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近现代音乐广播研究之蹊径

2021-11-10严苏霞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期刊广播音乐

摘要:《“愚民与娱民”的电波——抗战时期伪满地区的音乐广播研究》发表于《音乐研究》音乐研究2014年9月第5期,该期刊论文在音乐广播研究领域具有创新及新颖性突破的期刊论文。以多角度来阐释抗日战争时期伪满广播音乐,充分展示了实证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魅力该论文期刊研究对其他地区及其他时间段的广播音乐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文章主要从”陈文“专题论述思路独特及撰写方法的独特来揭晓它是如何开辟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伪满音乐广播的蹊径。

关键字:近代音乐广播、蹊径、学习

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其以声音为媒介,广播这一性质造就了其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关系,从而造就了音乐可“隔空传送”的这一社会现象。20 世纪初,无线电技术应用于广播,美国首先成立了无线电广播电台。广播节目编排的特点使得广播音乐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城市音乐的重要特质,广播音乐成为了研究城市音乐史的良好视角。

至今音乐学界对于广播音乐的研究甚少,广播音乐作为极少部分穿插论著之中,起到点缀及丰富广播论著的作用。由于广播本身的庞大性,因此著作类以赵玉明先生的《中国现代广播简史:1923 一 1949》、《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续集》这一系列为关于广播发展史的著作,对广播从传入我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做出了系统性的阐述。这系列中国广播史上一些模棱两可的史实进行了考证,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个宏观的概括性描述。关于音乐广播的研究现在知网查询可见的为林媛教授的期刊论文《上海开洛电台广播音乐研究: 1924 ~ 1929》、《上海广播音乐———西物东渐视野下的异质音乐文化( 1923 ~ 1949)》以及其学生张霄萌的硕士学位论文《交通部上海广播电台社团音乐节目研究(1935—1937)》都为关于上海地区广播音乐的研究。近代广播传入并迅速发展,因此广播与音乐在上海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广播这一媒介造就了多样音乐在上海呈现的场景。音乐研究因此也多倾向于上海这一地区以及近代这一时期来进行。

一、专题论述思路的蹊径

专题论述思路为文章的宏观层面的分析,因此主要从文章的篇题目及章节分析为主,来揭晓从”陈文“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伪满地区广播音乐整体性研究。呈包围性质的方式分析来分析音乐广播研究的蹊径。

(一)题目的独特性

题目为——《“愚民与娱民”的电波——抗战时期伪满地区的音乐广播研究》,题目首先“陈文”具有独特押韵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消除了对于平常论文的枯燥感,在另一层面表明了期刊的立意,具有切入主题性的作用。题目的另一蕴意表达了广播以声音为媒介在社会性这一环境中广播音乐传播对大众的心理及生理的双面性质的两大功能。期刊开篇就阐明了全文所要立意的观点解读“霸权主义监管的硬性策略”此为愚民方面与“以多样化节目来吸引听众的柔性策略”成为娱民方面,娱乐及愚弄大众两方面阐述抗日时期伪满音乐广播的性質,二者成为了“陈文”研究伪满音乐广播的关键部分。

(二)历史背景

期刊第一章将伪满音乐广播的诞生及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对广播音乐传送的内容具有巨大的影响性,于此同时历史背景的变迁也伴随着广播这一媒介的变迁发展。文章的整体性阐述主要从这四个历史时期的广播内部形式的不断变化来勾勒出抗日战争时期伪满地区的广播音乐,广播的不断变化,音乐被传播的媒介不断被影响,同时让陈文更具社会性,历史性及传播性。

(三)节目的制作与收听率确保

期刊论文的二章首先以广播政策与音乐广播制作管理及节目制作与听众间的沟通为切入点。从节目制作的层面伪满广播音乐节目分为报道、教化、慰安等三大类。音乐节目主要在慰安类节目,以及对相应零散的音乐播放做出了分析。以社会传播学的角度来阐述容易被忽视的零散或者隐性的音乐类节目。

收听率的确保一方面很好的表述了广播音乐中传输音乐一方中的研究,这对于音乐传播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作为广播宣传的前提条件.陈文首先分析了收音机的普及程度,而后对于广播采取的“软硬兼施”强化措施,进行了分别性的阐述。

