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初探

2021-11-2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李利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期
关键词:馆员书籍学科

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 李利

图书馆包含了丰富的书籍材料,被视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区域,而科技的提升进一步拓展了知识传播渠道,图书馆与科技的结合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阅读需求,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来说,高校图书馆以大数据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使得书籍阅读向着学科服务的方向发展。

一、大数据与学科服务

从定义上看,大数据代表的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库,其战略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数据资源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其存在的潜在价值的挖掘,通过对大数据信息的挖掘,掌握隐藏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与传统咨询服务不同的是,学科服务所重视的是主动性参与,其要求学生主动去搜索学科知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对于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其既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搜索,又满足了教师对教辅材料的整理,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人员的资料搜集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书籍阅读需求。传统的咨询服务形式过于单一,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书籍资源,提高了用户的书籍阅读质量。

学科服务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其主要的特点是层次性强,所以,学科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复杂且沉重,其需要学科馆员消耗大量的时间整理书籍材料。另外,科学化的图书馆学科服务还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硬件设备的采集和软件程序的开发。鉴于此,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并向学校申请资金,确保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科服务在图书馆知识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服务的方向更加多样化,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性,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另外,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帮助下,科研人员掌握了最新的学科知识,为后续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针对性的资料,为科研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随着科技的提升,大数据模式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高校图书馆以大数据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专业的学科服务。前文讲到,图书馆学科服务由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知识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至关重要,具体介绍如下。

(一)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有效的学科服务,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馆员。一般来说,学科馆员就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其能够做到书籍材料的合理整理、书籍资源的科学调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学科馆员并非某一学科的专家,其知识面不如专家学者宽广,如果遇到学科服务难题,还可以向其他的学科馆员请教沟通。另外,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书籍材料,并有权调动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能够做到合理的学科服务。由此可见,学科馆员一职的担任并非易事,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懂得如何进行书籍资源的调动,只有如此,才能做好学科服务工作,才能实现知识资源与学科的完美结合。

(二)学科用户。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当前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教师为主的学科用户,该类群体主要是教师,学科服务一般是教辅材料的搜集。第二,以学习为主的学科用户,该类群体一般是学生,学科服务指的是文献的检索等。第三,以科研为主的学科服务,该类群体对服务要求较高,多数是高端的科研人员,学科服务为其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材料,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学科知识。学科知识被视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基础,其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知识,该内容虽然搜索简单,但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阅读时应做好鉴别。第二部分是图书馆馆藏,该部分的优势是信息真实、无虚假成分,但资料的查阅过程较为烦琐。当学科用户存在资源需求时,学科馆员需要做的是协助用户进行相关材料的查阅,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差异可从网络途径开始,并借助馆藏的资料进行二次印证,尽可能提高材料信息的真实性。一般来说,馆藏材料与网络材料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用户的材料收集应做到有效的整理,并提取资料潜在的信息。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用户的材料查阅带来的便捷,但面对大数据时代,其仍需要实施全方位的创新。当前来说,学科的服务创新应从三方面实施,即个性化服务创新、开放式服务创新和大数据云平台的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学科服务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应对科技的发展。

(一)强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从常规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来看,当用户提出要求后,学科管理员将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筛选相关的材料,并将筛选后的材料提交给用户,该流程虽然节约了用户的材料搜集时间,但却造成了学科服务的模式性,使得相同要求的用户得到了材料是一样的,无法实现学科服务的区别对待,久而久之就会限制用户的思维。

从实际的学科服务应用角度来说,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如果一味地实施常规的学科服务,就会降低服务质量。为此,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强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当用户提出需求时,学科管理员首先借助大数据查看用户的访问记录,从而明确用户对材料的需求,随后对筛选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最后提交给用户切实需要的材料,如此一来,既节约了用户的材料搜集时间,又实现了用户材料的针对性筛选,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重视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闭式阅读模式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最常见的阅读方式,其极大地降低了书籍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一般来说,图书馆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有着极强的独立性,难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另外,闭式阅读模式限制了人与人的交流,这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的另一原因。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的大数据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开始使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高校图书馆也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快速发展,实现了学科服务理念的革新,强化了学科服务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最为突出的学科服务革新是图书馆的开放性服务,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馆藏资源的开放性;第二,学科馆员的工作开放性;第三,图书馆设备的开放性。正是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学科知识得以全面的归纳,为学生和教师相关资料的搜集带来的便利。高校图书馆服务重视资源的维护,将开放的信息资源定期上传至图书馆首页,以便教师和学生的下载和使用。除此之外,大数据时代拉近了高校间的关系,并将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信息进行了整合,尤其是做到了学科间的信息整合,从本质角度解决了图书馆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

在开放式服务模式的带动下,图书馆资源实现了“一键检索”,极大地缩减了客户的资料搜集时间,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另外,开放式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

(三)构建学科服务大数据云平台。从本质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搜索,所以,资源的共享性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高校构建了学科服务大数据云平台,借助网络途径将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资源结合到一起,极大地拓展了数据资源的范围。正是由于大数据平台的出现,才能够创建科学的服务体系,才能满足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科服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服务大数据云平台的构建并非易事,其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常见的是以下三点:第一,平台的构建不得出现全面化服务,换句话说,如果平台的构建涉及了诸多的内容,就必定会降低其针对性,也就无法满足特殊用户的特殊需求。第二,平台的构建需要考虑知识的服务性,即逻辑思维要合理、结构框架要清晰,必要时对平台内的材料实施科学化的分类,为用户的知识查询带来便捷。第三,平台的构建应包括多项服务内容,即资料的筛选、资料的提交、资料的汇总、资料的分类等,尽可能做到一条龙服务。当用户存在需求时,其就可以直接下载客户端,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并通过客户端去查找相关的材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校图书馆服务也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快速发展,尤其是改善了学科服务质量。在未来的时间里,高校图书馆服务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服务模式革新,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馆员书籍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超学科”来啦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