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

2021-11-10庞家欣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家

庞家欣

电视剧作为颇受中国大众喜爱的一种虚构性叙事形态,以当代人情感和生活的变迁的“见证者”的身份贴近社会生活,呈现家庭关系,反映事实,长久以来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时代气息。在中国电视剧生产的国家和市场双重制约之下,以人民群众真实生活为蓝本,展现时代风尚、价值观念和文化潮流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近年来活跃于荧幕中,成为引领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生产场域。电视剧《安家》抓住社会热点“买房、安家”这一全民关注的话题,以房屋中介这一群体和其衍生故事中的人物群像为表现对象,努力实践着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

一、公共话题的表述和个体成长的依托

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产生了“有房才有家”、“有房就有家”这样一个共识或者说是意识形态,“家”的概念似乎也在有房的前提下才得以圆满。《安家》以“买房”、“安家”这一中国人普遍关注的公共话题为焦点,借助影像化的外壳引发各个年龄群体的共鸣,多次发酵出了社会话题并引发舆论探讨,发挥出百姓生活情感抚慰和精神寄托的作用。不同人物的故事经历反映出社会中面临的诸多情感问题和公共话题,从“房子”到“家”的表述深入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尤为关切的命题,并始终触及着中华民族“家本位”的核心思想。《安家》借助对公共话题的表述俯视当代人生活的困顿和情感的失重,调试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阶段性变化。

《安家》中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并在他们的个人成长路线中延伸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房似锦的出场,打破了以往电视剧集中职场女精英妆容精致,开豪车住精装房的形象设定,一身工装佩戴工牌,一双穿到破的鞋子,名字叫“房似锦”却为节省房费独自住“凶宅”,编剧六六把串联起全剧核心的女主用一个“真”字展现的淋漓尽致。观众更愿意从一个毫无“主角光环”的角色身上寻找自己同样缺失的存在感,通过角色在人生或道义上的成功替代性的感受自己未曾感受到的成功,从而得到满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把普通人作为一个社会范畴来理解,以生命个体的存在形态,尤其是情感存在形态,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中体现普遍的价值诉求和情感需求,通过“理想人格的诗意化塑造”和“去符号化的生活叙事”,[ 赵晖. 主流价值观在电视剧中的守望[N]. 光明日报,2012-07-16(014).

]把对真、善、美社会主流价值观高度默契的认同借助大众文化的流行传递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安家》用个人的成长过程为依托,通过符号化的形象在所传达的价值观与观众诉求之间建立起联系,以世俗化的姿态把握好意识形态的言说。

二、不同群体的关怀和各个阶级的联结

房屋中介这一职业群体在《安家》中透视不同群体和阶级情感观的差异、消费观念构建,通过家庭关系的处理等话题设置直击观众心灵,引发出观众的热评和评论界的热议。剧中鱼化龙在等待了反复更改看房时间的张先生一天后,最后一次拨打了客户的电话,结果遭到了对方的一番辱骂。中介行业长期被困顿于“沾不得”的桎梏之中,《安家》则对“房产中介”这一行业第一次试水,尽显了对社会各个群体的关怀。编剧六六善于捕捉社会现实中的热点和痛点,将一个常与受众接触而又并不了解的职业置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不少中介从业人员直言“剧中就是我本人”。细数当下热播剧集,观众的共情点往往通过大众群体激发,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历程在电视剧中的尽情刻画日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偏颇。中介人员在剧中对职业的热忱体现了个体的屈从,这种个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屈从,是社会个体对其身份的认同,一方面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维护和再生了整个社会的制度的体系。

的色彩,他们在社会区隔中具有暧昧不清的身份,善于调和上层和下层、精英与大众的口味,是可以连接起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式人物。房产交易涉及到不同阶级之间的联结,老洋房向公馆的看护人耿叔与继承人和购买人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阶级,耿叔的忠信和向文森的背信在金钱相关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龚先生和远方亲戚太表姑奶奶之间的房产争夺也因金钱利益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两个抓住观众情绪的故事都有其真實原型,阶级差异之下的社会关系冲突在房子面前遭遇着道德、亲情的考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利益的差异而伴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电视剧在媒体产业形态和意义生产场域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重构与意识形态整合,《安家》通过演员夸张的表演呈现了���源自不同阶级和群体的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将编剧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植入其中,达到了宣扬思想、教化观众的作用。

三、主流价值观的多层导向和意识形态的指导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单元,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不断探索发掘的视角。剧中阚文涛的家庭矛盾多次在剧中进行讨论,从阚太太是否能拿回知否名下的房产到婚姻能否破镜重圆,这段家庭事件有如一面镜子照鉴着欲望和人性,知否的“灵魂伴侣说”也折射出时代变化和社会心理的沿袭,价值观的博弈在现代权力运行机制下呈现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从失衡到平衡。《安家》以“房”作为意识形态的叙述符号对不同情况的家庭问题进行伦理观上的思考和探索,在多层次的主流价值观中努力以积极的心态去构筑一个完美幸福的世俗神话。

《安家》中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从情感层面,观众从独立自主的房似锦身上看到了女性主义之光,把职场女性所需要的全新面貌不断升级;从社会心理层面,不同故事不同情况都面临着“安家”的核心问题,大众用正确的道德观和文化标准讨论和考量着剧中的人物;从价值层面,出轨、养老、道义、职业精神等话题随着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发展而与时俱进。编剧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从人的精神和尊严展开,并不回避钱、权、色的主题,电视剧的创作不再“脸谱化”,更多的从立足于现实锋利的揭露和声讨社会中的黑暗面,这是社会开明、时代进步的结果,反映出大众正确的道德观已经形成,大众文化文本的标准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引领社会、教化人生、避免试错的娱乐产品生成,在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和大众文化狂欢心态结合,不局限于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更多地进行升级。

按照布尔迪厄的看法,中产阶级历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差别战略家”[ 徐国源.审美日常化的话语困境及人文批判[ J] .文艺理论研究, 2009( 4) :132 -136.]

参考文献:

[1]许婧.探析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对“家”的多元呈现[J].当代电视,2020(06):49-53.

[2]陈艺.道德的坚守与现实的思考——基于电视剧《安家》的分析[J].视听,2020(07):40-41.

[3]李艺.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意识形态流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伍文静.电视剧《蜗居》的意识形态分析[J].大众文艺,2011(03):188.

[5]周晓燕.《蜗居》的双重言说和意识形态策略解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2):44-47.

[6]赵月枝,吴畅畅.大众娱乐中的国家、市场与阶级——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01):26-41+159.

[7]张荣恺.主旋律电视剧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双向建构[J].青年记者,2013(33):62-63.

[8]尹鸿,马向阳.话语·身份·景观——从2009年谍剧热看类型电视剧的生产、消费和意义生成机制[J].电视研究,2010(01):47-52.

[9]吴秋雅.纪录与建构——中国电视剧1978—2008年发展综述[J].当代电影,2008(10):82-88.

[10]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赵晖. 主流价值观在电视剧中的守望[N]. 光明日报,2012-07-16(014).

徐国源.审美日常化的话语困境及人文批判[ J] .文艺理论研究, 2009( 4) :132 -136.

猜你喜欢

安家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小酷龙大冒险第8集生化危机(下)
在宋代“安家”也不易
小熊安家
为农民工党员“安家”
咏兰
紫鸢花开
鄂粤两地共寻抗日中国空军英烈安家驹墓址
动物器官有望在人体“安家”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