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11-19郭慧玲王存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常规胰腺淋巴细胞

郭慧玲,吴 涛,薛 锋,郭 敏,王存邦,白 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 (aggressive natural killer cell leukemia,ANKL)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主要起源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2008 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中,其被归为成熟NK 细胞肿瘤。自1986 年该病被Fernandez 等[1]首次提出以来,截止2017 年,全世界英文文献中仅有350 例ANKL 病例被报道[2]。近期,我科收治了1 例ANKL 患者,现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为43 岁女性,已婚,因“乏力伴全身皮肤瘀斑2 周,加重3 d”收治入我院。患者1 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并出现右下腹痛,遂至当地医院行腹部CT 检查,结果示“胰腺饱满,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符合急性胰腺炎征象”,遂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经住院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但出院后上述症状仍有间断发作。2 周前患者出现乏力伴全身皮肤瘀斑,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6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7.5%,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计数10×109/L,遂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近1 个月,患者体重减轻10 kg。患者入院查体示,体温39 ℃,血压94/64 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未触及;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B 超未见异常。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10×109/L,血红蛋白54 g/L,平均血细胞比容82.3 fL,血小板计数1×109/L;出凝血指标检测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9.5 s(参考范围20.0~35.0 s),凝血活酶时间44.8 s(参考范围14.0~25.0 s),纤维蛋白原0.91 g/L(参考范围1.800~3.500 g/L),D-二聚体9.27 mg/L(参考范围0~0.55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9.90 μg/mL(参考范围0~5 μg/mL);免疫全项检查示,补体C362.5 mg/dL(1 mg/dL=10 mg/L),补体C445.5 mg/dL,C 反应蛋白17.70 mg/dL;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示,β2微球蛋白4.57 mg/L,乳酸脱氢酶2 847 IU/L,谷草转氨酶391 IU/L,谷丙转氨酶57 IU/L,白蛋白22.0 g/L,三酰甘油5.18 mmol/L,血清铁蛋白>40 000.0 μg/L;EB 病毒VCA 抗体IgG 弱阳性。骨髓穿刺活检(骨穿)提示粒系受抑,红、巨两系增生,不典型淋巴细胞占26%,骨髓象见少数吞噬细胞。外周血涂片检查示,全片共见36 个白细胞,中性分叶核12 个,成熟淋巴细胞占24 个。免疫分型检查,在CD45/SSC 点图上设门分析,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46.5%,比例增高,其中CD3-CD56+CD16-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42%,同时表达CD2、CD7、CD38、CD94,考虑为免疫表型异常的NK 细胞;原始区域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0.1%,分布散在,其中CD34+细胞约占0.03%,髓系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13.4%,比例明显降低,未见明显发育异常。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形态异型。染色体核型检查提示,染色体未见分裂象。予患者行PET-CT 检查,结果提示,胰腺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需与弥漫性胰腺癌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鉴别,建议行IgG4检测或胰腺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示,患者IgG4阴性。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①侵袭性NK 细胞白血病;②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患者VEAP 方案(长春瑞滨+依托泊甙+阿糖胞苷+强的松)联合化疗(第一次化疗)后,其三系明显上升。23 d 后给予氨甲蝶呤3.5 g+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 (第二次化疗),同时给予亚叶酸钙(大剂量氨甲蝶呤解毒剂)解毒后,再次行骨穿,结果显示,患者的不典型淋巴细胞下降至7.2%,血常规结果示其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提示患者疾病部分缓解。47 d 后复查骨穿,结果提示不典型淋巴细胞占7.2%。给予患者VELP 方案 (长春瑞滨+依托泊甙+门冬酰胺酶+强的松)联合化疗(第三次化疗),复查血常规提示三系细胞逐渐上升。67 d 后患者再次入院,复查骨穿结果提示淋巴细胞受抑,NK 细胞白血病治疗后骨髓象,遂继续给予VELP 方案治疗(第四次化疗),同时建议患者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择期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91 d 后,患者于化疗间歇期病情反复,再次入院,再次给予VELP 方案治疗(第五次化疗),病情缓解,复查血常规有所上升后出院。147 d 后,患者的病情恶化,再次前来我院,给予VELP+环孢素联合治疗(第六次化疗),其病情仍进展迅速,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自动出院。

讨论:ANKL 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短期内易合并多种器官衰竭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其发病区域以亚洲居多,而近年来的报道显示,高加索及拉丁美洲地区的ANKL 的病例数也逐渐增多[3]。Ishida 等[4]对日本及韩国的34 例ANKL 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发病年龄可分为2 个高峰,青少年是一个主要发病群体,发病高峰年龄多为20 多岁,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几乎相同;第二个主要发病群体则是50~70 岁的老年群体,其中发病以男性居多,以上2 个发病高峰人群中的患者被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不到3 个月。ANKL 的发病与EB 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ANKL 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免疫学特征。ANKL 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淋巴结病或胸腹水;肿瘤细胞在形态上更接近于大颗粒细胞,有时为多形的细胞;免疫表型为CD2+,表面CD3-,细胞质CD3+、CD16+和CD56+,缺乏髓样和B 细胞标志;可伴有EB 病毒感染;无特异性染色体异常[3,5]。另外,结合本例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铁蛋白升高等临床表现以及骨髓象特征,可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6]。

AP 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7]。刘吟等[8]检测了164 例发病24 h 内确诊AP患者的外周血NK 细胞后发现,CD3-CDl6+CD56+NK 细胞的百分比及细胞计数与AP 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NK 细胞在AP 病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志宁等[9]检测了86例初诊AP 患者外周血中的NK 及NK T 细胞水平后发现,NK T 细胞显示出了初诊时明显减少,治疗1 周后升高,2 周后回复正常的规律。而近年研究发现,核因子kB 途径是NK T 细胞发育的关键途径,许多与AP 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的基因启动子上都有其结合位点,而这些炎症因子又可刺激Jauns 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Janus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JAK/STAT) 信号通路激活[10]。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0 在ANKL 患者JAKSTAT 通路上游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1]。本例患者在发病前2 周有AP 病史,当时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数据无法查及,而经治疗后其病情迁延不愈,随后患者被诊断为ANKL,且入院后PET-CT 检查提示胰腺存在炎症,这极有可能与炎症因子及JAK-STAT 通路的突变有关。

ANKL 是一种少见且侵袭性很强的疾病,患者对经典化疗方案的治疗反应很差,而以L-天冬酰胺酶为主导的SMILE 方案(地塞米松、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L-天冬酰胺酶),AspaMetDex 方案(L-天冬酰胺酶、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或VIDL 方案(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及L-天冬酰胺酶) 等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患者预后仍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ANKL 患者的预后,适当延长其生存期[11]。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防止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血常规胰腺淋巴细胞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胰腺多发脂肪瘤一例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胰腺损伤CT诊断及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胰腺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