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意涵、价值与路径

2021-11-20易俊杨娟郑绍红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意涵一带一路价值

易俊 杨娟 郑绍红

[摘要]坚持文明互鉴理念、尊重认可彼此的文化传统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所必须具备的大局意识和价值理念前提。文明互鉴是以增进认同为基础、以共情为手段、以互补为方式、以互信为目标的具有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促、信息共通、合作共赢作用价值的沟通民心的工程。文章提出共塑愿景——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重构理念——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撑“文明互鉴”发展理念、构建联盟——以联盟推动国际合作的运行机制、共建标准——以资历互认夯实国际合作行动、合作共治——以“行动+宣传”塑造文明互鉴活力等深化“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文明互鉴的途径,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意涵;价值;路径

[作者简介]易俊(1965- ),男,四川金堂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杨娟(1980- ),女,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重庆  402260)郑绍红(1977- ),男,贵州遵义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研究员,博士。(重庆  401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特征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SKGH333)、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72)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助力‘双高计划教学模式创新的思政课程多维互动生态课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GX-3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35-07

一、“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意涵

(一)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文明互鉴理念、尊重认可彼此的文化传统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所必须具备的大局意识和做好顶层设计的出发点。文化交流是职业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职业教育要突围,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互通互联,更需要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及法律制度、管理模式不同,文化与宗教各异,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要坚定文化平等包容的信念,以职业教育的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是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和主线,通过共同构建和平安宁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兼顾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利益,可以为双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教育实质上是以文化育人的过程,也是文化理念和文明成果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要以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为主线,在增强本国文化文明影响力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借助互补的教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二)“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核心隐喻

1.以增进认同为基础。文明互鉴是建立在彼此认同之上的,增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沿线各国之间的互相认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互鉴的基础。“认同”一词是肯尼斯·伯克认同理论的核心概念,强调传播者与受众在交往活动中通过共同或者相似的特性、情感、思想和价值形成的一致性。认同理论根植于“质”这一核心概念,即人类是通过多种属性或质形成的独立个体,“包括具体的实体和抽象的信仰、价值观、从事的职业、所交的朋友以及所参加的活动”①。可见,“同质”是认同的基础,“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要找寻彼此共同的资源、价值观和愿景,让双方在“同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联结,营造一种更加公正合理、互商互量、和衷共济、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环境。文明认同有着深刻的思想伦理基础和操作可行性。一方面,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和岁月洗礼中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形态,是其他任何文明所无法替代和置换的,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前提是认同和尊重彼此的文明成果,这是承认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根据文化相对性原则,世界上的文明都是复杂多样、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不存在“中心文化”和“绝对文化”的概念,只有“美美与共”才是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增进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言中之意,只有文化的认同,才有文化的互信,文明互鉴才有基础和保障。

2.以共情为手段。共情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准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做出情感反应的能力,通过鼓励个体感受他人的痛苦来激发亲社会倾向,包括认知共情、情绪共情和行为共情,其中认知共情强调对他人所处情境和感受的一种理解,情绪共情强调共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而行为共情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实际行动。这三者往往共同作用、集中表现为一种个体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泛爱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思想均闪烁着共情的理性光辉。“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要以共情为手段,正如佩蒂·麦克吉尔·彼得森所言,“参与教育外交的国家和院校有义务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这才最符合国际关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精神”②。以共情为主要手段促进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实现文明互鉴,要摒弃自我中心和利益中心观念,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群体共情来消除合作壁垒和群际冲突,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增强共情意识,提高共情能力,有助于提升文明传播效果,提升沿线国家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与认同,真正促进民心相通。

3.以互补为方式。“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提倡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文化价值理念,是由各国不同的文明形态和地域环境之间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实现,必须要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协同发展為基点,促进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优势融合与共生共长。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资源和经验积累方面各有所短,这就要求其搭乘“一带一路”建设中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顺风车”,向具有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国家靠拢,以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各有所长,这就要求其坚定信念,以己所长补人所短,在提升本国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帮助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活动的实质是通过推动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来促进各国民众间的心意相通,增强国家间各产业层面的发展动力,推动合作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阶段。因此,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实现文明互鉴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实现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中资源、人才和技术的流通与合理配置。

