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索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21-11-13王祥薇

关键词:概论安徽红色

徐 鑫, 吕 红, 王祥薇, 王 蕾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一、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职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从教材内容看,“概论”课的政治性、理论性比较强,影响了教材的“可读性”,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固化的印象——枯燥的说教,影响“进头脑”的效果,难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从学情分析,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已经是00后,他们从小所接触的事物和生活经历与课本中的有些内容相距甚远,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不能产生“共情”,加之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也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深入思考,容易人云亦云,更加深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偏见”。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其物质文化遗产”。安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安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创业史。安徽这片红色沃土上,诞生过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培育过革命早期党的重要领导人,无数优秀的安徽儿女走向革命道路,产生了130名开国将领。这里也是中国中部抗战的重要战场和指挥中心,是皖南事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重要战场,留下了3318处革命遗址,更有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这些都是安徽无数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诞生做出巨大贡献的生动历史见证。进入改革开放,安徽更是敢为人先,第一个实施“大包干”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等,见证了新时代安徽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

这些红色资源以“人、事、物、魂”的形态体现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将真实、鲜活、具体的、体现我党最本质力量的红色文化和资源融入到“概论”课堂中,让理论不再生硬枯燥,让需要传承的思想和精神不再遥不可及,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共情,深切感受到这种力量,认同这种力量,我们的思政课才能培育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们。

二、安徽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课堂的路径探索

“概论”课是讲述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终强起来的过程。在讲述这个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传递思想,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输送与之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获得认同。而安徽红色资源中的历史遗址、纪念馆、革命英雄事迹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能让“概论”课的理论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对话历史、直面现实,实现理论与体验的交融,让思政理论的学习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共情于学生内心,最大程度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但是红色资源如何融入思政课堂,真正发挥其思政教育“营养剂”的作用,许多高校都做了尝试。笔者的所在的课题组探索出以具体的教学层级目标体系为核心,围绕目标体系来提炼、精准匹配红色资源、设计和创新教学方式、最终再通过教学评价学生指标体系分析教学效果来不断打磨、完善课堂设计,实现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堂匹配的最优化模式。

1.构建“概论”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均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概论”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揭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在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掌握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树立起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并自觉指导实践,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这个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显得空泛不具体,不易于学生理解和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个总目标化整为零,通过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具体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具体的感知与收获,形成“概论”课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构建要从知识、能力、思想三个维度,层层递进。从知识层面,需要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从能力层面,需要学生从学习中领悟智慧,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包含的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从思想层面,这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和终极目标,即“育人”,让学生自觉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

2.挖掘、提炼、匹配本地红色资源

安徽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在运用红色资源时,不能随意拿来就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挖掘和提炼,围绕着具体教学目标来与教学内容进行精准匹配。首先,在运用红色资源之前,需要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体系来寻找、挖掘相匹配的红色资源;其次,对于红色资源要进行深度挖掘,引入课堂的红色资源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宏大的历史叙事需要通过微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出来,从小处着眼,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细节细化、深挖,这样呈现的资源才能立体丰满有深度,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学有所得;最后,红色资源有各种形式和物质载体,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按照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比如在讲“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的群众路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以及深刻认同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可以匹配渡江战役。安徽作为渡江战役指挥中心所在地和主战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这场战争中,安徽人民为渡江战役作出了巨大的支援和贡献,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精准数据和文物图片、生动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渡江战役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也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了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对党的领导的信心。

3.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有思想”的思政课堂

要实现将“概论”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他们指导实践、解决思想迷茫的方法论和价值观的这个终极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传统的“枯燥说教”和“满堂灌”,让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起师生的良性互动,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目前,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纷繁复杂,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堂是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学生受到诸多思潮的影响,却不懂得用历史和辩证法的思维来分析事物,容易对思政课产生排斥和偏激的想法。而课堂上,教师只有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对症下药,这就必须将思政课堂单向度的理论说教向师生双向沟通融合、增强学生主体性进行转变。目前,思政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中,有参与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专题式、访谈式、研讨式等等。面对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组合运用是重点,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渠道,比如微博、抖音、社区等,将传统的红色资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表达和传播,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其次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要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特点为抓手,围绕教学目标体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现代大学生虽然思想上不够成熟,但是他们中也不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并乐于表达观点的行为,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兴趣点,运用好新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思考分析,让思政课变得“有思想”,并进而外化为自己实践。比如在“概论”课每章上课前可以在云班课选择一些专题让学生按照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地的红色资源素材进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式如访谈、调研、视频、情景模拟等,最终在课堂上呈现。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点评、引导,同时对好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概论”课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4.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在传统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主要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根据各评价主体的不同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最终目的是育人,学生的评价在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首先要设计好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受到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的柯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启发,按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课堂反应、学习效果、改变思想和产生行为四个维度对学生评价指标进行设计。课堂反应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包括学生上课专注力、对红色资源的嵌入教学内容的兴趣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学习效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课程的理论的把握,这部分指标体系除了可以参照考试的结果分析,也可以通过学生列举自己印象深刻的课程内容或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改变思想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态度有所改变的评价,在做评价时,将指标问题的设计尽量精准和具体,可以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具体问题来设计,比如从对探索红色文化的兴趣度、对思政课学习态度、对某些社会热问题的看法等来看学生的思想认知变化;产生行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后,将理论内化于行的情况,比如学生对理想的态度、参加志愿者组织、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大是大非的意识形态问题上立场坚定等。教师在运用这四个维度的教学评价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在问题的设计上尽量贴合学生和教学内容,不要套话。同时,教学评价也不一定只能在学期结束时才使用,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进度和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行有针对性地学生评价,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设计,探索出将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堂结合的最佳模式。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和铜山区的16个主要的公园绿地样本,634个住宅样本,利用享乐价格法中的对数模型分析了绿地对住宅价格的增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总之,安徽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但红色资源不会说话,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和方式将红色资源变成“活教材”,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上通历史、下晓理论;左擎信仰,右执设计;进得了课堂,入得了网络”。教师只有用教育者的责任心去浇灌,红色资源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猜你喜欢

概论安徽红色
《安徽记事》
红色是什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红色在哪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追忆红色浪漫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