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研究

2021-11-22张春香峡江县社会保险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社会保障个人信息

张春香 峡江县社会保险中心

在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中,涉及到很多与群众个人信息有关的内容,只有做好个人信息的管理,才能避免给群众的切实利益带来影响。如今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信息数据结构十分复杂,再加上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信息数据也出现了大量交叉的情况,这时候就不宜使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信息化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背景下,群众个人信息也面临着泄露的风险,所以做好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采集与储存方面的要求

个人信息采集的重要前提就是参加社会保险的有关人员,主动到有关机构填写相关信息的申请表,在这一信息采集的整个过程中,人社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员,需要对申请人所填写的信息进行准确性等方面的严格审核,保证信息采集和录入的有效性。同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纸质资料到电子信息转化的过程,将个人信息实现电子化、联网化,以便后期进行数据的查询以及对接,所以必须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统一性[1]。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中所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多与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内容有关,而这些内容的主要作用就是事实证明以及资金结算作用,可见做好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保护就显得十分关键,具体原则如下所示:

(一)采集内容尽量保证简单、明确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在个人信息采集方面,往往是出于某些特定的目的,所以个人信息在采集以及保护方面,也应该落实简单、明确的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采集重复信息以及没有价值的信息,只需选择最具有保障功能和价值的信息即可。

(二)保证管理责任明确

所谓管理责任明确,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部分以及各级人员,要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义务,在对个人信息采集、管理、审核期间,要做到具体的职责保证做到专项管理。各个级别的部门要主动承担起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监督和控制,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就需要加强严查和打击,绝不姑息。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中的漏洞

(一)制度管理较为落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在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没有针对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个人信息管理依旧面临着无法可依的问题。尽管人社部门,出台了相关的要求和规范,但是在安全效力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并不能对群众的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特别是窃取个人信息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打击力度不足的问题[2]。

(二)信息披露内容宽泛

目前来看,个别地区的社保卡,在打印卡面或者凭证的过程中,往往将个人的有关信息进行明示公开,比如说申请人的性别、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都处于透明状态,甚至个人的具体工作信息以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特更是一览无余,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给不法人员窃取以及盗用个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得不到保护。

(三)缺乏集中统一管理

通常情况下,部分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有很多部门,而且各个部门在职责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存在,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存在,就导致个人信息管理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足,这样就会影响到信息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没有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

目前来看,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以及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在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并没有将计算机技术合理地应用在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在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难以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3]。

(五)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有待提升

要想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是决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本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但现状却是多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都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无法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也会影响了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文件资料以及数据信息的数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多的趋势,信息资源的获取路径也更加的多样化,要想做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实现原始人事纸质档案与现代人力资源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能力,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有效衔接纸质文件到信息化的转变。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对硬件资源进行完善和设计,对工作模式加以创新,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个人信息的管理能力。

另外,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的管理平台,对个人信息内容体系进行完善,做好细节管理工作,对纸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以便在电子档案出现漏洞等情况时,可以借助纸质档案进行修补和完善。

(二)加强个人信息的统一管理,保证适度公开个人信息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个人信息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提高个人信息管理的效率,就应该不断加强个人信息的统一管理,构建内部网结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联系,从而提高集中统一管理的水平。同时各地区还可以使用一卡通系统,将持卡人的相关信息录入到卡内,以便为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能简化办事步骤和环节,对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个人信息的公开方面,也需要按照适度的原则,切记不可对民众个人信息进行全面公开,以便保证民众个人信息的安全[4]。

(三)强化各个部门的协作能力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业务环节汇总,难免会出现一些数据重叠的情况,如果有职能分布不均的问题,还会出现重复工作的问题,不仅耗费时间,也会影响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相通工作业务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划分,尤其需要对一些共性较大的业务要进行重新的编排,保证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实施一站式服务。同时提高各个部门的创新合作意识,对业务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充分发挥出团队协作的意识和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化服务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后期维护人员也十分重要,所以为保证和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做好维护工作,保证为民众提供更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四)加强内部监督以及制度建设工作

为切实保证和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加强个人信息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并强化绩效考核,从制度以及奖惩两个角度,全面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鼓励民众积极发现和举报不法使用他人信息的行为,从而构建出更加安全的个人信息使用环境,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5]。

(五)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需要承担其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的责任,对各个窗口的信息维护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和窗口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各个窗口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将检查结果在系统内部进行公开。同时对网络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排班时间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保证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进行维修,让整个信息恢复正常的运行。

同时应该合理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信息系统开展体检,保证技术发现网络漏洞并进行上报,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还应该做好备份工作,并定期对备份工作进行检查。

(六)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为了切实全面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应该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落实信息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发放问卷调查、安全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的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为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重要保证[6]。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与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保证民众的个人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不法分子盗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社会保障个人信息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