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效果观察

2021-11-16刘橙橙周定伟韩鹏艳郑曾真潘志翔钟荣亮黄春雷余世红倪坚强温木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下腹阑尾阑尾炎

刘橙橙,周定伟,韩鹏艳,郑曾真,潘志翔,钟荣亮,黄春雷,余世红,倪坚强,温木生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1320)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腹部外科疾病,也是基层医院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腹痛,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特点。急性阑尾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达7%~12%[1]。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新的外科模式----加速康复外科[2](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或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快速康复计划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好地改善手术预后。其内涵是减少创伤对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机能快速康复。外延体现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3]。笔者用穴位埋线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巴南区中医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1.12±13.78)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0.18±12.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4]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以及卫生部2011年7月颁布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5]。①症状:a.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是急性阑尾炎发病的最典型的表现。其疼痛初期为上腹部疼痛,继而疼痛部位下移,逐渐转移到右下腹。发病急骤的患者可以直接表现为右下腹疼痛。b.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c.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心率增快等。②体征:a.腹膜刺激征阳性。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听诊可见肠鸣音减弱,或者肠鸣音消失。b.右下腹包块。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多表现为WBC计数和PLT比例增高,可伴有核左移。④影像学检查:a.B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b.X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c.CT检查可以对阑尾周围脓肿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但-般不做常规检查。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2012)(ZY/T001.9-14)进行诊断。①初期为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为右下腹疼痛,反跳痛阳性,阵发性加剧。②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胀。③压痛位置固定,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④血WBC总数及PLT比例增高。

纳入标准:15~80岁,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签署埋线知情同意书,观察治疗期间不加服任何其他止痛药、恢复胃肠动力药,术中证实急性单纯、化脓、坏疽、阑尾穿孔符合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阑尾周围脓肿未手术者不符合治疗指征,埋线区域皮肤感染,不适宜于针刺,瘢痕体质、对蛋白过敏,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不愿参与试验或者不能正常完成实验周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穴位埋线治疗。术后患者全麻清醒,双下肢感觉恢复后,即开始穴位埋线。取足三里、上巨虚,做好标记,按常规用碘伏消毒皮肤,待干。取9号一次性埋线针,分别将长度为2cm羊肠线段(2-0号)穿入针头,快速刺入穴位,作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推送针芯,将羊肠线推注于穴位深部后出针,外贴创可贴即可。连续观察3天。

对照组用四磨汤口服液。于阑尾切除术后6h开始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mL,每天3次。连服3天。

3 观察指标

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道症状积分,视觉类比量表(VAS)。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肠痈的疗效标准。(治疗前胃肠道症状积分-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积分)/治疗前胃肠道症状积分×100%。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治疗指数大于90%。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0%~9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改善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术后改善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例 肠鸣音恢复时间(h)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h) 术后白细胞恢复时间(d) 住院总时间(d)治疗组 50 18.71±5.13△ 25.21±3.73△ 56.12±5.56△ 4.04±0.75△ 5.19±1.39△对照组 50 27.42±3.88 32.19±4.38 66.30±5.60 5.19±1.08 6.03±1.9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分组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36.49±7.98 7.06±3.93*△对照组 50 36.65±9.24 10.32±6.3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分组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6.92±0.51 0.53±0.31*△对照组 50 6.96±0.54 1.05±0.6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急性阑尾炎属中医“肠痈”范畴。主要为进食厚味、过食油腻生冷,暴饮暴食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脾胃受损,胃肠转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或饱食后急奔暴走,或跌扑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治疗以通降腑气为主,兼以益气扶正。

腹腔镜手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手术操作对机体的损伤,减小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7-10],但腹腔镜术中气腹对肠道干扰,腹部受到手术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引发黏膜能量代谢障碍、胃肠道缺血,进而破坏其肠道屏障,促使胃肠神经激素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时间延长等肠麻痹现象,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肠粘连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足三里、上巨虚穴穴位埋线治疗只需1次,与药物口服反复数天比较有优势。穴位埋线是针刺的延续,药线在穴位内埋植以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作用。足三里、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穴,其腹部支脉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阳明胃经能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脾胃,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胃属土,足三里五行属性亦为土,为土中之真土,后天精华之根,为益气扶正之根本,故《四穴总歌》概括为“肚腹三里留”。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素问·咳论》曰谓“治府者,治其合”。“合治内府”是说“六合穴”主要治疗“六腑病”,下合穴具有通降腑气的作用,治疗腑证收效较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谓:“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研究表明刺激足三里和上巨虚两穴,可刺激胃动力素分泌,降低因创伤而增多的血管活性肠肽,增强纤维溶解,促进腹腔脓液的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胃肠蠕动提前,促进胃肠移动性运动复合波的恢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效防止并发症[11]。临床试验发现其能有效减轻术后胃肠道症状,镇痛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足三里、上巨虚穴合用埋线既通降腑气,又调补气血,标本兼治,从整体观念出发,促进阑尾炎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下腹阑尾阑尾炎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养胃 “一揉二提”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1B超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