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院校“三全育人”路径探究
——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13刘美娇

关键词:艺术院校三全育人育人

张 敏, 刘美娇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7)

0 引言

近年来,文娱行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集中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艺术类高校毕业生是文娱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艺术类高校是我国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基地。但当前艺术类高校存在着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与当前强调文化自信的背景存在差距。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为推进艺术类高校“三全育人”长足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事业长期健康发展,寻找适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案刻不容缓。

1 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分析

艺术生和理工科或文科学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在长期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艺术生的主要个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个性突出,性格特征多样

现在的00后学生成长在新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整体社会氛围宽松,更鼓励个性的发展。尤其是艺术生接触的文娱信息较多,普遍追求独特的个性,不满足于标准化、程式化;他们欣赏并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有活力,有激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普遍认为艺术需要灵感,需要鲜明的个性特征。

1.2 自律意识相对较弱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生思想上更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加喜欢表现自我,更加勇于尝试。由此带来思想上的任性偏激,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艺术生更追求个性的特点,对学生个性意识的形成有很大促进,艺术生往往更感性,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和约束力相对缺乏,尤其是对纪律和规则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容易迷失自我。

1.3 逆反心理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艺术生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艺术生在专业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要远超普通文化生的。有的艺术生是从小培养,由于艺术专业学习的高昂学费,这些艺术生的家庭往往较为殷实。这些艺术生是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很少经历挫折。在远离家庭进入高校学习后,需要独立面对和处理许多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许多艺术生感到灰心丧气。也有的艺术生是由于文化课跟不上,半道改学的艺术专业,只是为了能有一个大学可上。这些艺术生往往对艺术专业缺乏兴趣,只是迫于家庭的压力而改学艺术,对艺术专业的学习和高校管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尤其是当他们处于逆境,或者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1.4 突出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薄弱

前面提到的两类艺术生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论是哪一种,高校的艺术生中普遍存在轻视文化课学习,文化基础薄弱,甚至缺乏常识的现象。艺术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他们今后安身立命的根本,相对文化课要重视的多。当前,文艺和文娱界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的相对薄弱给了艺术生一种文化课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和全面发展。专业水平的扎实不能掩盖文化基础上的薄弱。要帮助艺术生实现全面发展,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必须帮助艺术生补上文化的短板,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5 集体意识较差

艺术类专业课授课以小班教学为主,甚至是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教学,而且许多艺术专业是需要长期进行个人练习的。艺术生更注重个性的发展,学习生活中容易形成散漫的作风。长期以往,容易产生以学生个人为中心的思想,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显得兴致不高,甚至逃避集体活动。

2 艺术院校“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院校在进行“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因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存在许多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一些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全员育人存在短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艺术院校的重点始终是放在专业教育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院校的位置显得有些尴尬。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人数不足,二是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艺术院校的文化教育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般把思想政治教师、语文、计算机等文化基础课教师放在一起管理。在文化课教师总数偏少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师数量显得更少。在艺术院校扩招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一直处在失衡的状态。思想政治教师不仅每周要上16~20节课,还要承担党课、科研等任务,部分教师还兼职担任学生辅导员。在重重任务下,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不仅如此,不少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科班出身,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许多是赶鸭子上架的状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方面在辅导员岗位尤其突出。虽然每年都有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培训,但参与培训的人数较少,时间较短,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数不足,许多管理人员也是兼职思想政治教师,尤其他们本职工作是管理工作,分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精力有限,且专业背景也相对欠缺,导致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2.2 价值观教育未能引领专业教育,全程育人体现不足

价值观教育应对其它教育起到引领作用。艺术专业教育和创作的过程中,应坚定文化自信。艺术专业教育应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贯穿到专业教育全过程中。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生大多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创新性强,然而他们文化基础的薄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相对模糊,对“三全育人”也认识有限。这更加需要艺术高校从专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全程的引领和指导,尤其是在艺术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体现文化自信。这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不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艺术实践(如各类文艺汇演、画展等)中都没有能充分发掘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带来许多艺术生的创作脱离社会实际,内容空洞等。

