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器械健身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①

2021-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器械课程思政思政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课程思政”即“课程载思政”与“思政融课程”,是当前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1]。在实际过程中,当代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开教学的,其“两张皮”现象仍未彻底改变。在教育的理念中,教授知识与提供价值双方的关系未能正确认识;在队伍的建设中,教师德育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人才培养上,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管理机制上,多部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有待完善[2]。高等院校要求思政教育要与国家的教育高度相统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高校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把课程思政贯穿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努力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3]。

该研究旨在将高校器械健身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根据器械健身项目的特征,结合时下热点信息,以思政元素为引导,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发展的角度探索高校器械健课程,选择合理、有效的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运用器械健身知识。通过将高校器械健身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展现内强民族体质、外争国家荣光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坚定和践行“四个自信”。利用好“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于高校专业课中,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协助精神,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以“强体促强国”的目标。向学生传递公平、公开、公正的赛事服务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文献查阅,对于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硕博论文库等期刊”等资源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收集与该文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

1.2 访谈法

该文在了解并掌握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国内资深的相关领域专家针对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程问题进行交流,对于文章的写作广泛征求其意见。

1.3 逻辑分析法

该文通过对课程思政的进行相关研究,结合器械健身的课程特点进行逻辑分析,重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器械健身课程的必要性和实践体会,最终为器械健身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进行合理化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逐渐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将贯穿全过程,积极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地落实到高校课程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影响其思想道德素养[4]。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以课程育人质量来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挖掘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课程,将其优化设置,深入挖掘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要素,促进“思想政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实现一体化教育的建设和实施[5]。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进一步强调要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结合专业特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培育思想政治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都在尝试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程[6]。纵观课程思政的发展,“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向[7]。

2.2 当代大学生道德异化问题

2.2.1 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出现多面化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形式各样的社交平台、各类型网络游戏等新形式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享受新媒体带来便捷生活与思维碰撞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网络使其身份以多种多样的符号表现出来,导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替,出现本身的分裂现状,且在多方位的思维传输与导向下使得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出现多面化。同时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与传递快速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于网络沟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从而在交际能力上会出现一定的障碍[8]。在当今网络透明的背景之下,大众传媒更是以宣传时尚、娱乐等快餐性质的文化理念居多,不可否认其中存在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内容,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反面不良信息的导入,进而会影响其完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2.2 当代大学生主观意识观念薄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传统生活思维的改变,乐享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代名词,其个性张扬、追求标新立异、先享受后奋斗等诸多生活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再加上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下,独生子女偏多,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奋发图强及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且在市场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影响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传统消费观相悖,明显地出现了一味追究形式上满足、盲目攀比、炫耀、奢靡的消费现象,以此满足内心空虚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理性地思考与价值判断,这背离了学生时代以学习为主流的意识观念[9]。

2.2.3 当代大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异化

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制度、文化等障碍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沟通,在各国文化不断融合推进过程之中,文化的异化是必然反映。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仍存在一定的糟粕思想意识,但我国一些大学生在对事情的判断上,缺乏基于事实的思辨及分析,不加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某些观念,仅凭借已有的片面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予以判断,往往忽略了道德的批判,出现价值观的利益化和思维方式扭曲等不良现象,极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与文化认同的关键成长期,片面追求和崇尚西方思维会使得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缺乏思辨、理性及对事物完整剖析的能力,甚至更为严重地导致信仰缺失、道德观和价值观扭曲。

2.3 器械健身课程的特点

器械健身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在全国众多综合类院校、体育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均开设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着眼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方向(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全面、系统地进行健身专业知识与技术、健身指导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解剖学基础、营养学基础等)、行业从业基本技能(教学、销售等)等,其中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私人健身运动专业技术,提高学生教学指导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为大众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课程涵盖内容广,是一门研究人体构造、预防人类健康的专业核心课程。健身健美项目赛事近几年更加逐渐多元化,例如CBBA全国锦标赛、CBBA全国大学比赛,以及一些商业赛事例如北京奥赛、黄金联赛、DMS赛事等,均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竞赛舞台。综合比较,与传统体育教学体系相比,器械健身课程特点在于该课程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联系紧密,课程教学内容广泛,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10]。

