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1-11-21吴梦影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探究语文

吴梦影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梅港乡中心小学 江西 余干 3351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主动学习氛围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会。其次,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完成了知识的有效构建,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根据调查,思维能力的提高加快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深入有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的条件。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1 注重学习兴趣的提高。当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面对那些枯燥的语文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其次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就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只有让语文融入学生的生活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讲授“称象”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家能不能将曹冲称象的方法进行改变呢?曹冲搬石头的方法费时又费力,同学们能帮他想出更好的方法吗?”这个问题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学生认为是用水来代替石头,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用人来代替石头,因为人调度起来方便,又省事又省力,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这种想法具有创意,尽管曹冲用石头来称象的方法没有错误,但通过启发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

2.2 注重探究性学习氛围的构建。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将眼光只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上。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去体验,去总结,去感悟,进而真正的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或社区内的美化环境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大家能否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案”,这时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进而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性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实现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注重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其方式大多采用讲授或者是朗读,由于语文教材中的题材丰富多元,包括小说、散文、文言文诗词、传记等各类题材。教师通过文字形式的讲解和书本是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生也会由于理解程度不足而降低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请帮乌鸦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最后再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成有效的主动学习,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重视理论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知识很多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还应该重视文章写作的生活背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语文知识产生充足的认识。其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课外活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去领悟完成语文学习,例如定期写日记、出黑板报、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手段的创新,应该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探究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