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频数分析的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用药规律

2021-11-20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出血性凉血急性期

姜 楠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

脑出血总的发病率是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12~15人发生,占新发脑血管病的10%~15%[1]。中国每年新发脑出血患者约40万[2]。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增高,且30 d的病死率可达到50%,其中一半发生在起病的24 h内[3-4]。脑出血所引起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减少血肿扩大、清除血肿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治疗。在脑出血的治疗上,西医诊治方法相对有限且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越来越多医家寻求中医药治疗。我国古代医家治疗出血性中风病(脑出血)历史悠久。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多变,仔细观察患者病情,辨证准确,坚持辨证施治,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近12年以来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及中药治疗的病案报道内的相关中药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归纳总结并探寻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能够为今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用药提供更多思路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选择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已经公开发表的脑出血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研究文献,所选文献均辨证明确、论述完整且方药齐全。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高级检索栏,录入“脑出血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合并“中医”或“中药”,采用模糊检索的方式,共检出文献157篇,后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1.2 纳入标准

公开发表在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文献,临床研究或病案报道均可。所选文献资料中的治疗方法均为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且统计学证明中药治疗有效者。研究对象为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确诊患者。病案报道为均以中药为治疗手段的取得良好疗效的病例。所选文献中处方包含中药单药和中药复方,其中方药的组成均是公开明确的。同一课题涉及同一方剂的研究文献,选择其中论述全面或有显著疗效者。

1.3 排除标准

脑出血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诊断和(或)疗效不明确者;各家经验总结、综述相关研究、理论探析等文章;动物实验研究;外治法给药的研究;文献研究内涉及药物为中成药者。

1.4 数据筛选和提取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6]内容对全部纳入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统计:炮制后的中药,如药效差别不大,仍采用原名,例如生大黄、酒大黄,统一为大黄;地域不同导致同一药材不同命名者,统一为正名,如九节菖蒲-石菖蒲、蚂蟥-水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规定的中药药物的相关分类。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所选的文献名称、发表时间、作者、方药名称、处方用药等数据均纳入数据库,采用“1”代表药物出现,“0”代表药物未出现。所有数据均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纳入,且将所有纳入的数据与原始文献进行再次核对。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所涉及的中药方和中药材进行频数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录入“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中药”或“中医”为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相关文献共检出157篇,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5篇,中药材共72味,中药方共43首。

2.2 药类分析

全部获得的数据中,一共应用中药72味,累计应用283次,共涉及药类17类。清热药总共应用68次,为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类;祛风湿药仅应用1次,为使用频次最少的药类。其中,10种药类常被应用,分别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开窍醒神药、止血药、补气药、温化寒痰药、补血药。见表1。

表1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涉及的中药药类分析(n=283)

2.3 核心中药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全部数据中一共使用中药72味。仅有8味中药的使用频率在10次以上,一共累计出现107次。见表2。

表2 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8味核心药物(n=107)

2.4 对药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对药里使用频次超过5次的共10对,共使用76次。其中相须为用对药是6对,相使为用的对药是4对。见表3。

表3 统计数据中获得高频对药(n=76)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由于脑出血致死、致残者逐年增高,其中高达30%~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脑出血急性期。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血管淀粉样变、溶栓治疗等相关[7]。西医常以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后常出现各种副作用[8]。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有效可行,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脑出血具有促进脑出血吸收、减轻脑水肿[9]、减轻神经功能损伤[10]、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脑血液循环、提高微血管抗损能力以及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等作用[11-15]。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求脑出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属于中医“出血性中风病”范畴,多数医家发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机多变,但该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损,气血逆乱,邪毒犯脑,终致脑络损伤[16]。

本研究中共涉及中药72味,高频使用的中药仅有8味。通过数据显示,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常用中药相对比较集中,能够发挥疗效的中草药有限。总结归纳中药的功效主治,从中可以看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常用治法为清热凉血祛瘀法。大黄、赤芍、石菖蒲、生地黄、三七是使用频率靠前的5味中药。大黄,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祛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17]。实验研究证实,大黄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大黄内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18]。赤芍具有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药理实验研究显示,赤芍具有的抗氧化和抗炎的双重作用,可以起到神经细胞保护作用[19]。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开胃、豁痰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发现,石菖蒲不仅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具有镇静作用,且具有保护脑神经元的作用[20-21]。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三七对脑出血具有较好疗效[22-23];药理研究发现其能缩短动物出凝血时间[24]。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治疗血热出血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还具有抗炎、镇静、利尿降压的作用[24]。

综上,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里面总共使用中药72味,共累计283次。所有中药涉及药类17类,其中最常使用的中药药类为清热药68次,使用最少的药类是祛风湿药1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共有8种。本研究显示,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泻下药排在药类频数统计的前三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药。通过药对观察发现,高频药对为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类。由此可见,清热凉血祛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在广大学者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遣方用药时提供更多思路。由于本研究条件相对有限,纳入的病例数量较少,采用的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尚不能完全反映出脑出血急性期的用药特点。今后我们将会扩大样本量,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用药规律。

猜你喜欢

出血性凉血急性期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