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021-11-21陆家昌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观念图形空间

陆家昌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小学 安徽 滁州 233100)

客观来讲,小学生本身就是借助形象思维去获取认知的群体,而这一思维特点便于小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但是却由于小学生长期以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使得他们难以及时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导致小学生无法积极内化图形与几何知识。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新课改所提出的优化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改革建议则可让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全面解放学生,解放教学空间与教学形式,积极丰富小学生的直观体验与动手操作经验,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自主总结学好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有效方法。

1.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提升学生空间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文科教学来说,数学更具备这个学科所特有的抽象性。其中,图形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部分,老师应当运用不同的图形变化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仅仅是枯燥地教学,阻碍了学生对于图形变化的理解。一方面,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师并不重视图形教学,并没有看到图形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有的教师认为空间思维能力会伴随学生逐渐成长而形成,老师的教授并不重要,给予的关注度就比较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对图形教学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规律,并没有从空间的角度帮助学生来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图形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而言,他们对于图形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师应当使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就目前而言,老师在进行图形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并不强,学生也没有参与到整个图形的设计和改造过程,并不能切实地感受图形的变化规律。所以,老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图形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空间立体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相关措施

2.1 观察生活学习环境,培养空间观念。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有限,深入理解理论化知识、转化为自身思维想法的能力更是不足。因此,教学者在培育学生空间观念时,更要考虑实际情况,尽量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日常印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空间物品的意识。在进行图形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把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以这种方式开始,可以打消学生部分恐惧心理,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事物的主动性。

例如,在上“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上课伊始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同学们,说一说大家待着的教室是什么形状?家里书柜、衣柜大体上形状一致吗?那教室的书桌呢?老师的讲桌呢?”以上都是最为直接的空间物体观察判断。再比如,教学者在教学时,也可让学生练习观察的范围,这样有利于视野、观念的形成,从而转换为空间观念。如,向学生提问“在教室内是否能看到某个建筑,出教室后能看到多少呢?一步步移动,距离或方位发生变化后你们所能看到的又是什么?”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入章节知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2.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几何实践。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组织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脱离了生活实践,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失去了自主权、迁移机会,也让小学数学教学因此出现了知行脱节这一现实问题,并不利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客观发展。对此,新课改以“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出了优化课程结构的具体建议,有利于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几何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却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图形特点,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本班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积极丰富学生的几何知识。然后,我便设计了一项几何实践任务,即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测量并记录相关图形的边长,利用本课知识去计算生活实物的面积大小,培养实践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新时代数学教育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能力,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

猜你喜欢

观念图形空间
维生素的新观念
空间是什么?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创享空间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