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设计艺术与当代文学形式美的共通性

2021-11-10严鹏飞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艺术设计文学

严鹏飞

摘要:形式美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一草一木,抑或是高耸的摩天大楼,抑或是诗词歌赋中,处处都体现着形式美。而文学与设计艺术的形式美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但二者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文学通过文字的形式美,编织出一个个故事来填充人物的血肉,以让人们感同身受为目的,进而体现文学作品之美。设计艺术则用色彩、图案、数学模型来表现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本文在跨学科视野下对当代文学(作品)与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如何相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当代文学;设计艺术

一、 引言

文学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一种文学形式,文学是一种艺术语言。从历史的角度和内容形式来看,艺术的基点远比文学更深。自从人类创造以来,就有了音乐、舞蹈、装饰图像等艺术活动和审美追求,艺术可以起源于模仿、游戏、表演、巫术、工作或更多的决定,文学是在语言发明之后出现的。古代的神话传说,不借助文字记载,很难成为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文学和艺术都是人类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语言及表达情感的媒介。文字因其普及性,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读写,使用门槛很低,故称之以书。艺术因其对技巧、技能、使用甚至于欣賞,都具备一定的门槛,故称之为艺术。所以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表现出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是因为它遵循自然规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积累所以具有独立审美属性。它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文字作品用自己的文字表达方式去描述其内容。同时,它们也蕴含着秩序、大小、比例等各种形式美的规律,内容和其他形式相加就可以促使文学作品发展成为一种经典。不管是传统文学或者是设计艺术,形式美都应该是其吸引受众(即读者)的第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形式的美可以向受众(包括读者)介绍其内容,并可以引起他们和作者之间的审美共鸣。笔者认为,可以将文学与设计具有同一性的形式美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统一、对比、穿插、对称与平衡。

二、文学与设计艺术的统一性

从古来说,文学与艺术的联系从来就密不可分。而现代文学则是用文字或者语言作为其教化的手段。美术则主要是用形象的语言作为教育和宣传的手段。文学主要是抽象的思维,艺术主要是形象的思维,文学与艺术各用不同的话题和语言。两者互相补充,彼此共同生存,一直沿袭至今。文学中的统一并不是单调的、死板的统一形式。而是一种多样的、有规律的统一。因为单调死板的文学不能带给读者感同身受般的情感体验,不能让读者与文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应该各有千秋,情节应该跌宕起伏,不可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在伏笔是要草蛇灰线,在高潮要轰轰烈烈,但在作品的中心思想上要做到统一。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主线《老人与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他非常倒霉,连续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他非常沮丧,但是没有灰心,还要决定去更远的大海碰碰运气。好运果然来了,在远海,他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经过一番搏斗,大鱼成了老人的胜利果实,但是,也引来了一群贪婪的鲨鱼。鲨鱼成群结队,向老人发起一轮轮攻击。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老人凭着一颗不认输的心,与鲨鱼展开搏斗。老人使出所有的力气战斗,但是鲨鱼最后还是吃光了大鱼的肉,然后离开了。表面上,老人好像是失败了,但是在精神上,老人从来没有失败,因为他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哪怕命运让他一次次地失去手中的武器,他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从这位“硬汉”老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充满热血的人生观:即使是面对不可战胜的大自然,但是人仍然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作品中不仅仅写了这些积极的方面,也讲述了他消极的一面。这就是文学中中心思想的统一,通过正面和反面描写的有机统一,才能塑造出一个让读者感同身受的角色。而在设计艺术中,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需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关联”,即。 表达和谐的形式美设计艺术中的对比是将色彩、光影、形状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突出一定的差异,通过光影、色彩的冷暖、大小来表现形象的对比。和图形的数量等。但无论如何,寻求整体视觉效果,统一的意义就是如此。

三、对比--文学与设计艺术最普遍的融合

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唐·吉诃德》为例。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文学中对比的形式美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因为迷恋骑士小说而忽视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幻想者”。其中作为主人公白日梦的对象,骑士精神一词本身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但因为与现实的错位,这种精神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常常产生与之相反的结果,导致堂吉诃德成为一个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疯子。虽然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在文末主人公也“幡然醒悟”放弃了迷恋,但显然堂吉诃德的可贵正是在于对骑士精神的理想主义的追求。对这一梦想的放弃使得主人公一下子沦为平庸,整个故事以理想主义的激情开始,却在一片世俗化的嘲谑中结束。反讽的戏剧表达和结局的悲剧内涵构成了小说的内在张力。