2.4 “课程思政”融于高校器械健身课程的必要性

2.4.1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趋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1]。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力量,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点,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同时为我国健身产业提供优秀人才,稳固健身市场。

2.4.2 我国体育课程目标改革必要方式

体育课程能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体育课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体育课程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指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改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生活及顽强拼搏的的态度;社会适应目标是指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相契合,在器械健身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正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要求[12]。

2.4.3 改变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必要手段

当今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全面,认为体育课当以传授体育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割裂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关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政课程涉及的领域及教学目标,再之教学课时的限制与教学任务的繁重,忽略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教学工作中育德余育人的要求,最重要体现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都缺乏思政因素的考虑[13]。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是转变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和新时代教育的主题[14]。

2.4.4 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方可彰显其在教学中的功能,并以此实现各科课程的教学目标。随着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定型,对于某些负面的、有失偏颇的言论难以进行准确判断及分析,长期在各态多元思想冲击下,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体育课程蕴含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正符合思政教育融合其他学科特点的需求。因此,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实现精神塑造,将体育精神与文化付诸于日常实践,敢于拼搏、自强不息,从而实现精神成人自觉,在体育精神的影响下实现体育课堂与思政教育融合,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2.5 “课程思政”融于高校器械健身课程的实践目标

2.5.1 挖掘体育报国红色基因,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

器械健身课程作为高校的专业课程,在强调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的烙印在学生的心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器械健身课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影音资料展示:通过对体坛名将风云人物及励志事迹的介绍,结合授课计划,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容与健美健身运动的概念及发展概况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解析疑点。将知识的呈现融入思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2 引导学生坚定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器械健身课程外在修炼身体形态、素质,内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巨大的改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自身及对未来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教学,学生互测,制订计划,从实践、理论、制度、文化4个维度结合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将“四个自信”教育的内容与健美健身指标测试及训练计划制订方法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15]。在上专业课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上课环境之中,在教学形式上,有效结合专业领域内重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专题式学教学、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

2.5.3 激发学生的创新协助精神,树立以强体促强国的目标

在器械健身课程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护帮助,教师纠正学生动作,同时器械健身在动作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动作具备有效性,不同个体不同对待,不同的问题要特殊解决,培养学生对于创新和协作精神,发散学生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和匠人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观摩学习对我国体育优势项目及成功经验介绍,结合授课内容,将“匠人精神”与健美健身各部位训练方法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体验环节,内化思政教育,强化实质性效果。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2.5.4 传递公平、公开、公正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器械健身课程的教授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自身学习的效果,可以同比赛、教学实习等方式攻读自身专业知识,但在比赛的准备中,要注重平时积累,而非采用特殊走捷径的方式使自身外在形态在短时间内有巨大的变化,弘扬健康健身理念,树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理念。通过器械健身课堂讲解教学和案例展示并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多样化赛事编排规则及反兴奋剂举措将健美健身项目赛事教学内容融入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授课方式为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反省、提问、分析、怀疑、批判、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效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校应改进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工作,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的同时,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大学生追求新颖与时尚的特点,变革教学方式,可采取将“热点问题”“微博热搜”“女排精神”等新时代话题引入教学课堂,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热点问题为辅助的教学课程体系,以时代新颖问题为导向,将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升自我思想、建设良好的意识及思辨能力。可以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所占比重纳入教师考核及教学评价之中,通过培训、示范公开课、宣讲等形式,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

3.2 建议

3.2.1 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德育水平

教师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关键作用,“课程思政”专业教师是有效落实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宣讲真理,充满激情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才能将德育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器械健身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寻找自身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在器械健身教学中,系统化组织开展有关器械健身“课程思政”培训、名师讲座,或者借鉴其他高校的器械健身课程在“思政课程”方面开展情况,重点培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人意识,激发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3.2.2 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教学能力

器械健身课专业教师首先要有夯实的思政专业知识与熟练运用思政理论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高水平的理论联系实践的业务能力,将体育人文、体育历史、体育精神、健身理论、赛事传统等社会性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实践教学之中,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遵循健身教学规律同时,找到器械健身课程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并不断总结、反思、改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在健身课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器械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肌肉锻炼机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