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设计

2021-11-12陈良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简约

陈良

摘要: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载体。 精简、有效的学习材料能使课堂结构更清晰、明快;能使课堂节奏更匀称、舒缓;能使活动开展更自然、流畅;能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有效。教师在开发、设计学习材料时应具备材料的简约,用尽其材、激活课堂,使数学学习更具智慧和挑战性。

关键词:学习材料 简约 有效

翻阅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学反思,发现写得比较多的是40分钟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多,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自己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很疲惫等等。如何让课堂变得更简洁、清晰、流畅、和有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直到参加区里围绕以“简约中追求丰满”为主题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后,明白了只有经历繁复,琐碎,才知道如何去筛选、提炼,才能更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到好处的把握教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简约、有效。

一、选材要“精”

新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教师“吃透”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困难,使教师出现了一些偏差,甚至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照搬教材,不管其中的教学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或学生的实际,只管照搬教材上课。另一种则完全脱离教材,认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整体的、结构的、层递的、流动的。所以学习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能以一当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重对课本素材的再加工,合理地取舍或调整材料,使内容更接近学生的认知起点,也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合练习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多元、多层,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础技能,更能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材料不仅要有针对性,逻辑性,更要做到精干而内涵丰富。本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金鱼缸,从金鱼缸的设计出发,再通过往金鱼缸注水,最后往金鱼缸中加入其它的物体,就材料本身来看是非常简单而又熟悉的金鱼缸,但设计者充分挖掘了金鱼缸在本节课中的价值,金鱼缸就像一颗树的主杆,在它的身上分支出来的枝桠却非常的茂盛。材料间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材料本身就能推动进程,真正的做到了精干而内涵丰富。

二、组材求“优”

在组合材料时,要避免随意拼组学习材料出现的杂乱无序,力求将学习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到达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转承自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流动性,体验学习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解决问题例题12》给出的是这么两个材料。材料一: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多少瓶子?

材料二: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分装几个礼盒?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而教材给我们的材料,确实是出现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从分装香油到王阿姨包装礼盒,素材本身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从一个新的情景在进入另一个新的环节,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列出算式解决这样的问题,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如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我做了思考。因此对这个两个学习材料进行了加工和组合,设计了以分装牛奶为主要情境的学习材料,简化环节间的衔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落实目标。

环节一:某家早餐店每天要分装牛奶到一定规格的瓶子中出售给顾客,本周二分装了20千克的牛奶,先用8个瓶子装了3.2千克,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个瓶子来装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审题,并且有意识培养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环节二:某家早餐店每天要分装牛奶到一定规格的瓶子中出售给顾客,本周二要分装16.5千克的牛奶,需要准备多少个瓶子?

在解决问题后追问:早餐店能出售几瓶牛奶?

需要准备42个瓶子,能出售41瓶牛奶。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题时要注意隐藏的信息,并初步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用进一法解决问题。并追问早餐店能出售几瓶,再次让学生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

环节三:店老板很会吸引顾客,在每一个奶瓶上用红丝带进行包装,每瓶要用1.5分米长的丝带,现在用25分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几瓶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用去尾法解决问题。

通过对材料的重组,让学生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发现在分装牛奶上还有数学问题,牛奶瓶就像一条线穿起了这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就在解决完牛奶瓶上的问题后,已不知不觉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材求“丰”

小学数学中的例题,大都是一课一例,较为独立。其例题后面的练习题通常是对同类型例题的补充与巩固。在某些情况下,例题后的单个练习往往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教材会呈现出比较多的材料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的练习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带给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这两题都是运用小数乘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编写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一次性筷子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所以学生都能解决,也就无法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学生解决的方法都知道,但问题焦点集中在了学校食堂每周按照7天算,还是5天,其中一个月到底是28天,29天,30天还是31天。推测编写意图一个月按4周来算,在原有计算的结果上在去乘以4,为小数乘法的连乘做一个铺垫。松柏林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运用小数的连乘的知识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前面一题的深入。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单纯的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而且要用两个题来巩固一个知识点时间上未免有些浪费。

笔者认为巩固运用不仅要落实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要加强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更重要的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简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许卫兵 《课程.教材.教法》2009第5期

【3】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简约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的“破”与“立”
基于多元视角统合学习材料
初中数学课堂价值的发现与初探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追寻简约之美 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