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质文物修复方法之比较

2021-11-10王红梅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王红梅

摘要:纸质文物数量众多,修复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修复工作需要投入大批的人力和时间,所以如何找到修复效果好、效率高且最易于文物的保护的方法是我们修复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目前的纸浆修复方法与传统的修复方法进行比对,目的是让大家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找到更好的方法和途径,使得纸质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

关键词:纸质文物 传统修复 纸浆修复

书画类文物的材质一般分为纸本和绢本两大类。其中纸本类文物所占的比重更大,尤其古籍善本类文物,其材质基本都为纸质文物,所以对于如何修复纸本类文物及其采取何种有效的修复手段的研究是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纸质文物由于光照、干燥、潮湿、保存环境以及材质本身等原因造成纸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损伤主要有:老化(焦脆)、酸化、虫蛀、鼠咬、霉烂,水渍等。按目前纸本文物的修复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可将纸本文物修复方式分为传统修复和纸浆修复这两大类。

一、传统的修复方法

传统的修复纸本文物方法主要有两种:直补法和托裱法。直补法,即直接在纸质文物背面,对所要修复的虫洞或破损处(被修复的文物下方要垫上加固层,如古籍多用塑料薄膜,书画多用绫绢)进行修补。在修复处粘贴上补纸时,要注意补纸的选取。补纸一般选用和文物材质基本一致的材料,如文物所用纸张为皮纸,补配时也要用皮纸。另外,补纸的厚度及颜色要与文物纸张相近,这样修补后的效果才会更好。准备好相近的补纸后,就可在文物背后的破损处边缘涂抹上浆糊,将补纸随形补配上,接口处可用马蹄刀或立刀刮去多余部分纸张,留下的搭口边缘不可太宽,对于古籍来说边缘搭口更要窄,一般不超过2毫米。调节浆糊的浓度要根据所修文物的纸张材质而定,浆糊浓度不要过稠,不然补口边缘发硬而且容易起皱。对于含皮纤维较多或较熟的纸张,浆糊可适当粘稠些,而对于含棉料多或较生的纸,其所用的浆糊就要调兑的稀一些。直补法优点是不会增加文物本身纸张的厚度,较好的保持了文物原始状态,但文物破损处与补纸边缘衔接处较明显。

托裱方法,即将事先染色的托纸用棕刷直接托裱于整幅文物的背面。具体操作是:用排笔在被修复文物的背后刷上稀浆水,然后用棕刷将事先染好的托纸托裱其上,垫上高丽纸吸水排实,最后上下夹上吸水纸压干,或待裱件完全干了,再掸水(或用喷壶润湿)背面吸上高丽纸加固后,四边涂抹浆糊上墙绷平。为追求修复处与其他部位厚度一致,可利于用透视台在裱件透光处(即破损处背后),进行隐补。同样,托纸材质及颜色尽量接近被修复的文物。托纸染色原则是要“浅一色”,所谓“浅一色”即托纸染出的颜色要比原被修复文物的色调略浅,绝不可深过被修复对象。托裱法对于修复酥脆或破损程度较为严重的纸张较适合,托裱上一层薄纸后,可以增加纸张原有的强度,但会改变了文物原有的整体厚度。

二、纸浆修复的方法

用纸浆修补破损纸质文物的方法是受到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启发。手工造纸工序中,其中也有一道工序叫抄纸,即将纸浆稀释水中,放在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以游离的方式悬浮于水中,然后把竹帘平稳地从抄纸槽中抬起,让纤维均匀地分布于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然后把抄成的湿纸连同竹帘倒扣在抄纸槽旁的湿纸堆上,从上面浇上清水,湿纸会自动脱离竹帘而落在湿纸堆上。纸浆修复正是利用传统手工造纸工序的原理,用纸浆来代替补纸,将纸浆应用于修复纸张文物的过程。它是不同于传统修复纸质文物的方法,纸浆修复可分为纸浆修补机修复与纸浆手工滴注两大类。

无论是用修补机还是手工滴注修复,其纸浆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修复人员用事先准备好相近颜色和同材质补纸撕碎,将其放入榨汁机,按比例倒入蒸馏水和悬浮剂进行搅拌,待制成均匀的纸浆即可以倒出使用了。目前所使用的悬浮剂多为羧甲基纤维素(CMC)。

1、纸浆修补机修复

纸浆修补机修复是以纸浆为修复原料,利用修复设备完成纸张文物修复的过程。其简要操作流程主要为:将纸质文物正面向下置于衬物上,将衬物连同纸质文物整体平放于修补机的操作台上。将塑料膜或塑料布封闭抽气台四周,即除所被修复纸质文物外的所有区域(可留下缝隙以调节吸力)。开启负压装置,使抽气台下方产生负压。调节负压大小要根据纸质文物的纸张厚度、强度及破损程度而定,一般情况都是从最弱调整到较强的吸力。纸张薄或破损严重的吸力应该越小,较厚且结实或破损程度不严重的纸张则反之,但应避免使用过强的吸力。纸浆修补机法的优点是效率很高,一次可修复一整页,对于宽幅不大的纸张甚至可以几页同时加以修复,而缺点是有时无需修复的部位背面也會和修复处一同附着上一层纸浆。