艺术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尤其是在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时候,使得艺术生群体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不少学生存在一定思想误区,把这些不良思想作为自己奉行的价值观。艺术生中大量出现这样的思想倾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全程育人必须落到实处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2.3 学院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艺术专业教育是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而艺术教育不同于文化课教育,教学形式更自由、松散和灵活,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管理上的自由和松散,并影响着艺术院校各个层面的管理。艺术院校在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三全育人”的理念也未落到实处。艺术院校在师资管理和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提升,需要大力推动全方位管理育人。

“三全育人”要求全员、全程、全方位把控育人工作。部分艺术院校对此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核心工作以及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这就完全忽略了协同育人的理念,也忽略了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各类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协作的意义。

艺术院校中,兼职工作的大量存在严重削弱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和实效。一人多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与“三全育人”最密切相关的辅导员为例,辅导员不仅需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还有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大部分辅导员还需要兼任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教学秘书工作,分管团委、党建等方面的工作。大量的兼职工作会影响本职工作,并进一步削弱了三全育人的作用。

3 艺术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性探索

艺术院校“三全育人”必须充分发挥艺术专业特点,以专业教育和建设为抓手,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1 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这要求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投入“三全育人”工作中。不仅是在工作中,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身体力行地践行“三全育人”。

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利用寒暑假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方式拓展教师的知识面,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举办教学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教师通过良性竞争提升自己。鼓励教师参加省里或国家举办的各类竞赛,拓展视野。鼓励教师与其它高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培训。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了解这些技术,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三全育人”的开展。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对新技术的了解,也更方便教师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动态。

三是育人主体和空间上有所转变,育人主体由辅导员和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尤其是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要主动作为。在专业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旨在建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全程育人”基石

全过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学校都需要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全育人”就是要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思想的灵魂所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三全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结合艺术专业特长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艺术院校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可以充分发挥各艺术专业特长。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定期举办美术专业的画展以及音乐专业的音乐节等活动用于提高艺术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还能引导学生的创作内容,提高审美标准,指导学生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作的过程,从而引导艺术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以文化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是科学管理,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将高校的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建设管理体系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校园文化风向的引领,加强艺术生的爱国理念和国家认同。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这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探索“艺术+思政”工作体系,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比和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一是推动课程育人,挖掘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本着“德艺双馨”育人理念,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的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下各部门相互协同发力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式设计,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故事、案例和艺术作品赏析评论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程思政的生动性和亲和力,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担当精神,肩负祖国未来发展的抱负和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思政活动,组织学生经常前往博物馆、艺术名人故居、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第二课堂”参观学习,拓展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空间,让学生们在品味艺术经典中,领略中华艺术所独有的神韵,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是强化创作思政,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在创作类专业课程中强化主题创作,以竞赛、展览和汇演为驱动,不间断举办课程作业展、艺术作品汇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作业精雕细琢转化为作品,提升其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邀请校外实践导师、非遗传承人、企业设计总监等人员来学院开设讲座和现场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将创意付诸创作,在集体性、互动性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程,开展榜样教育,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竞赛,树立赶超意识,见贤思齐,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三是提升文化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入学和毕业专题等各类文艺汇演、作品展览。同时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优秀文化熏陶,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学院艺术文化氛围,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广大师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成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价值追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切实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着力开创全员育人新局面。同时推进院务公开和机关作风建设,为育人工作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引导全院教职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之中,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良好育人格局。

4 结束语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的人才培养问题。艺术院校作为国内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源头,其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文艺宣传领域的思想阵地。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育人的高度、力度、效度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举措,对艺术院校“三全育人”进行了路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艺术院校的“三全育人”长期化、制度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和创新。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探析与思考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