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基层创新的红色素养 推进国企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钢企的实践贡献企管理论的“中国范式”

2021-11-11孙都光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孙都光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11)

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2020年纪念中国钢铁工业走过130年历史的系列活动中,多次提到要努力“从中汲取奋发前行的精神力量,正是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就是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的领域,从建国初期经历的钢铁短缺时代的“工业发展,以钢为纲”;到新时代的钢铁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企业发展,钢铁挂帅”。中国钢铁企业不仅贡献了经济财富,也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贡献了基层创新的中国智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1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范式”探索期(1949-1977)

建国初期,国营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在北就已被使用开来,而中国北部和东部实行的是党委制。当时的国营企业更多的是模仿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经验,有些“水土不服”。中国的社会主义怎么建?如何在中国落后的条件下,快速提升企业的产品产量和管理水平?也是众所关注的焦点。

1.1 “鞍钢宪法”—— 冶金企业的率先探索

八大之后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进入到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鞍钢宪法”是我国鞍山钢铁公司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1959年7月25日中共鞍山市委向辽宁省委报送了《关于鞍钢当前生产和群众运动情况与8月份工作安排的报告》。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对该报告的批示中,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并把他们的经验称为“鞍钢宪法”。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用“宪法”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鞍山钢铁公司创造的企业管理办法,表现了毛泽东对它的高度欣赏和充分肯定,也表达了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理论的迫切心情。

2.2 “江南一枝花”——企业管理探索的再深化

“江南一枝花”是社会主义企业探索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推进文明生产的管理体系。比现代企业管理中盛行的“6S管理”更容易为当时的中国职工群众所接受。“三清四无;五不漏;规格化一条线”是在1960年马钢的生产经营情况十分困难,迫切要求改变马钢的落后面貌的背景下,由市委和公司党委领导,通过公司领导车间蹲点,深入基层参加劳动,进行调查研究,和工人座谈讨论,再与国内同类企业对比找差距,并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针对当时马钢管理上存在的主要矛盾——脏、乱、差,决定从治理“脏、乱、差”开始,开展一个职工群众人人可以动手的“三清四无、五不漏、规格化一条线”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产活动,把解放军的严格管理和大庆油田的创业经验具体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扭转生产经营的困难局面,改变企业的落后面貌,摘掉亏损帽子。1965年11月5日冶金部在马钢召开119个企业的党委书记、经理和厂矿长共300人出席的“文明生产现场会”上,马钢被誉为全国冶金战线的“江南一枝花”。次年3月,在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马钢被推荐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也是作为整体被评为大庆式企业的唯一钢铁联合企业,并参加全国大庆式企业成果展。在一年多时间里,省市及全国工交企业有4万多人前来马钢参观学习。“马钢是江南一枝花”曾享誉大江南北。

2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范式”探索期(1978-2016)

这期间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从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演进到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广泛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开展一定范围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股份制的试点和深化,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2.1 首钢承包制 —— 在争议中大型钢铁企业率先破冰

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试行和确立厂长(经理)负责制。1978年4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决定(草案)》(即工业三十条)中,决定取消企业中的革命委员会,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从1981年起,党中央着手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党政关系进行调整与改革。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

80年代企业改革是从分配开始的,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利润分成,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随后不久,发展成为以利益的制约为动力,以责任为核心,把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界定国家与企业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制。1981年7月,首钢率先实行承包制,成为我国国企改革试验的先锋。首钢作为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新路子,开拓出一个公有制优越性得到发挥,职工主人翁积极性持续高涨,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的新局面。从1979年到1986年,首钢实现利润连续八年平均每年递增20%(改革前的1978年实现利润为2.99亿),这在国内外大型企业里都是罕见的。1987年达到16.2亿元,翻了两番多。实践证明,承包制是企业职工在对全民承包责任的前提下,自主经营,当家作主, 可以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首钢是我国第一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大型企业。首钢承包制的“全员承包” 就是让全体员工担当起“企业主人” 的角色。首钢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的监督管理, 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在处理企业与国家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只包上交利润,而且上交额是逐年按一个固定比率递增的;二是基数包死,超包部分全部留给企业;三是企业留利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6∶2∶2比例分配使用,1985年开始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按0.8∶1挂钩浮动;四是包干期限为15年,在国内是最长的;五是承包主体为全体职工。由于首钢的承包有以上特点,在这种承包机制的作用下,首钢在较短时间里,就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由生产型转向经营型,由简单再生产型转向扩大再生产型,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

