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2021-11-12权皎洁蔡东任瑜刘佩石霄琼任伟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充分性内瘘动静脉

权皎洁 蔡东 任瑜 刘佩 石霄琼 任伟

(1.西安高新医院肾内科,陕西 西安710000;2.蒲城县医院血液净化科,陕西 渭南715500)

血液透析是临床肾功能衰竭病患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1]。血管通路是病患实施血液透析的基础,并且还是构建体外血液循环的重要措施[2]。血管通路状态可对血液透析效果产生影响,良好的血管通路可提升透析充分性,同时还可避免出现较多并发症,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不同血管通路在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方面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病患80例,依据血管通路差异将其分为A组(41例)以及B组(39例)。A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69±5.11)岁,平均透析时间(3.22±0.52)年;B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08±5.34)岁;平均透析时间(3.26±0.57)年。纳入标准[3]:所有病患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病患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4]:机体心脑血管存在严重病变者;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病患均予以血液透析治疗,将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合理控制其血流速度,确保250 mL/min,而透析液流量需维持在500 mL/min,3次/周,4 h/次。予以A组病患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过对病患前臂桡动脉以及头静脉实施端侧吻合,保障吻合口直径在6 mm~8 mm之间,在病患腕关节上2 cm~4 cm部位桡动脉与头静脉中间位置做一手术切口,并将桡动脉与头静脉分离,将头静脉远端进行结扎,斜向切开桡动脉以及头静脉侧壁,挑选不可吸收缝线实施持续性缝合。予以B组病患带袖套隧道导管,选择13.6F导管,导管长度36 cm,通过病患颈内静脉实施置管,采用Seldinger方法,依据撕脱型扩张导管以及置管方法,确保皮下导管长度为13 cm,袖套与皮肤出口部位需保持2 cm~3 cm,妥善固定导管后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若病患出现血栓以及动脉端血流量降低等情况时,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实施治疗,尿激酶使用剂量是10 000 U/mL,并在用药后半小时将溶解的血凝块取出。当病患发生导管感染情况时,需立即开展药物敏感实验,以便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密切监测病患生命体征,待其体温恢复正常后及时拔管,避免加重病情。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磷以及尿素水平,计算尿素降低率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将尿素清除指数作为判断透析充分性的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病患血液样本,并对其肾功能实施检测,尿素清除指数[5]公式是:-In(R-0.008t)+(4-3.5R)UF/W,其中In代表自然对数,R代表透析后/透析前血尿素氮水平,t代表透析时间,UF代表超滤量,W代表体质量。治疗后,持续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并发症出现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病患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患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水平以及尿素降低率、尿素清除指数、血清磷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每组病患临床指标对比

2.2两组病患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A组与B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依次是19.51%、0.00%;感染发生率依次是0.00%、10.26%。B组病患血栓栓塞低于A组,A组病患感染率低于B组(χ2=8.455,4.426,P<0.05)。

3 讨 论

充分透析是指经治疗后,可将病患机体内多余水分以及代谢废物等有效排出体外,达到改善机体水电解质状态和酸碱平衡的目的,同时对延长病患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6]。李志玲等[7]人认为可将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首要选择方式,对于无法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病患,可选择带袖套隧道导管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A组以及B组病患透析充分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在血栓栓塞率方面,B组低于A组;在感染率方面,A组低于B组(P<0.05)。分析原因可知,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是指通过手术在皮下将距离相近的某一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联通,人工形成体内动静脉直通管道,目的在于一方面利用表浅静脉便于穿刺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动脉直接供血,使表浅静脉血流量增大,从而达到治疗需要[8]。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狭窄出现率低;血栓形成率低;可反复穿刺以及自行愈合,感染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使用寿命长[9]。但是对于伴有周围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病患而言,由于其血管管径狭窄,一定程度上增加动静脉内瘘穿刺难度,并且还有部分病患存在内瘘不成熟等问题,因此还需找寻其他血管通路方式[10]。带袖套隧道导管可在多个部位进行置管,同时还可维持病患血流动力学平稳,无需进行穿刺,因此血栓栓塞率较低,但是同样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因此在置管后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降低其感染率[11]。

综上,当前临床常用的两种血管通路在透析充分性方面效果相当,但综合考虑其并发症,推荐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

猜你喜欢

充分性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