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2021-11-22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目标改革

李 力 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主要原因是进行了全方位的社会改革。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几次的改革后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了实现自身良好发展,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一、事业单位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和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定义缺乏规范性,不能制定明确的公益服务目标,为此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提升公益服务体系的完善性,在提升事业单位定义和工作范围规范性的基础上,明确定位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位置。以事业单位的基础属性为基础,其概念可以为:“事业单位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设定的,从而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公益服务的,并且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同时事业单位具备四种特征,分别是依法设定、开展公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标、基本社会组织。

(二)事业单位的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事业单位内在的规定是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对公益事业的介入,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与其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特征密切联系,二者具有等同性[1]。因此不以盈利为目标是经济法律赋予事业单位的一种性质,而非内在的规定。在制定事业单位目标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它的产品属性,而且必须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基于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事业单位有双重目标,一种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另一种则是实现自身发展和生存,这两个目标缺一不可。

二、实现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改革

(一)下放权力,扩大自主管理权

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革中,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统一各种公益组织,实施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定多样化的目标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良好发展。在改革前公共事业单位实施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具体的运行由政府部门安排,这导致事业单位严重缺乏活力,管理效率低。为此在改革初期,要将政府掌握的一些权力交给事业单位,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权,实施完善的首长负责制度,明确首长在事业单位的中心地位,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来打破原始事业单位的死气沉沉的状况,提升决策质量和工作水平。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给事业单位放权是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前提。政府部门只有慢慢扩大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权,才能增强事业单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鼓励事业单位拓宽服务范围,提升资金利用质量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和影响,事业单位在资源利用和资金配置上一直处于自我封闭、条款分割的状态,这些弊端导致事业单位间缺乏有效的了解,出现重复投资购买设备和基础设施的问题。针对以上这些弊端,国家积极开展改革工作,鼓励各种事业单位相互合作、积极开放,提升资源利用质量,促进各类事业更好地联合和开放,提升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的能力。这些开放性措施的制定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功能要求相符,可以为我国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层次、多渠道地筹集事业单位发展资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由国家处理,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活力,而且导致国家需要承担较大的财政负担。

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资金筹措方面要改变政府包办的制度,提倡社会办事业,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全新的途径,通过实施一定的改革措施提升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丰富性。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社会赞助、集资办学、个人捐赠等方式筹资资金,建立多种所有制公共参与的新局面。这不仅可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而且可以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和多元化的步伐。

(四)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的法制化

上个世纪以来,我国不仅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改革,而且十分重视事业单位的立法工作,并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2]。在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法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扩大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集中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是人才聚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才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党贯彻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发展。

(一)制定竞争激励制度,实现人才合理流动

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前,工作人员都被称为是国家干部,使用的人事管理模式与国家机关相同,这种刚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事业单位在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中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积极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其次,在任命事业单位负责人方面,应改变单一任命制,积极采用多种灵活的任命,招标等方式。经过一系列考查和认真审查后使用民主评议的方式推选出最终的领导人员。最后,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应当合理运用各种形式的聘任制度,并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多种灵活的管理方式,鼓励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可以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强化对员工的考核工作

事业单位要想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通过实施用人制度,实现了从传统的固定就业向合同就业,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国家就业向单位就业的转变。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类别等具有较大差异性,当实施全员聘用制后需要科学量化考核工作人员。近几年,部分事业单位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人员考核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评估方式,以目标管理为评估起点,以定量指标为基本评估手段的多种特征评估方式并存的情况[3]。第一,针对技术人员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第二,针对管理人员实施动态考核制度。第三,综合指标考核制度。这些考核制度与方法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加快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向纵深发展的步伐。

四、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内部潜力,鼓励其实施多种形式的经营

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我国财政部门对各类事业单位的经费筹措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能够独立自给自足的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合同责任制,利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经济方面可以独立核算。而需要依靠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逐渐削弱它们事业费额度比例,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独立。同时要积极实施优惠免税、鼓励创收等政策,以此减轻财政部门的压力。在保证能够充分履行事业单位职能,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国家鼓励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使用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来拓宽收入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激发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增强它们自我更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分为三点:第一,筹资管理目标,即利用最少的成本和最低的筹资风险来获得最大的利润;第二,投资管理的目标是利用最低的投资成本和最低的投资风险获得最高的投资收益;第三,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用最少的业务成本来获得最高的业务绩效[4]。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员工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为了有效调节各个部门和员工间的收入,要积极引进完善的激励制度,实现专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发展,这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适当减少财政支出

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考虑到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财政紧张,因此适当减少财政支出价值指标是合理的。实际上各级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因此站在公共财政的需求角度出发,不应该将其纳入财政的供给范围[5]。为此,在具体改革中,要有效利用财政资源,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呈现明细化发展趋势,事业单位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落实人才兴国战略,深入分析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目标改革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