4.以互信为目标。“一个依赖普遍性互惠的社会比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更有效率”③,互惠与互信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愿景,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持长久稳固的重要基石。职业教育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积累人才和技术、拉动经贸合作的“硬”性联通工具,也是沟通民心、实现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的“软”性对话机制。推动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互信是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肯尼斯·纽顿认为,“信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黏合剂,它把缺乏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利的、自我中心的算计者,转变成具有共同利益的、对社会关系有共同假设和共同利益感的共同体中的一员”④。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要以文明互鉴消除文明隔阂,实现沿线国家间的互信,推动国家之间共同利益的生成。要通过对话协商机制,坚持聚同化异、求同存异和正确的义利观,在以义为先基础上做到义利兼顾,以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信任。在解决跨国性、地域性问题的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让合作互信成为主流,让良性竞争成为主打色,以增进沿线国家间的信任为目标和导向,筑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信念堡垒。

二、“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价值

(一)通过文明互鉴实现“利益共享”

利益是所有个体及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涉及双方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教育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如何实现利益分配和共享是关系到合作能否顺畅进行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实现多方力量的有机协作。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利益分配机制和整体利益分配规则体系。这是一个谈判协商、行动选择和收益分享的过程。而文明互鉴旨在消除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隐性壁垒和信任危机,打通合作双方沟通对话和交流协商的渠道,以互利互惠和风险补偿为原则来保证每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获得,并确保每个主体所获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成正比,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二)通过文明互鉴推动“责任共担”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涉及多种责任,做到责任明晰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能够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结成沿线国家职业教育主体的“责任共同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一方面,秉持文明互鉴理念能够使“单一的文化输出向理念互补的共享合作过渡”⑤,各参与主体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尊重彼此差异,对于深化合作意愿、主动承担责任与分享先进经验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秉持文明互鉴理念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张力打通众合作主体的共属意义空间,协同遏制霸权、规避风险、消弭壁垒、诉诸理性、谋求共识”⑥,最终实现合作主体间的认同、互补、共情和互信。文明互鉴是在人文合作与交流中推动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的形成与扩散,为各方参与主体主动承担责任提供内在动力。文明互鉴以文明为支撑、以道德为边界,是一种“硬性”合约规范外的“软性”道德践行,也是一种“刚性”地域跨度上的“柔性”信念协同,能够使参与主体在增进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履行责任。

(三)通过文明互鉴助力“发展共促”

共谋发展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文明互鉴是助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顺利推进的“强心剂”。通过文明互鉴,加强国与国在职业教育政策、文化、行业产业等方面的互通有无和切实合作,拓展沿线各国之间职业教育的纵向合作深度与横向合作广度。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各国需要为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开展频繁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文明互鉴能够在合作中架起沟通桥梁,使得各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间相互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往往囿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出现“各管一方、各执一词、各自发展”的窘境,使得各个合作主体无法形成最大合力。这主要是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缺乏理解与信任,无法在体制机制内实现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而文明互鉴能够实现各主体间的文化身份认同,同时从共情理念出发,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方式构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以一种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式配置教育资源、分配利益,最终推动合作各方共同发展。文明互鉴有助于具备互补资源的合作各方之间形成文化认同、有效沟通、诚信合作、共建共享的国际伙伴关系,共同将职业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四)通过文明互鉴确保“信息共通”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行动中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信息共通是文明互鉴的基础与条件。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行动中,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和多方互动,以信息共通来向合作方展示自己的合作意向和合作态度,可以为文明互鉴扫清认同障碍、打通信任壁垒。同时,如果能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再生产上的优势和作用,将在线视频会议、开放视频资源、网络社群空间、虚拟仿真实验与数据管理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教学与管理过程,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和文明互鉴深度。另一方面,文明互鉴是信息共通的保障和升华。信息共通是一个职业教育能量与资源的输出过程,涵盖企业发展、产业规模、院校实力和人才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因此,如何促使各合作主体主动亮出“底牌”,开诚布公地进行合作,是一个重大挑战。而文明互鉴能够在尊重与认同彼此文明的基础上,以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并且以共情为手段更加注重换位思考,“增加面向合作各方的信息开放性与透明性”⑦,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通。

