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下的大学外语教育

2021-11-13翟秋兰单新荣

高教学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翟秋兰 单新荣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世界格局面临重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指导方针之一。我国大学外语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在目的、内容和要求三方面一脉相承,这表现在我国大学外语教育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通过外语教育,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在加强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尊重、珍惜不同文化,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维度的认知。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大学外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质性地落地和实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世界各国从政府到教育实施个体均应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指导思想,积极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大学外语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8-0025-04

Abstract: As one of the guidelines of construc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ki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also shares the same goal, 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garded as a combination of instrument and humanity, aiming to make students learn more about their native culture, strengthen the recognition of native culture and, then know much better toward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 In addi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both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have faced the common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The author claims that all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ranging from governments to individual persons, should base o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kind.

Keywords: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kind

始于2020年的全球疫情凸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在全人类的重大问题面前,如何消除偏见、携手进退,是全人类必须有的共同理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潮和运动。该教育理念核心在于传播和普及各个国家的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以便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需求,从而最终达到各国及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4年的国际教育大会上发布了《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该《建议》详细阐明了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即“道德与公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重大问题学习”和“其他方面”[2]。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绝大多数国家,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均为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领跑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曾在1976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即,《〈关于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同人权与基本自由相关的教育的建议〉的实施意见》。该报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应为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做出贡献,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是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最为迅速和全面的时期,“它不仅是未来政府部门负责人或其他领域的领导人所能接受的最高的教育。……也能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好的环境[3]。”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观指导下,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国诉求;中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旨在使得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使用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在中国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大学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学科、课程教育,更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承载了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功能,也是思政和语言工具的有机统一体。

一、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育目的

1972年,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目的八个要点:第一,懂得为何不同民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以不同方式生活的深层原因,懂得他们的传统、特点、问题,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懂得文明是许多民族贡献的结果,且所有民族均是互相依赖的。第三,懂得古往今来是道德、智力和技术进步渐渐建立起了人类共同的遗产。尽管世界仍然被相互冲突的政治利益和紧张局势所分裂,但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对每一方都日益明显。第四,懂得无论信仰和生活方式多么不同,所有国家既有责任也有利益在国际组织中进行合作。第五,懂得国际组织成员国自由达成的约定只有在他们得到其他民族积极、有效地支持时才有效力。第六,懂得如果不采取措施教育人类建立世界共同体,就不可能创造出联合国宪章精神构想下的国际社会。第七,人们(尤其是青年)要时刻铭记自己对于世界和平的责任感。第八,鼓励培养儿童健康的社会态度,以奠定基础,不断推进国际理解与合作[4]。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呼吁全人类学会理解、宽容、和平共存,这与中国共产党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价值观相互呼应;同时,八个要点所呼吁的青年一代要具备世界公民的素质和拥有世界和平的责任感更是与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目的异曲同工。2018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第一次全体会议于浙江大学召开,会上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杨华杰指出大学外语教育要聚焦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学外语教育承载着促进青年个体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双重任务,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在2017年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科技长足的进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已经被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作为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的前沿科技、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以及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软实力,诸如语言实力提升、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而言,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刚需,同时也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