在艺术设计中,最典型的对比应该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太极图的颜色由一黑一白两种对比度强烈的颜色组成,且有一种圆润无间的方式组合起来,在突出了对比的同时也强调了一种独到的富有张力的形态美。因而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一定要强调对比。而且对比越强,越有张力。

四、文学与设计艺术更进一步的融合--穿插

再来说说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整篇文章大量倒叙插叙穿插应用,通过时间层面的三个穿插变化:一是作者的前后的变化,一是小兄弟的前后的变化。作者的变化是主要的,小兄弟的变化是次要的方面。但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个层面的对比交织成深沉的叙事点,使文章含蕴极深。同时又辅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呈现出清晰可寻的脉络,和三个层面的对比交织成一个浑然的整体。作者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是:对放风筝的“嫌恶”,对小兄弟看放风筝的“可鄙”,看到小兄弟做风筝时的“愤怒”,折断风筝离开时的“傲然”,反思后的“沉重”和不得原谅后的“悲哀”。

而穿插映射到设计中,就产生了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平面设计师。在艺术创造方面,视觉的优先级很高,并且视觉传达设计的宗旨“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这就意味着视觉传达设计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能脱离群众,也因此,需要在其中穿插加入其他元素。例如在设计海报时,不仅要设计字体,还要设计logo,还要设计展示。方方面面的元素都要通过穿插的手段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

五、对称与平衡--文学与设计艺术融合的基石

对称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在追求的一种形式美。无论是在文学中还是在生活中,对称美都无处不在。在文学中,这种对称被称为对仗,在诗词中较为多见。对于对称的喜好在建筑中尤为多见,北京的天坛、紫禁城,西安的城墙、大雁塔抑或是鼎鼎大名的泰姬陵,都体现出了对称美学的极高造诣。

而对称分为三种:反射对称、旋转对称和平移对称。例如在艺术设计方面,反射对称其实是我们经常见到却不注意的一种对称设计,例如每个大商场的外面都会安装一种可以照人的玻璃,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在视觉方面增加周遭空间的大小。旋转对称的经典就是教堂之中的穹顶了。每所教堂的穹顶上都会利用旋转对称的方式绘制画作。平移对称就更常见了,我们平时过马路所走的斑马线便是最明显的一种设计。

但在设计上,对称并不等同于相同的镜像。完美的对称在网页设计和现实生活中都是罕见的。我们周围的大多数自然物体和造物都不是绝对对称的。例如,我们习惯认为我们的脸和身体是两个镜像部分。然而,脸的左边和右边并不完全相同。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对布局的感知来创建对称性,只要观众能从成品中获得对称感,可以在每一边都有细微的变化。在自然界中,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不对称 - 例如在树枝或云的形状中。许多设计师认为只有对称布局才能达到平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不对称”一词意味着缺乏平衡。虽然不对称的定义是缺乏对称性,但并不是缺乏平衡,缺乏对称性的设计仍然需要平衡。换句话说,不管你创造的布局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重要的是要达到平衡,因为不平衡的构图会让观者感到不舒服。掌握适当平衡(对称和不对称)的一种技是,为页面上的每个元素都赋予视觉权重。视觉权重取决于元素的大小(较小的对象可能比较大的对象轻)和视觉属性,例如对比度(对比元素可能比中性元素重)。设计师需要不断调整元素的权重,直到它们达到有效的平衡。

总结:形式美是文学与艺术设计的共通之处,体现在统一、对比、穿插、对位等方面。当代文学的融入对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当代文学的融入加入艺术设计之后,对传统艺术设计的传承发展起着一个积极向上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当代文學融入在艺术设计领域已经是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当代文学的融入对于艺术设计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加以引导,使当代文学的融入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并以之为指引,让艺术设计在当代文学的融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跨学科视野下当代文学与设计艺术形式美相融性研究 张欢 学术论坛

[2]《唐·吉诃德》 塞万提斯·萨维德

[3]《风筝》 鲁迅

[4]《老人与海》 海明威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艺术设计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文学小说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文学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