内控体制的不全面性,也未能将内控与整体决策建立起有效的衔接关系。导致当下所设置的内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也会给今后的决策造成不良诱导。在内控机制建设上,并未根据具体的战略统筹要求做好职能规划与职权合理划分,也是导致内控在实际执行期间所呈现的综合效能表现比较薄弱的关键原因。

(二)预算控制力度薄弱

在内部控制领域,行政事业单位未能从预算层面进行优化控制,所呈现的执行力度相对比较薄弱,这导致成本管控与预算分析不够协调、资金配置不够合理,也会在业务拓展期间诱发多种不良的资金风险。同时,在预算管控方面,未能从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地编制报表,在预算方案设置上缺乏合理性,导致预算内容和具体的管理形式不够规范,缺乏动态管理和监督控制的效果,也是导致单位本身面临着一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原因。此外,据了解,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关于预算工作所实施的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桎梏性,大部分单位未能引进信息化的预算工作体系,是导致整个预算工作效能具有明显局限性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可能导致预算结果出现偏差,致使其所具有的战略统筹参考价值明显降低。

(三)缺少有效的内控实践方法

内部控制是支撑财务管理工作得以优化的重要保障,其在方法和体系的完善性上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的控制质量。然而,就目前来讲,关于内部控制的实践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借鉴和引进优秀的控制理论,在管理方法和体系的建设上所投入的工作力度不足,未能有效使用智能化的信息化技术载体,是导致内部控制实践操作具有明显局限的关键原因。同时,在具体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所表现出的业务技能不够专业、职能素养也不够规范,缺少正确的理论认知,导致内控实践工作效能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受到明显的局限。在认识到当前内控所具有的不良现状之后,需要遵循国家在新时期背景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视角下所提出的内控标准和实践要求,就具体的构建路径进行合理规划与创新。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构建路径分析

(一)提高内控管理的思想认识

在全面落实内控工作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务必要从思想层面出发做出有效调整。要正确看待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包括对改善内部环境、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支撑稳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全面调研国家在内控方面所制定的最新战略方针,确定具体的管理标准,明确丰富的管理要求,以便能够以此为依据规范落实相关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1]。

同时,本着创新的原则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内部控制理念也十分必要,将全过程的控制理论有效贯彻下去,进一步拓展管控的覆盖范围,提高整体的控制功能。

此外,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内控思想宣传与推广方面所具有的促进功能,将不同部门需要履行的内控职能以及在执行内控工作实践中需要涉猎的具体要素进行有效渗透和宣传,从而让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内控思想观,在确定自身的工作职责之后认真参与到内控工作中,并协调独立的业务部门就各项工作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良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共同探索科学的预防与管控方案。

(二)强化内控建设的执行力度

为进一步彰显内控的功能地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服务要求就具体的建设目标进行精准定位,确定具体的控制要素,并提高整体执行力度,从而将优秀的内控理论有效付诸于实践当中[2]。

首先,从财务视角出发分析具体的内控组成要素,包括预决算编制、报销审批、风险防控与资产管理等。之后,分别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几个方面就具体的控制机制和工作体系加以完善。依托先进的技术载体进行智能分类,之后科学设置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并分层、分级地开展控制工作,保证内控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管理的时效性。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

从业人员对内控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所形成的专业素养,也明显决定着整体的管控工作水平。因此,从内部人员着手积极开展素质培训并做好职能监督十分必要。从财务视角出发分析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要求。根据内部管理人员的实际表现深入分析在内控实践中所呈现的不良风险,包括对内控的要素以及自身的职能范围了解不全面,导致内控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形式化特征的风险。

规范开展理论渗透和技术培训,积极学习《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渗透预算控制、财产保护、会计系统、内部分析报告等多种方式,从而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在内控领域的专业素养,支撑各项内控工作规范落地。

(四)完善内控风险的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内控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常见的内控风险加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有效构建评估体系,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在完善性评估体系的支撑下及时发现潜藏的不良隐患,科学制定预防方案,优化管理举措,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危害和波及范围,达到保证单位内部各项业务工作得到有序开展的目标。

为此,可以从预算、财务、投资和筹资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以保证所构建的资金环境更加安全,优化资金配置,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发生几率。针对资产管理科学设置评估机制,科学分析和判断资产管理是否存在不良风险,并规范制定预防和管控措施。

(五)优化核算与预算工作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范畴中,核算与预算是重点的工作要素,同时也是影响内控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把握好内控工作的核心,确定关键的工作目标,需要分别从核算与预算两个层面出发就工作机制加以完善,积极创新具体的工作模式,重点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构建智能化的工作平台。方便管理人员将内部的各项业务信息进行智能整理,通过有效分析获取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综前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所呈现的服务与发展要求逐渐转变,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目前内部控制实践落实的必要性,剖析在内控实践中存在的不良隐患,并探索出科学而规范的构建路径。在针对具体的内控工作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在思想上加以规范,并提高整体的执行力度,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并做好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防范与评估,包括基础的核算与全面的预算工作,从而保证所构建的内部控制在机制要素以及覆盖面上更全面且具体,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管理实效。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
行政学人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