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重素养,传统文化润无声

2021-11-21林美芳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传统

林美芳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罗联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0)

传统文化中有着先辈优秀的文化思想,有着我们承继的希望,它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外,更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当前,很多教师教语文教学曲解成为了一种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精神教育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他们汲取先人的优秀精神品质,而且还能在文化的力量下形成终身学习语文的理念。

1.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在文化中走进语文

情境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轻松走进语文的情感。传统文化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下轻松感受语文文本内容,与语文文本内容形成精神上的契合点,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精神融合中将文化与语文合二为一,从而凸显出传统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教师要深刻挖掘文本的思想内容,找到那些适合渗透文化的渗透点,轻松引入,巧妙创情,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例如在《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下提升个人的思想品质。囊萤夜读的故事体现了一个求学者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古代学子的求学精神,这正是当前小学生缺少的一种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来寻找文化的导向,给予学生学习目标的指导,使其在古人的影响下,养成吃苦耐劳、勤奋求学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大家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一段动画视频,你们能看到这些闪闪的萤火虫吗?能看到这个孩子在萤火虫的微弱的光亮下学习的身影吗?他能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来阅读这个故事吧。”学生们在阅读中便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求学精神,感悟到文化的思想内涵。

传统文化的情境创建,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还可以让语文多一层传统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傲。

2.寻找传统文化内容,在文化中感受语文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精心选择了很多有利于学生思想形成的篇目,而这些篇目当中,很多都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师要寻找文本当中与传统文化有联系的部分,让学生在文本的内容中思考、想象、联想,从而在拓展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能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其中。这样在文化中感受语文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完成对祖先的承诺,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那就需要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文本中有传统文化有关联的内容,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寻找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同学们,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古人的美好愿望,他们希望人们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都可以不被世俗所局限,而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当中,蕴藏着的也是一种对于世俗的控诉。淳朴的牛郎和天上的织女,他们相亲相爱,这就是幸福,同学们,你们的幸福是什么呢?让我们在这个故事的引导下感受一下自己的幸福吧!”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提到了亲情和友情,有的同学提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还有的同学提到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教师要在这个时候积极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幸福是靠什么来争取的。

寻找传统文化内容,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阅读传统书籍,也要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这些书籍,让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想象,有方向的想象,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在无形中走进他们的内心。

3.展开传统文化交流,在文化中交流语文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提供给学生思想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交流中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交流文化内容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自省感悟的时间,这样,传承文化的渗透才更有效。传统文化值得小学生学习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明确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己的生活上的帮助,从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格优秀的少年。

例如在《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语文的思想魅力。“同学们,中国的少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体会呢?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少年成名的英雄,他们都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交流讨论的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都可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价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其中,做出恰当科学的指导。

交流,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充当一个引导者角色,当学生的思想出现个性特征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把好舵,让他们思想的小船能够沿着正确的航线自由的航行。

4.践行传统文化实践,在文化中体验语文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现代生活是否真的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呢?这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的。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验证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巨大作用。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学生更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从而做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和宣传者。

例如在《寒食》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文化中的思想,在文化中溯源,感受语文的人文性。“同学们,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放假,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一天放假吗?在这一天我们都要开展哪些活动呢?请大家做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了解我们身边的节日是如何度过的,除了清明节,我们还可以对其他节日展开调查活动,大家可以分角小组进行。”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实践活动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创建,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好活动的内容,让活动真实有效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继承先人的遗志,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优秀少年。具体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中,教师可以选择时间活动、交流活动、情境创建活动以及文本溯源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深刻感受文化,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和传承者。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传统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