(五)通过文明互鉴达到“合作共赢”

文明互鉴理念能够唤醒各合作主体的共情意识,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办学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适应合作方国家的特点,确保双方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教育项目输出。在各方政府统筹规划指导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职业院校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隊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商,避免职业教育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无效建设,以共享共商共建来实现精准定位和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各方主体要聚焦共同投资、共同招生、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展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将合作推向共赢局面。从外部需求来看,秉持文明互鉴理念能够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带动劳动力实现就业,将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口红利,满足各方发展诉求。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秉持文明互鉴理念能够促使各国的职业教育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力,也让劣势在外部刺激下萌生为发展动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

三、“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路径

(一)共塑愿景: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是以取得共识为目标,以解决自我(群体)同一性、自我(群体)归属感和自我(群体)意义感等问题实现身份认同的具有归属感的紧密联结的群体,具有凝聚各国共识的群体“黏结”作用。其中,取得共识是“认识共同体”形成的前提,身份认同和文明互鉴是“认识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和归宿,而归属感是维系“认识共同体”的纽带。首先,要摒弃零和博弈的旧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互利共赢共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正是由于具有相同的价值需求,才能打造成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从而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其次,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平等性,消除文明优越心理和自卑心理,实现国际文化本土化和本国文化国际化双向发展,推动沿线国家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文明平等共识。最后,要关注各参与方的职业教育关切,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形成利他发展共识。打造“认识共同体”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交流互鉴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各方利益主体和衷共济共塑文明互鉴、互利共赢发展愿景的“助燃剂”。在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认识共同体”蕴含了从所有沿线国家立场出发,在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基础上,包容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兼顾不同国家和民族利益,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繁荣发展的意旨。总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要深刻认识到,追求“人类的生存与繁荣”是人类最本质最核心的共同利益和美好愿景,这是打造“认识共同体”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的逻辑起点。

(二)重构理念: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撑“文明互鉴”发展理念

职业教育是一种“软交流”和“软合作”,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民心相通具有引領性和先导性意义,在推进文明互鉴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共建“一带一路”行动中职业教育通过培养精通国际规则、深谙国际文化、具备国际事务参与能力、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让学生在语言、课程、文化的学习中更加了解、尊重和认同他国文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可以深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价值理念传播。同时,职业教育依托“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可以“走出去”寻求境外合作办学,以境外分校、培训中心等多种方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他国提供发展空间,是一种“授人以渔”的职业教育国际帮扶行动,深入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以文明互鉴为底色和基础,同时也能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反哺”和深化文明互鉴。

(三)构建联盟:以联盟推动国际合作的运行机制

打造可深入交流、平等分享的平台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能够通过长期稳定的文化沟通交流加强心理联结和信任理解,在实体项目引导和行为规范约束下深化文明互鉴。一方面,这种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于长期稳定合作的发展诉求而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能够以联盟契约的形式组成文明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发展愿景而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通过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来实现对话交流,积极促进教育经验、文明理念的分享和教育问题、合作细节的沟通,可以深化各参与方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通过方法、问题、经验等的广泛交流来达成共识,实现职业教育国际行动中文明互鉴的纵深发展。例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泰国职业教育委员会、中泰企业、中泰职业院校共同成立中泰职教联盟,合作研制中泰职教联盟数字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标准体系,开发了一大批中、英、泰三语数字化课程资源,建立了双向远程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4个,开展了中泰信息技术大会和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反过来也在实践中深化了文明互鉴。