2.2 “中国钢铁第一股”—— 规范化改制驰名海内外

探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邓小平的92年南巡讲话后,马钢人强烈地意识到机遇从来都属于那些善于把握的人们。马钢人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选择——企业实行股份制,整体改制上市。像马钢这样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进行整体股份制改制,在我国尚无先例。马钢人认为股份制改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需要,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这是马钢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在国家、省、部、市的大力支持下,马钢被国家纳入第一批股份制改制试点企业行列,一举从境内外募集资金64亿元人民币,被中外媒体称之为“中国钢铁第一股”,也成为中国当时在境内外发行规模最大、集资额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着力进行企业体制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2月,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并于1994年7月1日实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公司中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活动,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办理”。2004年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1号),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作了进一步阐述。马钢股份制改制成功,探索出一条国有企业在海外融资扩张的成功之路,为我国更多国有钢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和实行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贡献了“马钢智慧”。

3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范式”深化期(2017-至今)

新时代下要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党建工作,通过文件和会议,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以二个“一以贯之”成就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3.1 “宝武之治”—— 亿吨梦圆

作为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中国今日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未来引领者,中国宝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实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2020年底钢铁主业形成了“亿吨宝武”,这为继续完善沿海、沿江“弯弓搭箭”的空间战略布局,精心谋划全球战略布局,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绿色发展和智慧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中国宝武积极推进智慧制造,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但技术不是终点,智慧制造的目标更应该是促进管理变革、组织变革,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通过智慧制造倒逼,对流程进行系统性改造,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资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大大提高了现场管理、精益运营和用户服务水平,直接提高了产量、质量,降低了成本;通过数字技术、5G智慧控制,有力引导多专业、全工序深度协同,催生基层组织快速变革和技术创新;直至今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炼铁控制中心、韶钢智慧中心、鄂钢操业中心、马钢冷轧智控中心等一批优秀实践,无不印证了打破边界、深化变革的重要性。我们所拥有的钢铁荣耀,不仅代表着厚重的过去、辉煌的现在,更预示着光明的未来;我们所执守的铸梦百年,不光承载一份责任、一项使命,更标示着一个崭新的起点。唯有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才能凝聚“宝武共识”,贡献“宝武智慧”,形成“宝武经验”,打造新时代的“宝武之治”。

3.2 “宝武方案”——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管理的“中国范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纯粹的工厂到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转换。虽然我们的发展经历过挫折,企业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治理能力的探索从未止歇。而作为钢铁企业始终走在了这一艰辛探索的前列:从“鞍钢宪法”(“江南一枝花”)、“首钢承包制”、“马钢改制”, 到推进“中国宝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留下了多个脉冲式的节点,令人对探索者们的勇气充满敬意!中国宝武通过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资产效率、高市占、国际化、绿色低碳”四大主线优化产业布局、开展经营活动,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坚定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项制度改革三大改革任务,加快实现由“老大”向“强大”的转变。围绕陈德荣董事长提出得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全景图——“一个坚持、两个方面、三层架构、四类体系”,成就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和“镇国之宝”。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支撑。宝武集团的智慧制造不仅仅是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生产系统集中监控,还会对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提出全新挑战,我们要有组织变革、业务再造的决心。信息化数字化过程中催生同一种管理语言的高效使用,加快了协同管理的形成;全面对标找差行动促进了大体系的比学赶帮超和深度协同,也加快了中国宝武整合,特别是同一种价值观文化的快速形成和管理融合,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宝武方案。

今天,我们回望百年中国钢铁史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就是为了铭记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和家国情怀;就是为了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血脉和优良传统,更是为了从基层的国企管理者中汲取红色传统的素养,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中国宝武集团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引领中国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站在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奋进的时空交汇点上,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丰硕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