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化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9吴军胜

高考·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问题

吴军胜

摘 要: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情绪中去感受、探究、体验、发现、表达和操作,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角色。本文结合新高考的要求,致力于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通过化学课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化学学习;善于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给予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化学学习;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化学学习。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情境;问题;信息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源于高考的现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要注重学生的素养教学,倡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让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去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還要注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设置得更加完善,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提起兴趣,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态度转变,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课堂最主要的就是以创造真实的情境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紧密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源于课堂的现状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提升,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在化学课堂上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总是会刻意地进行这方面的纠正,但是这种行为却让教师成为演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教案“演”出来却失去了本身的活力。因此建立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成为现在重要的话题。

二、理论依据

(一)生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尊重学生本身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天性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依靠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工作的要求进行自我改变,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时发挥本身的天性。

(二)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找出一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大的回报,也让教师在教学时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很多学校提倡的是快乐学习,快乐学习的内涵也就是没必要让学生付出不必要的辛苦。

(三)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本来的天性是让学生学习时使用最自然、最高效的方法,从而把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在成长中获取更多的自信心,教师的行为也应该是推动学生进步,保护学生成长,激扬学生的斗志。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方法改变时,首先需要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身的长处并且学会和他人进行沟通。

三、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且用学到的知识去生活。把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来服务于自己生活的。所以化学学习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学习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弃。

案例一:钠的性质

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

在互联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在珠江石溪的附近,漂浮着7个白色的金属桶,这些金属桶来历不明,而且水上漂浮的金属桶冒出一股白烟,然后发出了黄白色的火苗。紧接着发生了一声巨响,然后升起一股水柱,这个铁桶爆炸了很多次,每次爆炸都和之前是相似的,还有许多没有烧完的白烟飘到了周围的建筑物里,这些灰白色的物体只要碰到水就会冒泡,有时还会着火。还有一个另外的铁桶被打捞上来之后发现,如果在清洗后使用,在打开盖子时就会也有白烟,并且桶内的温度非常高,如果双手浸入的话就会很疼痛。有个船员继续把它扔到了江里,结果桶又爆炸了。

学生看完新闻线索后,教室里的学生坐不住了,各种猜测和疑问不断提出,又不断地被其他同学解决。

猜测不明白的地方

生1:飘在水面——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生1:为什么先有白烟,再有火光?白烟是什么?

生2:白烟可能是沸点比较低。白烟是受热沸腾,就像是水受热沸腾之后产生了蒸气。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此物质和空气中的某一个成分发生了反应。

生1:遇水爆炸——这种物质很活泼。生2:非该物质,而是产物在爆炸。

生2:亮黄色火苗——含有钠元素

生1:使手感到疼痛——该物质要么是强酸,要么是强碱。生2:不能证明是酸或碱,只能证明有强腐蚀性。

生3:白色物质→灰色物质遇水冒泡——该物质很容易被氧化,可能是碱金属或还原性极高的物质(如氢化钠)。

化学学习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化学知识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并且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学习更多的有关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富于挑战的任务来提升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善于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给予肯定,提升学生自信心

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化学课堂,有的学生喜欢“接下茬”,这不是“捣乱”课堂,而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更可能是学习者的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不能因此指责学生,让他们的自信心丧失,而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此及彼,适时引领,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化学学习。

案例二:萃取

教师:萃取概念讲解

教师:上述实验中我们用CCl4把溴从它与水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其中CCl4称为萃取剂。(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理解萃取的定义,并分析作为萃取剂的要求)

学生:小声嘀咕,萃取就是“夺人所爱”。

教师:用手势或者是语言告诉学生这么做的正确与否,然后为学生展示分液流程。(分液在萃取前已讲)

案例二:学生小声嘀咕,萃取就是“夺人所爱”时,教师不予理睬,笔者认为“夺人所爱”将萃取概括的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教师不予理睬是不恰当的。学生小声嘀咕说明他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嘀咕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带动和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氛圍,提升课堂的积极与活跃程度。

案例三: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氢键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中以水为例分析氢键的特点时,下面有些男同学就在议论:就是“拈花惹草”,“婚外恋”。

笔者课后仔细思考后,认为氢键的问题其实还蕴涵着社会哲理,作为高中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在化学课堂上也给学生渗透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知识,相信这样的比喻更易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设计与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利用教材上所展示的内容,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将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未来使用化学知识点时,就能够快速地利用自己之前的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心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解决问题,从而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案例四:硝酸的性质探究

(2006-08-1220:44:31)人民网:某路段铝罐车发生硝酸泄漏事故,造成大量红棕色烟雾,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抢险人员运来纯碱进行处理,以便防止其扩散并污染附近的农田。

问题一: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问题二: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

问题三:为什么在现场能看到一大片的红棕色烟雾?

问题四:硝酸是强酸,为什么可以用铝罐车运输?

学生通过探究与自己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能够大大增强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做完实验之后就要将自己的信息材料,总结归纳,然后比较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并且分析材料中所得的结果和过程,有哪里不恰当的地方。最后,将这些内容综合整理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出实验的答案。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之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自主研究的兴趣。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实验最终得到的答案,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发言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较,检查自己的漏洞。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可以让自身的化学能力从不同方面得到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也更具有兴趣和热情。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烘托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至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后的感受

在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到了多少知识,学生记忆的时间长短是多少?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将自己所想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贯彻领悟?这一些系列的问题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教师讲解中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参与度越高,课堂有效性越高,教学效果也就好。科学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既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和惊异,让学生观察、揣摩、猜想、思索,也能够让学生获得了无尽的欢乐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秋英.高中化学情境化教学中学生评价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09):48,50.

[2]杨秋玲.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7):71-72.

猜你喜欢

信息问题
订阅信息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