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数据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

2021-11-22贺继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

贺继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众所周知,大数据本身就具备信息更新快、数量充足以及分析精准等特征。拥有了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就意味着拥有了无限价值。通常情况下,会计人员每天都要集中处理大量且复杂的数据信息,不断加大的会计业务量加速了在会计领域中人工智能的使用。当下时代发展速度对应用型符合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要求会计人才除了具备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从而可以从众多数据中分析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结合社会发展实况,我国对于会计人才依旧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对于人才培养这一方面的内容,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一、大数据智能时代下高校教育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都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身为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的简称——大数据,其获取、分析、共享以及储存等一些方式一般都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终端等落实[1]。当下阶段,我国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向一些技术都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方式必须要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也正是如此财务专业人才必须要保持与时俱进,也改变原有思维,完成角色转换。

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

多年来,我国各个高校在配置资源时更倾向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对于管理会计教学的建设投入量比较缺乏,针对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之中,大多数都引进了西方较为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理念。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教师也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同时兼具大数据的应用技能和专业技术,从而促使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二者的融合,最终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更不益于培养达到当前环境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结构单一

结合当下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设的内容而言,其依旧以财务会计为核心,并没有对新兴学科或者是交叉学习加以建设。在大数据智能背景下,财务管理者必须要稳抓大数据的使用技术,这也是新时代下社会人才必备技能之一[2]。但实际上,很少有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与之相关的课程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一些全新技术的掌握。此外,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很多高校无法在大数据智能环境下更新教学软件,电算化教学也依旧处于基础的核算,很难使用当下社会的发展步伐。

(三)教育活动与经济实践相脱节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与经济实践之前产生脱节的原因主要为这几个方面:其一,教学方式滞后。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很少会加入其中,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实际要求。其二,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跟不上。当下很多高校在展开这两种教学模式时,选用的案例和实践场景过于守旧,无法与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实况相连接,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3]。其三,考核方式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符。很多高校的考核方式并不注重考核学生的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力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际实践要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三、大数据智能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

(一)建设师资队伍

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有着丰富的传统会计与审计方面的知识积累,但是在大数据智能时代下,必须要解决教师关于数据处理以及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等一些知识,从而将教师的知识转变成实践教学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加大社会培训。学校可以定期从会计专业选择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专业教师,送至校外参加社会培训。而这些培训的内容主要以国内先进的数据处理和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技术为主[4]。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积极面对社会创办与之相关的课程培训,这样可以让教师在掌握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学会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后期展开课堂教学。其二,企业培训。各大高校可以积极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定期将专业教师送至企业对最新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学习,并掌握全新处理信息的技术。反之,还能将企业中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邀请至校,为教师培训当下社会企业中最常用的处理技术,让教师了解到哪方面的内容可以符合社会要求。另外,还能将学校中拥有基础操作技能的教师送到企业中参加实践活动,与企业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一样,对企业的一些业务进行实操,这样才是最快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方式。

(二)优化课程体系

各大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之中,需要建立在会计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给予优化,并创建国际融合会计教育观念,创建具有开放式的培养人才计划,将信息法、国际法、经济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内容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之中。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数据库应用、EPR系统以及云计算等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建综合且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5]。但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优化。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在优化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大专业知识与实况之间的联系度,且必须落实适时应用。此外,还要对国外的一些优质教材进行引入,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全面且优质的教材,有能力的高校还能组织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创编符合地方特征的教材。

(三)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各大高校都要针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究好的教育方式。建立在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学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课堂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另外,还要展现第二课堂的效果。该课堂主要是指教室外且校园内的课堂。学习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到校园已有的社团,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给予培养,为学生提供好的平台,从而能够实现自我展示,让学生不断形成好的自信心,为毕业后的创业与就业奠定基础[6]。在这一基础上,学校还要为学生发展第三课堂。这一课堂的范围在校园外且社会之内的课堂,如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等内容。第三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上众多高质量的学科比赛,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方面的竞赛,还要带领学生加入创新创业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丰富教育方式

各个高校应该全面寻找符合当下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作为基础,利用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更多校园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从而实现多个方向的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展示自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定基础。而社会内作为第三课堂,其主要含有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实习等,重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带领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竞赛,其中包括财会技能大赛,以及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向的比赛。利用不同的比赛形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技术的高效发展,将大数据概念深入了我国的各大行业之中,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大数据智能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该从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实现个性发展的环境。另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要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以便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要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