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1苏小玲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材实验

苏小玲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南阳学校 福建 永春 362600)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强化对学生各种潜力的培养。我近几年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结合具体实践谈谈这几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1.教材处理

1.1 重视知识的更新。教材是务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学发展尤为迅速,新发现、新观点、新学说、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我在平时注意从各种渠道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及时在教学中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时,介绍“克隆羊”及由此引发的有关“克隆人”问题;学习“传染病”时,介绍有关“爱滋病”的感染,传播方式与危害,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学习“藻类植物”时,介绍新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等;学习“生物进化的证据”时,介绍“中国鸟龙”的发现及其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这些知识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由于其“时效性”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科学素养也得到提高。

1.2 注意知识的衔接。所谓“吃透”教材,不仅要把握所教内容的大纲要求,同时还要弄清学生以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又要明确今后生活的实际应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教材中的植物、动物、人体生理等部分知识内容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综合课以及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涉及,所以对教材中重复设置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以“炒冷饭”来处理,而应通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结合学生的能力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资料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尝试教学法”、“指导与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素养。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的智力发育正处于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阶段,这是探索意识培养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他们是完全有可能把一些理论知识弄清楚的。在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的植物、动物的形态和分类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借助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解决重点问题。当然在学生阅读之前必进行提纲指导,而在阅读之后还要引导归纳总结并提升到具体的实际应用。例如在“骨骼的组成”一节的教学中事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提供挂图、模型等教具,课堂上可以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讲解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课堂所授的知识也记得牢。

2.2 实验教学。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目的。以往的实验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完实验目的,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设备,按早已定好的操作流程把实验完成一遍,然后完成或绘图、或重新叙述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报告。表面上看来学生是动手做了,但在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与机械模仿中。该怎样让学生有独立的学习意识呢?在“观察铁线蕨的孢子萌发”实验中,我让学生根据蕨类的生活习性、生殖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从实验设计看,真是五花八门,经过集体讨论,选优淘劣,最后确定几种较佳的方案付诸实施。这样,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真正达到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的目的。

2.3 课外活动。这是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培养学生素质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动手机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班级开展花卉栽培、标本制作,利用“种子类型”观察所用的菜豆、玉米种子,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种子的萌发,有的同学把萌发后的幼苗种到学校的空地,勤于浇水施肥,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幼苗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和喜悦。

总之,初中的生物教学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挖据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寻找最佳的教法,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吸引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缺乏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靠灌输使他们拥有现成的知识并不困难,但知识不断在更新,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也不能单纯看他拥有知识的多寡,而应考察其使用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知识、潜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教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教材精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