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新“文盲”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2021-11-12宋兴矿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盲新媒体对策

宋兴矿

摘要:根据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占全国网民总人数的99.70%,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0%,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互联网和新媒体高速发展时代。然而一项调查表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预计“十四五”时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新时代,面对蜂拥而起的各种新媒体平台,无论是从他们每天日益维系的衣食住行和购物生活等方面还是到学习、休闲旅游、娱乐等精神方面,不少人迷茫了,还有不少人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客观上已沦为当下社会新的文盲群体。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域下、面对日益递增的新文盲中老年群体现状如何解决教育缺失,使他们尽快、逐步、彻底摆脱被现实社会所淘汰的苦楚和伤痛。

关键词:新媒体;新文盲;对策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488

24年前,即1987年那一年9月20日,当北大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越过长城,通向世界”仅有8个字内容的第1封电子邮件时,当时的中国尚没有获得加入互联网的资格。然而就是这封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又是他在3年后,即1990年11月28日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InterNIC)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

我国国家层面开始有计划建设互联网的时间是从1989年开始的,当时提出的五年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1991年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互联网的国家。同年5月我国建成了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并于1996年1月建成中国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并正式开通向社会提供服务。

1995年5月,张树新(女)创立了我国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裁,老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领域。1998年CERNET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试验床。自从,中国的网民以超过100%的递增速度犹如井喷一样得到飞快的增长。

谁能料想到,中国从1994年初网民的总数0人到1999年增加到890万人,到2012年6月又增加到5.38亿人。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排名全世界第一位。

笔者注意到一个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消费,包括乘公交、乘地铁、骑共享单车和网上购物、工作、学习、游戏、炒股等等,既不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安享晚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老年人成为新的文盲?如何切实可行地为他们打通“线上”到“线下”生活消费、学习和工作、休闲旅游、娱乐等最后1公里“幸福之路”,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其关心、关爱和关怀呢?以下是笔者粗浅的看法: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或旧媒体而言的,是继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娱乐等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应该称其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在互联网上、跟计算机有关的,不断延伸的、无线移动的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由此推断,中国早在1987年就已经拉开新媒体时代的序幕。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最早提出“新媒体概念(Newmedia)”的是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德尔·马克(P.Goldmark),时间是1967年。这比诞生在美国国防部军方实验室里的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阿帕网(ARPA,又叫因特网)还早两年。实践证明,新媒体从它产生的那一瞬间起,就注定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架构”等显著特征。这新媒体的“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而且表现在它是“具备有价值的信息载体、具备基本的原创性、具备形成更新的效应特性和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与以往媒体不同的新特点。

无疑,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全面的、彻底的、颠覆性的。在新媒体发展的初始阶段,它首先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得了更多选择的权力,并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现与享受。英国《经济学家》在一个专题报道所言,大众媒体时代正逐渐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这将改变媒体行业和整个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在当下电脑和电视已经整合,技术转变下,未来新媒体已进入一个反客为主的新时代。而互动性成为这一时期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另外,资源的共享性、传播方式双向化、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内容形式多样化、展示方式丰富性等也成为多媒体的显著特征。

其次,新媒体时代新文盲的出现和显著特点。

不识字和识字很少,在性质上属于文盲。我国把识字500个以上但未达到扫盲标准的人定为半文盲。文盲、半文盲率的高低,它標志着一个国家文化教育普及发达程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据资料统计,解放前,我国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广泛开展扫盲工作,文盲和半文盲数已由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的38.1%下降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15.88%。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15岁以上的群体,文盲率已由4.08%降到2.67%。

文盲是指不识字并且不会写字的成年人。按照我国的传统标准是指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联合国重新定义新世纪文盲的标准,是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接受过基本的识字教育,但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当今的时代,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一周不获取新知识,可能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甚至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这种现象也常常被戏称为"新文盲"。如果不能持续地学习、进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一个受过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也会沦为"文盲","扫盲"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

目前,新文盲的特点表现为:涉及网络的新生事物不懂,譬如不懂5G技术、不懂物联网、不懂智能机器人等等;不会使用与网络相关的新生事物,譬如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使用、自动取款机使用、网上购物(或购票)、网上支付、网上学习与娱乐等等;对新知识、新技能由于门槛限制而产生抵触、拒绝帮助,从而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等心理疾病。

再次,新媒体时代新文盲出现的原因。

有的老人表示,年纪大视力下降,看不清电脑(或手机)屏幕;而且手的动作也不灵活,不容易操作键盘(按键);此外老人多有骨质增生,没法在电脑(或手机)前久坐或长久低头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老人上网难的原因。还有的老人不懂拼音,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这种心理更加影响他们学习上网或学习与网络有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等新生事物。

第五,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扫盲教育的缺失和对策。

一、2016年新修订的《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所以,全国各地在宣传扫盲教育取得的成果时,不要一味地强调某某大爷10天认识了100个字等等传统扫盲标准,而要针对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文盲现象依法依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二、通过社会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及研发更多的老年人产品,是他们逐渐融入“数字生活”。在传统社会理念里,人们在重视老年人“老有所养”吃饱穿暖、认些字就算是解决了其生活全部问题,而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往往被忽視了。更别说,还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很多老年人自己也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追求并享受更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来颐享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个问题。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个家庭成员来引导和帮助老年人与数字时代接轨。之所以把家庭成员列为首要的帮扶力量,原因是我国还是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所以让老人融入数字生活,家庭仍是主导力量,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作为子女,应主动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接触数字产品,进而让老年人相守数字产品带来的好处。

2.社区是可靠的保证。社区是除家庭外离老年人最近的一个社会基础结构。目前,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辅助养老模式,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也应该成为社区养老的应有之义。譬如通过开办“电脑教室”,举办与数字生活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甚至老年数码作品展、老年人休闲益智游戏比赛等形式,包括每月的养老金发放日期到银行网点,向老年人宣传示范ATM机的使用方法,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的公益活动中来。

3.数字产品开发商应该有所作为。不但要提高家用电脑等数字产品的实用性,更要在提高易用性上做文章。在产品功能上,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量身定制包括网络教学、网络新闻、休闲娱乐、保健信息、陆游信息等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信息需求。

结语:当人类文明进入新媒体时代,数字生活越来越便捷,老人和社会的鸿沟却越来越大。面对数字时代,许多老年人成了“文盲”,诸如网络电视、网络收集、微博、网贴、自动提款机、缴费机等这些“高科技成果”电子产品不仅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功能越来越齐全,对大多数老年人融入现代生活造成了屏障。对这些新出现的“文盲”进行扫盲教育,既是社会文明之举,也是国策之一,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家庭、社会和新媒体技术及数字产品公司的帮助。

猜你喜欢

文盲新媒体对策
《假文盲》的启示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新文盲时代”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明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