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形成基础与时代特性

2021-11-22李洁明李春月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强国中华民族

李洁明 李春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体育的深厚情怀,多次就体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与批示,形成了目标明确、内涵丰富的体育强国建设体系,构筑了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想。该研究通过对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形成基础与时代特性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体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形成基础

1.1 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当前我国正朝着体育强国的方向迈进,但体育工作仍存在一定不足。其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部分项目基础薄弱、后备人才不足,体育赛事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其二,受举国体制的影响,国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导致群众体育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国民体质有待提高;其三,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体育场馆建设、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体育健身的科学化等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市场规模与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其五,由于我国体育科技起步较晚,导致我国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解决体育实践中关键问题的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体育强国梦的实现,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1]。这一论述,从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角度出发,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1.2 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所需

“健康中国”是中国人民实现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以全面发展,人民的健身意识得以增强,但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还不容乐观。一是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30年持续下降,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近视率、超重率、肥胖率均逐渐上升,爆发力、耐力和力量指标却不同程度下降,且出现低龄化现象[3];二是慢性疾病依旧是威胁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中国国民健康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4];此外,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也一定程度上威胁人们的健康。

当前,我国大众的健康水平面临着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5]。因此,培养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必不可少。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国家大力重视体育、发展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2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时代特性

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性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体育强国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层面的社会需求,让中国人民共建、共治、共享体育发展新成果。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就不会有亿万人民的健康生活,实现体育强国梦也将无法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推动下,2016年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了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愿望,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适应社会矛盾的转化,以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向往为基准,把体育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人民性不仅是习近平体育强国梦的思想核心,也是长期坚持和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2.2 助力国家发展与强盛,体现国家性

从国际上其他体育强国的实现历程来看,体育强国的建设与国家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并呈现出正向关系。这表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要与国家发展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落后或者超前都将打破这一发展平衡,影响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纵观我国近现代发展史,国家先后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6]。随着这些伟大变革的到来,中国体育也相继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之际,中国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的伟大飞跃,也迎来了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工作,不仅要依照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来实现体育强国梦,而且要通过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来助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民族性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回望中国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初建时的一穷二白,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面对现代化征途上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筑起了“中国梦”。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已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体育强国梦也正是从这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片段中滋生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7]”这充分肯定了体育具有为中华民族复兴凝神聚力的价值和作用,而这种凝神聚力为圆体育强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梦”的主旨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14亿人民戮力同心、团结奋斗。因此,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民族性特性,尊重和注重各民族的体育资源,凝聚各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前进同步。

2.4 把握强体育与强社会相结,体现社会性

体育的社会性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将体育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事业发展所展现出的良好社会效应,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人民体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进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剧增、体育科技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等。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取得长足发展,也迎来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征程,与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三大球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田径、和水上项目基础薄弱、冬季项目普及率不高、体育产业的社会贡献度不够、体育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就是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让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文化繁荣昌盛和经济提质增速等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着力解决我国体育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体育发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能力。因此,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强体育与强社会相结合的逻辑,有意识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也是体育强国梦对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强国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体育新期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体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改革与发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强国中华民族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秦晋争霸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