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2021-11-22马民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实验组学者

马民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课程改革及“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社会、学校及家庭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获得心理健康。近年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被溺爱的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较弱,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不明确的情况。在教育方面,家长和教师均偏向于文化课的学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与生俱来的无忧无虑的家庭、缺乏勤奋的精神以及忙于家庭作业、缺乏锻炼的机会等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性格。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的心理素质。

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良好的心理健康应该具有人格的健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知、适当的情绪等。心理学有多种类型,包括动机、需求、能力、气质和个性等。当一个人的思维等各方面活跃时,就可以通过身体各感官对外部事物进行识别,进而获得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现象,整个体验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儿童时期心理健康最为敏感,它是受生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多途径、多方式、多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组织管理体系较完善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设计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不断探索和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结构,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机制,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结构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高职院校都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规章制度、目标任务,领导各部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务工作部门都专门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管理和改善心理健康。学校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组主要由学院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心理信息工作者组成,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导、信息传递和反馈。各级心理健康管理领导团队协同工作,为全校学生提供服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深入调查国内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本文作者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2019、2020以及2021级三个年级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98份,其中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占97.75%。通过对问卷的汇总统计,得知391名学生男、女学生的比例分别占41.23%和58.77%;其中家庭结构正常与非正常的比例分别占79.94%和20.06%;其中来自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比例分别占82.38%和17.62%;其中高考统招生和单独招生的比例分别占48.61%和51.39%。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基本体现出职业院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的现实情况。其中在心理状况方面,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在高职生学习、就业、人际交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就业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生活问题以及经济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篮球运动能够提高参与者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敏捷性等综合素质。研究表明,篮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心理负重能力和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经常参与篮球训练可以使高职学生的体重指数(BMI)逐渐下降,肺活量、速度素质以及力量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说明长期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国内,学者徐斌指出,篮球教学中的科学训练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经常参与篮球活动还能提高参与者心理健康素质以及适应能力。学者常彦君明确指出,青少年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让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提高各器官的功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者周鑫如在篮球项目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发现实验组的身体素质在速度、灵敏、力量、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国外,学者将62例中度哮喘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实验组哮喘生命质量(PAQLQ)明显高于对照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采用一定强度的篮球训练是能够提高患有哮喘病例的运动能力,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让青少年参与一定强度的篮球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身体机能水平,有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经常打篮球能够提高心理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经常参加篮球训练能够减轻青少年的焦虑,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要想赢得篮球比赛,需要全体运动员齐心协力,加强合作与配合,把每个人的能力融入球队中,才能取得胜利。篮球比赛中高强度的身体对抗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参与者的品质作风。篮球比赛既是技战术及身体素养的较量,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较量。

国内,学者丁路军认为,初中生不要只为了提升篮球技术才进行训练,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甘洁莉指出,篮球训练是减轻青少年肥胖和不良情绪状况很有效的办法。换句话说,经常从事篮球活动对肥胖青少年的易怒、情绪失衡和情绪状态是有效的。长期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减少精神疾病。

国外,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被国外一些学者(如阿蒂莫西)视为一种自我积极的解释,要求人们有信心和勇气去适应和创造当代组织中的积极变化。此外,托马斯等国外学者研究了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组织1314名高中生填写了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发现自我概念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自尊和自我概念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而自尊和自我概念无助于焦虑的降低。

四、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一)篮球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呼吸肌变得更强,呼吸深度更深。因此,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有助于青少年整个呼吸系统的全面发育。此外,篮球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运动者的心脏储备以及心脏收缩力,让心脏等身体器官的吸氧能力有所提升,预防和改善青少年高血压。总之,经常参加篮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团结、合作、拼搏的精神与篮球运动息息相关。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当队员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意识时,队员之间的比赛技战术合作就会更加默契。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增强年轻人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友谊,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此外,艰苦的训练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和奋斗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是对学生体型的影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主要受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首先,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不同发育期增长的幅度也不一样;其次,与学生的作息生活习惯,充分的营养供给以及高质量的睡眠都对学生身高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后天体育锻炼非常关键,经常参与蹦跳等体育项目的学生对身高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二是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在对31名篮球班学生和 32 名足球班学生进行为期 32 周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张莉发现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得到改善,肺活量增加。学者齐飞指出,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的水平。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与本文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篮球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呼吸系统功能,提高肺活量。主要原因是篮球训练是有氧与无氧结合,加强胸肌张力,降低呼吸频率,加强呼吸深度,提高肺通气效率,长期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传统体育课程主要包括慢跑、教学和运动游戏等,主要是有氧能力训练和身心娱乐,对肺活量影响不大。此外,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和成熟,应注意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不应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三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实验组男女生的柔韧性素质主要是坐位体前屈练习与测试、下肢力量素质主要是腿部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和短跑的练习与测试、耐力素质主要是长跑的练习与测试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经过冬训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下肢肌力、专项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与篮球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结果基本一致。

(三)篮球运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意志力

根据结果 分析,12周篮球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篮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意志力水平。国内学者张立刚指出,篮球训练过程枯燥乏味,同时具有一定的训练强度。大多数学生在训练中经常会感到疲倦,想要放弃篮球训练。在教练员或老师的鼓励下坚持下来就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作风。篮球是一项对抗性和竞争性很强的团体运动。学生在对抗和竞争的过程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建立了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一是对学生自我意识、自控力和毅力的影响。篮球训练干预后,实验组的意志力三个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控力和毅力有明显差异。国内学者王睿梁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毅力、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但决策能力没有改变。本研究结果与王睿梁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篮球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和毅力。国内学者康晨阳认为,田径训练中等强度耐力训练是提高学生意志力水平的重中之重。徐洪远等学者指出,11~12岁学生意志力的发展需要篮球课程的支持,尤其是将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困难转化为主动支配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两位学者的研究表明,篮球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每周 3 次,总共 12 周,是一次长时间的篮球练习。所有学生都需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培训计划。篮球训练以技术训练为主,身体素质训练为辅。体能训练的过程是艰巨的。战术配合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传球、切入、配合等战术配合,以及队友之间的配合。所有学生都是一个小组。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凝聚团队力量,共同完成培训内容,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素质。二是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决策能力在不同的运动干预下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决策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篮球对学生的决策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国内学者李婉君认为,长跑训练对学生毅力的提高有明显影响,而跳高训练对学生决断力的提高没有明显影响。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篮球训练对学生的决策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篮球是一个团队项目,篮球训练中缺乏独立性等知识积累不利于学生决策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的性格、生活态度、学校班级及家庭等因素也会影响决策。所以,决断力的培养,是不能通过简单的锻炼来培养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12周的篮球运动的干预,比较了学生体重、身高、肺活量以及BMI等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纵向上看后测数据有所变化,但横向上看无明显差异。篮球运动能显著提高男女运动员的某些身体素质指标,主要体现在柔韧性素质、下肢力量素质、力量耐力素质和耐力素质上。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对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影响不大。经过12周的篮球干预,实验组的意志力水平和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均显著高于训练前。

(二)建议

篮球运动对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速度以及灵敏性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学校开设更多的篮球课程,发挥学科优势。篮球教师应开展篮球基本动作教学,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并将篮球课程纳入学校计划中。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在训练中相互学习,注意学生的健康成长。篮球课程研究注重自主讨论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成长。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运动强度,安排适当的训练内容,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开展更加有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实验组学者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