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以小学六年级为例

2021-11-21陈文用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例题应用题解题

陈文用

(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城山小学 江苏 邳州 221322)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题教学一直是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授课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中一直处于枯燥性的单向教学,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参与到课堂,从而使课堂质量低下。

1.六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困境

1.1 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讲述例题和相应知识讲解,然后学生对相似问题的模仿联系。例如,在讲解一道圆周长的问题时,“在一个圆形的凉亭中,小丽通过运用步伐丈量,一共走了12步,每一步伐主要长50厘米,那么这个凉亭的周长是多少?”教师首先会让学生进行读题,之后直接讲解解题方式“先计算围绕周长需要走多少步,之后再运用步伐的距离计算出整个距离,所以进行列式”再直接讲述另一种方式“首先计算直径,在运用圆周公式解题,”之后,为学生讲解圆周角公式知识。最后,教师在运用一个变式例题,让学生巩固解题知识,如“小兰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学校,已知小兰家到学校具有2000米的距离,同时这个自行车车轮的直径为66厘米,并且通过测量一直大约小兰的自行车每分钟都转100圈,请问小兰从家到学校需要大概多少时间?”给予学生部分时间,最后直接进行讲解。从这一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依然以教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而在大部分课堂中都是采用这种方式[1]。

1.2 缺失情境化的教学。我国虽然推出了教育改革章程,但是其对于教师只是一种借鉴,更多是需要其自己进行重新理解与构建,生硬的套用会失去教育的灵魂,并且在其中更是缺乏情景化与经验化。例如,在上面这一变式例题中,就脱离实际,很多学生虽然知道自行车,但是却不了解自行车,在生活中都是家长使用自行车,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很难理解习题的真正含义。例题中,也具有相应的情况,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凉亭是什么事物,从而难以解题。所以脱离真正生活情境的教学不具备真正借鉴意义,也难以取得真正优秀教学效果。

2.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1 实施主体互动的问题教学。针对于单一化教学模式的改善,其中在单边的方式下,教师只关注如何进行知识传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因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具有互动性的问题教学方式。互动性的问题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对同学们生活的研究,从其生活出发,以此设置问题,让其运用生活化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设置为阶梯式的问题,指导其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并且由于问题具有阶梯性且具有多个问题,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多个问题的设立,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空间,同学们进行更多的思考和锻炼。同时,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更是一种参与课堂的表现,也是一种自主性的呈现[2]。

2.2 演绎情境性的教学内容。只是假借别人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是难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所以必须做出突破,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改善课堂。在课堂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跟随教师指导的优秀效果,所以是课堂中优秀方式,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依然需要注重一定的使用条件,避免“照本宣科”的事情出现。第一,必须进行教材再次解读,进行第二次开发,加深理解,才是做好内容改革,选取合适的情境进行内容填充。第二,就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清晰其生活的情境,从而选择适当的情境,让其能走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例如,在上述的例题中,因为学生对于凉亭不了解,教师可适当的更换为时钟或者圆形的花池,以其身边的事物出发替换与设计,从而重新构建问题,让其切实理解习题的题目,更好的进行习题学习,并且大大提升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2.3 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更多是运用考试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获取与成长并不看重,在应用习题中也是以其是否会解题为标准进行评价,注重的是结果。所以最终其评价的主要体系也被绑架在考试上,考试如何考,教师怎样教,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解题上的真正提升。所以在真正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同学的能力提升与进步。第二,注重其知识的掌控能力。第三,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升。综合以上三点的评价,是具有更高考察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加具有代表性,对其具有更重要的鼓舞作用,是提高应用教学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3]。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注重对其能力与思维的培养,而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阵地,所以应用题教学改革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因此在课堂中,采用问题教学、情境教学与综合评价三种方式具有建立高效的课堂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例题应用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用“同样多”解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