2、纸浆手工滴注法

纸浆手工滴注法是依赖竹帘为载体,使用滴管吸取纸浆,利用重力排除水分,将纸浆直接滴注于纸张破损处的修复方法。

纸浆手工滴注具体操作:先将待修复的纸张文物反面向上,放置于竹帘之上,用喷壶将其润湿并贴敷于竹帘上;将竹帘与文物一同放入水槽中,使文物完全浸湿然后取出放在鹿皮巾上(鹿皮巾起到吸水的作用);纸张四周边缘围上浸湿的宽约2.5厘米的纸条,以此作为边界;使用滴管吸取纸浆反复滴入破损处,直至滴注的纸浆厚度与周边处纸张一致为止。当纸浆滴落于破损处(即滴在竹帘的上方),水分从竹帘空隙处流出,下方的鹿皮巾便吸走水分,只留下纸浆。挤压滴管时要注意手的力度不要过大,要使纸浆纤维均匀分布于破损处;滴好纸浆后,将修复纸质文物连同竹帘一起晾置一会儿,待八成干时,将竹帘倒扣于撤潮纸上,轻压竹帘,然后取走竹帘,将修复的文物放入新准备好撤潮纸之间,加板压干,期间要不断更换干燥的撤潮纸,直至将文物压干,压平。

纸浆手工滴注在竹帘上进行纸质文物的修补,修补处均会产生明显的帘纹,对于有帘纹的纸张可选用合适的竹帘就可追求出修补处与所修复的纸张一样的帘纹效果,但要注意修复时竹帘与所修复文物的摆置方向,要使竹帘与被修复纸张纹路方向相同。纸浆手工滴注比较传统修复的方法,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修复后的效果与被修复纸张更接近,且修复处衔接处口不明显,但对于修补民国时期文献和当代纸质艺术品等这类无帘纹的纸张品就略显不足了。另外,纸浆修复整体都存在牢固程度不够的弊病。

三、纸本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选用合适的修复材料是呈现较好修复效果的关键。对于大量待修复的纸质类文物来说,如何找到相近补纸以及酥脆纸张加固与修复最佳方法的问题,早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修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一致以来纸张文物的修复都是采用传统的直接贴补(古籍类文物多采用此法)和加托纸张的方法来修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的涌入。文博修复者以及民间修复人员不断的探索,不断实践,从托裱和直接贴补纸张到使用薄膜、涂料、丝网等不同材料来增加纸张强度,可以说经过多方面的尝试,而采用与纸张本身材质完全一样的材料——纸浆直接修补,尤为业内人士所关注。

上世纪60年代,欧洲研制出纸浆修补机,并在西方一些国家得到应用。1977年,日本也研制出纸浆修补样机。由于当时国力不足,进口纸浆修补设备投资较大。进口纸浆修补设备虽能提高修复的效率,但也提高了修复的成本。对于当时的修补设备,修复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辅助工序也较为繁琐,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故也无人问津。到了80年代,国内也开始在研制纸浆修补机。当北京图书馆的丁志刚馆长到国外考察纸质文物修复的技术后,便把纸浆修复理念带回国内,纸浆修复的研究也提上日程。同时手工纸浆修补技术的研究也从82年悄然开始。

正式研究手工纸浆修补是在1983年,修复古籍国手张士达先生对此项研究给予了支持和鼓励。1990年2月江苏省文化厅出于古籍保护、修复的迫切要求,根据江苏省作为全国纤维类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需要,依据南京大学图书馆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研究条件,正式下达了“手工紙浆修复技术的研究”科研项目。陆续经过十年到的研究,完成了纸浆手工滴注法修复纸张的课题 。

目前纸本类文物修复方法,国内各大博物馆及图书馆,修复纸本类文物仍然主要采取传统的修复方法,而纸浆修复纸本文物的案例较少。纸浆修复偶尔用于修复量较大,且要求修复工期短,文物级别不高的情况。在博物馆、图书馆及院校里也购置了纸浆补修设备,但使用率并不是很高,而手工滴注法来进行修复工作也不常使用。

四、传统修复与纸浆修复的比较

传统的纸本文物的修复法优势是黏贴的牢固,修复过程中用水量较小,故字迹及颜料相对来说不易晕染和损伤。但这种方法时间成本很高,修复工期需要很长,修复人员工作的难度较大,尤其对于古籍善本类文物修复来说,书籍往往虫蛀破损都很严重,用传统的直补法,光刮口这道工序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而才取托补法较直补法省时省力,但缺改变纸张原有的厚度,从而改变了原貌,对于古籍这种方法更不可取。

纸浆修复最大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较传统修复法来说,文物接触水量较大,对于墨或颜料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修补处不够结实,纸浆容易脱落。用纸浆修补机修复更适合修复无帘纹的民国时期文献及当代机制纸,而且可以同时修复多张,但不需要修复处往往会也在修复后多了层纸浆;手工纸浆滴注式巧用抄纸帘作为纸浆修补依托,被修复直纸张接放在纸帘上进行修补,破损处一目了然,修补处显现帘纹,成纸形态逼真。

五、总结

传统的纸本文物修复方法,是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研究、实践,逐渐形成的成熟,科学的修复技术而被后人传承。纸浆修复技术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纸质文物修复方法的新技术、新的途径,它脱离出了传统修补的固有观念,使得修复工序成为一种更简单,容易操作,使得修复部分还原以纸张制造过程,即将纸浆形态转换成纸张形态,使得修补处与其他部分天衣无缝的呈现出来,使修补的效率及修复效果都大大提升。

目前修复界对于纸浆修复所用的悬浮剂即羧甲基纤维素(CMC)存谨慎态度,不敢轻易用于文物的修复中。另外,纸浆修复后,修复处不够牢固,修补处的纸浆容易脱落,这也阻碍了纸浆修复法的推进和应用。所以纸浆修复的悬浮剂是否可用其他天然原料来取代(例如猕猴桃汁等),以及是否可以在纸浆中加入面粉浆糊来增加粘合的强度,这些问题还需我们不断改进不断实践。

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最佳适用范围,针对文献的破损情况,根据所制定的修补方案,扬长避短,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修补时间,提高修补效率,将传统修补技术与现代修护技术完美地相结合,来实现纸质文物修复工作的最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