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干预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分析

2021-11-10杨亚丽

健康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研究分析护理干预

杨亚丽

摘要:心血管疾病来说,其涉及的循环系统是相对较多的,其中主要包括心脏、血管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均属于心血管疾病,而且致死率较高,而冠心病和人体中的脂质代谢紊乱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对心血管疾病展开治疗工作时,需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而从保证实施效果。本研究则以此入手,将内科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研究分析

心血管病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循环系统类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颈动脉疾病和糖尿病。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國经济建设得以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缺乏锻炼等都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临床加以重视,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

一、研究进展

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就心血管疾病来说,其对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等造成的影响较大。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情绪变化或是气候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干预,加强人员对疾病的了解,促进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等。并将饮食和睡眠等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告知,保证患者正常饮食,少食多餐,保证钠盐平衡,并促进患者的睡眠干预,保证患者具有足够睡眠,将其不良睡眠习惯进行改善。此外,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较大的情绪变化也是导致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展开积极的沟通交流,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影响进行告知,保证以平静、和蔼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平复和消除等,并注意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保证患者舒适度,能够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增强。相关数据显示,在将内科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后,得出结果显示,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达到93.00%,明显高于82.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表明内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提高。

在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了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影响疾病。在实际发展中,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饮酒抽烟、饮食多油多盐等。需要临床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一定的公共卫生组织干预,加强对高危人群疾病的筛查,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户外运动、保证睡眠等,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具体干预方法

(一)建立公共卫生护理小组

在社区内开展人员公共卫生护理知识培训,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点进行总结,进而给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促进健康档案的建立。在此之前,需要先将相关工作的实施目的和实施方法进行告知,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主要做好备案工作,避免出现档案遗漏的情况。

(二)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将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行提高,明确发病原因、防控措施等内容,保证患者明确健康生活对自身疾病的影响效果。并注意将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告知患者家属,保证家属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并有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恢复计划,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饮食计划

心血管疾病大多为中老年人,在患者年龄增加时,患者的身体功能出现下降,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尽量减少对糖类食物的摄入,并注意对每日的脂肪摄入量进行控制,使其维持在300 mg下,并注意饮食搭配,每日摄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并保证低脂低盐,禁忌高热量、油腻等食物的摄入。

(四)运动干预

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急性期患者,需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并注意室内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针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提醒患者适当的运动,促进患者进行室外活动,像慢走、广场舞等,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增加患者运动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监督,同时提醒患者保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五)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住院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接受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对,使用方法错误,没有考虑到配伍禁忌。医生在开药时应该注意配伍禁忌,可以使用小剂量观察药物疗效,再进行长期治疗。临床多种西药合用的疗效与单一药物使用相比疗效较好。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知识以及规范药物使用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但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采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中头晕患者13例(13.27%),胃肠道反应患者29例(29.59%),发热患者 16例(16.33%),水肿患者7例(7.14%),神经兴奋患者21例(21.43%)。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6%。

综上所述,多种西药合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时应该注意合理用药及配伍禁忌,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选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云娥.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19(77):123,125.

[2]袁玉芳.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6(30):8,10.

[3]李懿君.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9(87):160,165.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研究分析护理干预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