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仕女画中的审美文化研究

2021-11-10李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审美文化仕女画清代

摘要:清代人物画的典型风貌并没有表现在各种帝王将相、道释人物等形象上,而主要表现在仕女画中。明清,女性形象开始偏向于纤巧柔婉,这种女性纤弱的变化,更多的呈现了“纤巧柔弱、郁恺愁苦”的清冷的病态美,这种纤瘦的形象特征在清代仕女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由丰肥为美向纤弱多愁的转变过程中,同时也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思想意识和文化形态。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画中的女性审美特征,总结其意多娴婉的外貌特征和风露清愁的内在情韵,以此探寻清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外貌与情感的审美特征与社会环境之间微妙的联系。对于这一时期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而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清代;仕女画;审美文化

一.仕女画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上,仕女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历代女性画通过塑造不同形象、姿态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真实生活和审美趣味。早在战国时期,长沙楚墓就出土了最早的仕女画之一,色彩丰富,描写细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到了唐代,仕女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仕女画家,如张萱、周昉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形象丰满秀丽、妩媚精致,将唐代贵族女性的风韵刻画的淋漓尽致。然而,进入宋代以后,随着人物画地位的下降,仕女画进入了发展的低潮。明代,在唐寅、仇英、崔自忠等画家的带动下,仕女画再度兴起,这期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仕女画,为清代仕女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进入清朝以后,清代人物画虽然不占优势,但仕女画的创作却比以往更加繁荣,著名的有焦秉贞、冷枚等画家。这批宫廷女子画家主要以宫廷女子为表现对象,集中反映了清代皇帝的审美观,在绘画技法上大量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从而更加细腻、逼真生动的精神。清代宫廷画题材狭窄,平民女子鲜有刻画。他们的服装是传统的汉服。在艺术表现上以工笔技法为主流,这种技法为继承了明代“仇派”女子绘画服饰,表现出整齐美观、气势恢宏的皇家风格。

二.清代仕女画的审美特征

清代仕女画的造型特点不同于大唐时期“丰满圆润、姿态雍容”的造型,在题材上有了大量与历史故事、宫廷闺阁、戏曲小说等结合的新型绘画题材,树立了“纤巧柔弱、郁恺愁苦”的独特的艺术审美形态。这一时期,由于中国人物画在创作上脱离现实逐渐呈现衰落之势,人物造型上的程式化特征越发明显,这些形象普遍呈现出娇柔纤弱的特点,使人物的造型上没有了个性化的表现,在清代将这一特征推向了顶峰,从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中可以见得宣扬封建道德的题材类型己经逐渐减少了,专门表现宫廷贵妇豪华奢侈的生活场面也不多见了,画家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着力表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世俗女子,不仅如此,各种文学的浸润,也使这一时期的仕女画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学化特征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世俗气息,许多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流露出一种不太健康的审美格调,同时也反映出文人画作品中雅与俗相结合的特征。

清初,许多仕女画家在绘画语言上虽有诸多形式的变革,如宫廷画家冷枚的《宫中仕女图》。画面中的仕女身材纤细,但面相却是丰满圆润,人物的表情稍有生硬,在表现形式上借用了西画的的造型,但从画作看来,清代人物画的典型风貌并不能在这些画面中得到突显,它不能较好的展现清代仕女画中纤秀柔美的独特审美样式,但是到乾隆中叶时期,随着社会格局的逐步变化以及世俗审美趣味的影响,此时,特别是画家费丹旭与改琦作品的出现,将纤细柔婉的女性审美风貌推向了高潮。画家所描绘的仕女形象体现了世俗社会的审美需求,带有细眉凤眼、粉面丹唇,或是脉脉含情、略带幽怨的神情。画家笔下活脱脱的平民女子来自于日常的世俗生活中,不是体态浑圆丰胰,衣着绚丽华美的贵族女子,也不是体态轻盈飘逸,虚无缥缈的神仙女子,更不是典雅庄重、颂扬女德的烈女贤妃,她们是市井之中的带有强烈世俗气息的女子,或是重帘复幕下独抱浓愁的纤弱女子,又或是清幽寂静之中伤春悲秋的纤美女子等。

三.清代仕女画的审美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各种苛教礼制使女性归属于男性的统治之中,在《诗经》中有描述庄姜的一句诗,“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鳍蟒、齿如瓢犀。”均是以事物来比喻被物化的女性,它将男性内心里对于女性美的追求细致的刻画出来。在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男性是仕女形象的塑造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仕女画中的女子审美形象的转变也反映着男性的审美视觉的变化。在仕女形象的表现上,虽然不是以柔弱美为准则,但是纵观历来的仕女画,对于美的审判规则都是以男性的審美趣味为主,展现的是男性心中女性形象的美,在女性形象的创作之中,更有着对于女性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规范,男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审美主体,在创作或欣赏仕女作品的同时,会注重将女性的审美纳入到道德规范的范围之内。

在清代,娇细柔弱、寥落凄清的典型仕女审美样式,影响了整个清朝后期仕女形象的审美观念,都表现出仕女画中的女子类型逐渐由宫廷贵妇的类型转变到社会的各阶层。清代典型的仕女样式,从形象特征来看,体形纤弱、风露愁清的世俗平民女性形象,内心极少有活泼欢愉、轻快喜悦之思,而多有怅然仿徨、空落忧伤之情韵,画家细腻的把握了画面人物的内在情感。各式各样的身体动态表现也极其自然、含蓄,做到了恰到好处,深刻而准确地刻画了女子沉静温淑的性格特征。纵观处于清代末世的仕女画,大多数人物形象“纤细柔美”、“长颈窄肩”,极有闺中女子之态,女性的情感惆怅郁郁而极少有少女的烂漫天真。清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带有一定的玩赏性质,无论是从女性的体态还是性情都能体现出来,女性本身的清新自然的美似乎并不受关注,反而是女性的柔弱、物化的形态更能引起文人的极大兴趣。女性纤细柔美的体态之美与风露清愁的情感神韵在某种程度上让文人的病态审美心理得到了深深的满足,这让饱受压抑的男性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为他们失意的心灵找到了依附,满足了作为社会主要力量的男性极强的虚荣心。在对女性审美的过程中映射着男性的病态审美观,女性作为一个被欣赏的对象,柔与弱的女性审美观是封建社会文化腐朽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8

[3]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李晨(1998.01.06—)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生,艺术美学方向。

猜你喜欢

审美文化仕女画清代
“礼教下的光斑”
唐代人物画述评
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浅谈产品设计的审美文化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