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研究

2021-11-20魏晓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康复满意度统计学

云 燕 袁 媛 魏晓薇

1.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深圳 518001;2.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深圳 518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1]。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10%[2]。肺康复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多学科内容,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制订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3],其内容包括骨骼肌锻炼、呼吸锻炼、气道廓清、营养支持、心理辅导等。研究显示,对COPD患者开展肺康复可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自我效能和知识,促进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分阶段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5]。分阶段健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患者急性期的阶段,该阶段主要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关系;第二阶段为缓解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加强患者的自我教育;第三阶段为维护期阶段,巩固患者自我管理。COPD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缓解患者症状、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择2020年1—12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接收的9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肺康复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本研究。将2020年1—12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全部接收的99例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年龄56~80岁,平 均(69.63±6.24)岁,病 程0.5~5.0年,平 均(3.53±0.24)年;试验组49例,年龄55~76岁,平 均(68.77±5.63)岁,病 程0.6~4.5年,平 均(3.22±1.7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50~80岁男性或女性COPD患者;②符合急性加重期COPD的诊断标准[6];③参加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存在药物过敏者;③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指导、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心理辅导、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一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肺康复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护理模式。(1)肺康复。依据医患协同原则,由专科医、护、患三方共同制订患者肺康复训练计划,肺康复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具体实施。具体措施包括:从疾病管理、症状改善、体能恢复、呼吸功能维持、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向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并在循证依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工具或手段。慢性肺疾病的肺外并发症,如吞咽障碍、日常活动参与受限等功能障碍,也应属于肺康复计划的干预范畴。最后制订标准化的肺康复流程(图1)。对科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利用互联网+护理新模式[7-8]。(2)分阶段健康教育。①急性期:主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用治疗性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鼓励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并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关系。②缓解期:加强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性宣教,护士给予专业知识、经验的指导及帮助,亲身示范动作要领等。③维护期:再根据缓解期进行的指导进行再次评估,针对未掌握的内容再进行指导及示范,不断巩固自我管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Ⅰ饮食教育。鉴于COPD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特点,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菜谱,请患者家属从旁协助,加强饮食健康教育,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保证营养搭配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在言语上重点表扬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提高患者健康饮食的积极性。Ⅱ用药教育。通过卫生宣教等活动,加强患者对COPD的全面了解,提高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Ⅲ情绪调节教育或心理教育。(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情绪易激动,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观察,及时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加强医患沟通,能够合理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通过分享视频、图片等形式[9],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目标及信心,提高护理效果,大大加速患者康复时间[10],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干预一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图1 肺康复实施流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第1秒用力呼吸末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 力 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aximum mean midexpiratory flow rate,MMEF),血气指标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3.1 治疗效果评价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6]评定。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细菌学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细菌学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部分恢复正常判定为有效;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细菌学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血气指标 护理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范围:35~45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范围:75~100 mmHg)情况。

1.3.3 满意度评价 根据患者填写的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表达准确程度、服务质量、护理氛围及服务针对性情况五项内容,每项1~5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其中非常满意为总分25分、满意为20~24分、一般为15~19分、不满意为10~14分、非常不满意为<10分),观察比较两组的服务满意度情况。服务满意度判定标准:患者满意度评分≥20分判定为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15分判定为比较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15分判定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合格,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分半信度系数为0.8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FVC、MMEF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FEV1、FVC、MM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FEV1、FVC、MMEF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FVC、MMEF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FVC、MMEF情况比较(±s)

组别 n FEV1(L) FVC(L) MMEF(L/s)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50 1.22±0.28 1.56±0.35 9.938 0.000 1.35±0.14 2.03±0.46 6.383 0.025 1.02±0.45 1.46±0.56 11.309 0.000试验组 49 1.26±0.46 1.76±0.48 8.003 0.000 1.34±0.22 2.87±0.21 7.003 0.019 1.03±0.15 1.98±0.44 10.293 0.000 t值 0.016 7.004 0.944 5.367 0.011 6.462 P值 0.983 0.014 0.058 0.033 0.992 0.003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前,PaCO2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mmHg)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mmHg)

组别 n PaO2 PaCO2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50 51.65±2.54 76.62±8.44 9.002 0.001 49.86±3.86 44.65±2.38 8.142 0.019试验组 49 50.46±3.45 92.13±9.54 7.298 0.028 49.76±3.85 39.54±2.65 7.330 0.037 t值 2.003 5.663 0.029 6.497 P值 0.903 0.016 0.802 0.004

2.4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n(%)]

2.5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398.98±38.98)m,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396.09±40.19)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8,P=0.22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20.67±35.09)m,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53.94±35.3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6,P=0.035)。

3 讨论

COPD是临床常见疾病[11],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OPD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肺康复在COPD人群的效果研究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同时肺康复也是COPD管理中必要的部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与疲劳,增强运动耐力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13]。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护理后FEV1、FVC、MMEF情况均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提示肺康复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础,但还需要其他专业人员的跨学科团队协作,确保患者的安全。从疾病管理、症状改善、体能恢复、呼吸功能维持、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并在循证依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工具或手段。慢性肺疾病的肺外并发症,如吞咽障碍、日常活动参与受限等功能障碍,也应属于肺康复计划的干预范畴[14]。肺康复目的的全面性与功能性,符合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倡导,除了改善功能以外还强调稳定或逆转肺外系统的表现及并发症,同时注重行为模式改变导致的认知和心理问题[15-16]。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护理后血气指标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提示肺康复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的失用性萎缩,改善肢体功能,减少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栓塞、压疮等,降低呼吸困难程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应用肺康复联合分阶段健康教育作用于COPD患者,可有效加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预后,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良好的健康行为,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肺康复技术推广给COPD患者,使更多COPD患者受益。

综上所述,肺康复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康复满意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