(四)音乐节目的实态与分类

抗日战争时期伪满音乐主要以播放音乐唱片,然而随着广播通讯技术的日益成熟,现场直播以及音乐转播节目频繁出现,陈文根据伪满地区音乐的特征划分为民族传统音乐、西洋器乐、西洋声乐等三大类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本章侧重点为声乐类广播节目主要有:俄侨的歌曲与合唱、俄侨以外的歌曲活动、合唱活动、少儿合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值得一一提的是,除了常规的专门声乐类节目表演之外,出现在当时广为流行的各种广播剧中的主题曲、插曲、背景音乐等广播剧音乐,也是深受广大听众热捧的音乐节目。

二、撰写方式的蹊径

陈文撰写方式主要为辩证法来呈现表现伪满音乐广播,同时陈文也利用了统计学的方式,为读者更加简洁明了及具体全面的解读伪满音乐广播。

(一)辩证法的利用

抗日战争时期伪满广播音乐研究时立足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立场,并兼顾了“辩证法”观点的研究视角,二者客观解读伪满音乐广播的钥匙。期刊题目表现了辩证法的利用。“霸道”与“柔性”二者的对比在两种不同方面多层次揭晓伪满地区音乐广播的奥秘。

在第二章第一节中“隐性音乐”及“显性音乐”两者的阐述也是其中一种辩证法表现方式,两种音乐形式表现出音乐研究的全面性,以及研究所涉及的音乐涉及广播内容播送的许多方面。在第二章中对于广播政策的解读同时也利用了辩证法的方式来阐述,“强”与“弱”两者的相对性质的两个字,体现了广播政策的形式大不相同。陈文将两类不同性质政策下所产生的音乐广播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表述。

(二)其他地区广播音乐究方法的借鉴为了更好地看清伪满广播的真实面目,陈文借鉴参考了20世纪30年代同时期的其他相关案例“日本殖民地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音乐广播”和“希特勒登台时期纳粹德国的音乐广播”等相关研究经验。

对中国伪满地区的音乐广播作为近代大众传播媒体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当时特殊的殖民文化空间,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申诉与自律性发展”是如何展开的?以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音乐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到底给予了怎样的影响。

(三)图表的多元化利用

期刊中第一章历史背景用地图形式的图片来表明伪满洲国广播网络分布状况,图片与文章相结合更为形象的给读者来呈现文章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有趣而生动。主要多为表格的形式表达文章内容。表1呈现在第二章中为“伪满地区日语频道中音乐广播节目与时间统计”表格分为四季时间段开始的不同后下面接到的是平时段的节目表以及公休日的节目表。表2为“伪满地区汉语频道中音乐广播节目与时间统计”从两个表1和表2的对比中可以表明汉语频道的节目时长短与日语节目的时长。

表3在期刊的第二章第二小节进行了顺序排列及节目种类的统计分析及总结,利用文字形式解读表格。表4在第三章第三小节中为“伪满各地少儿广播合唱团”为统计性的表格,地区合唱团的多少一目了然。表4相对于其他表格更为简洁性及单一性,少于其他表格的总结性及对比性。与此同时也呈现了表格的丰富多样性来阐明文章内容。

总结:音乐广播研究是近现代音乐研究领域的新兴领域,有许多可待挖掘的方方面面。《“愚民与娱民”的电波——抗战时期伪满地区的音乐广播研究》这一文章只是音乐广播研究邻域的冰山一角,但其在研究邻域内的作用及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陈文对于伪满地区的广播音乐做出了详细的论述,是研究广播音乐的里程碑作品对于其他学者起到了借鉴性质的作用。

在本篇期刊中结构方面存在的分类问题,如第二章“节目的制作与收听率的确保”笔者认为可分开阐明,随同为广播内部运作的部分,两者之间的交叉点在于听众如果两部分分开阐述更具有明确性。理论层面有所提升例如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当中的某项具体理论、模式作为解读历史现象的有力凭证。当然陈文期刊本身就带有史实性,严谨性,无论是行文思路还是在方法运用多层面读体现了探究抗日战争是伪满音乐所付出了艰辛。对于研究参考资料的多语言性,以及资料庞大可以看清研究的难度,可以说该期刊是开音乐广播研究之蹊径的力作,同时也是其他地区广播音乐研究借鉴之巨作。

参考文献

[1]赵玉明,艾红红,刘书峰主编.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

[2]陳乃良.“愚民与娱民”的电波——抗战时期伪满地区的音乐广播研究[J].音乐研究,2014(05):55-72.

[3]林媛.上海广播音乐——西物东渐视野下的异质音乐文化(1923~1949)[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03)

严苏霞,1994,女,汉,江西赣州,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外音乐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期刊广播音乐
期刊审稿进度表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音乐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