(四)共建标准:以资历互认夯实国际合作行动

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标准、实现资历互认是夯实职业教育国际行动的必由之路,对于畅通合作、避免权责不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资历互认框架可以有效破解国际合作受限于文化理念、传统习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差异而无法推进的问题,也能成为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与合作院校开展广泛的学分互认能够畅通人才培养之路,促进人才在学校之间的流动。这种良性互动机制能够在交流协商生成的资历互认标准上以一种共同遵守的准则形式出现,加深合作各方的信任和理解,最终实现文明互鉴。因此,共同标准规范下的资历互认越来越成为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说,在构建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要建立聚焦“一带一路”研究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专家队伍,开展职业教育标准的国别研究和相关数据库建设,长期追踪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需求,共同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和资历框架体系。这个过程是一种在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实现扬弃和采纳的过程,能够在比较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对国外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而共建标准的核心准则是沿线国家之间要凝聚培养大量高技术技能水平、具备跨专业和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共识,让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成为制定“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标准的坚实基础。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中已有58个国家建立了终身教育资历框架,部分国家实现了与所在区域资历框架的对接进而实行本国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资历和学分互认。

(五)合作共治:以“行动+宣传”增强文明互鉴活力

文明互鉴是沿线各国建立合作关系并将合作共治推向纵深发展的“活性因子”,而做好“行动”和“宣传”能够为“活性因子”提供适宜生存的温度,使文明互鉴保持活力。职业教育的文明互鉴要兼顾“样板项目”和“成果宣传”,以具体的实践项目为文明互鉴提供载体和平台,以成果宣传滋养文明互鉴走向内涵式发展,同时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造声势、铸品牌。一方面,要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和信息技术大会、技能大赛的举办,这种具体的职业教育合作样板项目是深化文明互鉴的有效举措。国际理解教育能够使得各国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差异,包容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加强各国之间的理解与认同,为文明互鉴提供土壤和“养分”。在本国内、教育交流项目和对外办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社会文化,是一种以教育行动涵养文明互鉴活力的重要举措。而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大会和技能大赛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职业能力,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深化各国对文明互鉴的认知。开展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大会和技能大赛,强力推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将各国技能大赛中的人才观、质量观、安全意识等择优融入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技术交流和技能切磋激活文明互鉴活力。另一方面,做好成果宣传也是塑造职业教育文明互鉴活力的重要方面。职教故事是各国立足于本民族职业教育的人文底蕴和价值优势,与多元职业教育文明展开的跨文化交流磋商,是沿线国家在公共空间内的国家话语公共表达和文明成果宣传展示,其以具体可感的职教故事为载体、以公共利益为共同话题,旨在引起受众在认知上、情感上、态度上和行动上的转变。让职教故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进行传播和流通,能够为各个国家提供自我审视与他者认同的文化镜像,能够通过广泛的文明宣传增进各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营造一种和谐互鉴的国际舆论生态,为实现持续深入的共商、共享与共建注入升级活力。总之,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式的“独角戏”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诉求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需求,沿线各国需要在秉持本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

[注释]

①林琳.伯克认同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策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1):99.

②PETERSON P M G.Diplomacy and education:a changing global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14(75):3.

③殷德生.社會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个理论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1(7):29.

④戴薇薇,罗会钧.“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信任建构探析——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4):203.

⑤肖凤翔,殷航,安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0):66.

⑥肖凤翔,殷航.向世界推介中国职教故事的逻辑理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35.

⑦刘亚西.中—印尼产能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合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78.

[参考文献]

[1]李楠.互学互鉴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57-61.

[2]郝瑜,朱江华.“一带一路”沿线地方高校国际文化交流路向探析[J].江苏高教,2020(9):32-36.

[3]裴永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伯克认同理论为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2):28-31.

[4]严瑜,吴霞.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4):633-642.

[5]江凌.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共情效应[J].中原文化研究,2021,9(1):13-20.

[6]向勇,李尽沙.融合与共生:“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指数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4):56-65.

[7]刘赟宇,孙静.“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校校企合作”共建国际学院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50-54.

[8]王浩.“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论纲[J].教育与职业,2018(19):11-16.

[9]罗恒,卡罗莱·穆西米,刘清堂.“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探究——以中国—肯尼亚职教项目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9):11-18.

[10]张伟远,谢青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11-17+39.

猜你喜欢

意涵一带一路价值
雨来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