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武威教育状况之一瞥

2021-11-10贾海鹏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威师范学校学校

武威,作为河西走廊上的丝路重镇,不仅是西北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文化教育上的一个枢纽,明清以来,素有“书城不夜”美誉的凉州学风浓厚,但由于深处西北内地,近代“西学东渐”思潮对教育的影响始终不及东部沿海地方迅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成为抗战救国的大后方,一大批学校西迁,伴之而来的除了教授、书籍、仪器外,更重要的还有近代科学教育方法和理念。虽处于战时状态,也会面临日机的空袭轰炸,但武威的教育在这一时期还是获得了一定发展。

一、武威学校、学生之状况

据1941年甘肃科学教育馆《河西教育调查》一文中教育厅对河西十五县人口数、学龄儿童的统计来看,武威在河西十五县中都是排名第一的。

河西十五县中,共计有中等学校九所,即省立武威中学、省立武威师范,私立青云中学,省立张掖中学,省立酒泉师范,国立中央政治分校(现改为国立肃州师范),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立河西中学,省立张掖师范,省立张掖农业学校等。此外还尚有省立武威硝皮职工补习学校一所,县立民勤初级职校一所。九所中等学校武威就占据三席(省立武威中学、省立武威师范,私立青云中学),还有武威硝皮职工补习学校等,具体各学校学级数、教职员数、学生数、经费数等见下表:

何为“中心学校”与“国民学校”?其实都是初等教育的一级,1940年为配合新县制的推进,教育部颁布《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对初等教育进行重大的变革。小学改为“国民学校”与“中心国民学校”两类,实施“政教合一”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合一”的政策。国民学校以每保设立一所为原则,中心国民学校每乡镇设置一所。据上表可以看出,武威地区的初等教育在河西各县中也是排名靠前,比较领先的。在1942年武威县长薛兴唐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方面全县有中心小学18处,保国民学校150处,学生合计21400余人。

因此,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无论是学校个数、学生人数,还是办学经费,武威、民勤、古浪所在的凉州地区在整体教育上是较其它河西诸县达发的。诚如时人所说的那样,河西教育实以甘凉肃为中心,凉州更是中心中的中心

二、甘肃科学教育馆

教育的提升,首先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受近代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服务于抗战建国、开发西北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9年在兰州创建了甘肃科学教育馆,专门通过培训教师、开办中心实验室、巡回教学、图书公开阅览、举办学术演讲、鼓励学术研究等多种方式来增进西北边疆学校之科学教育、普及社会民众科学知识等,虽然环境艰难,物力堪忧、经费短缺,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改进了西北边疆地区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例如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武威举办的武威区小学教员培训班。

这次暑假训练班不仅仅是针对武威地区的教师,还包含整个第六行政区之内的古浪、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临泽等地方的教师。武威地方的教师最多,接近培训人数的一半,达到113人,古浪27人,民勤45人,永昌15人,张掖10人,民乐6人,临泽19人,山丹6人,总共有241名人员参加培训。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从7月15日至8月17日,达一个月之久。政府对其也是相当的重视,聘请了马步青、贡沛城为名誉指导委员,对学员的讲授课程除了总理遗教、总裁言行、国民党政纲与政策、国民党党史及组织、党员须知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新连与规律、抗战建国纲领、县各级组织纲要、地方自治、合作事业等政论性知识外,还有国民教育发挥、国民小学及中心学校行政、小学普通教学法教育理论,以及国语、算数、理化、生物、社会等具体科目的教材及教学法,甚至还包括注音符号、教育统计图表、小学卫生、教学评比、音乐、专题讲演等技能素质,学员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样,有劳动服务、时事座谈、小组讨论、音乐会、科学表演、演讲比赛、辩论、竞走、球类比赛、壁报、联欢会。

通过举办这样的暑期培训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对抗战时期武威教育的发展无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教育教学之日常

在1938年《甘肃教育整理方案》中,记录了武威两所学校,即省立武威中学和武威师范学校的改进方案,根据记载可以窥探到学生、老师们在学校的日常。

1.关于班级人数

受制于当时教育资源的紧缺,规定每班必须至少达到25人,人数不足的须招插班生,或归并其它性质相同的学校。应该是力求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2.关于教职员

规定教员以专任为原则,所谓专任是指在校外无兼职的人,每周课平均20小时以上,学校专任教员担任班级主任的要占到三分之二,但是不另支薪水。教员俸给(除国文每小时1元计外其余均以7角计),学校也有平均20小时以下的兼任教员,他们在担任班级主任时,可酌情发给月薪。除了教员老师外,学校职员有校长、教导主任、会计、事(庶)务、文牍、图书管理员、体育管理员、书记、校工等,这些人是按月发俸的,如省立武威中学校长俸给100元、教导主任60元、会计25元、事务25元、文牍20元、图书管理员15元、书记17元,中等学校的教职员月俸会稍微有5—10元不等的增长。

3.关于课程

基本上每个班级每周上课36小时,中学的课程有国文21小时,英语18小时,数学18小时,理化9小时,历史6小时,地理6小时,公民6小时,图画3小时,劳作3小时,音乐3小时,体育童军12小时,卫生3小时。武威师范课程分教育18小时,史地20小时,理化14小时,算学24小时,国文26小时,体育8小时,童军4小时,劳作4小时,公民7小时,音乐4小时,图画4小时,卫生5小时,植物3小时,动物3小时。总体来看,学校科目以国文、数、理、化等为主,但也包括劳、音、体、美、卫,追求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为服务抗战救国的目的,初等教育中就开始加入了童军科目,以求尽早管输勇敢爱国意识和军事技能。

四、关于省立武威师范学校

省立武威师范学校是武威最古老的公立学校,是民国四年(1915年) ,在前甘凉道尹凉州中营衙署旧址设置的甘凉道立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建的,1916年改为甘肃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6年改为甘肃省立武威师范学校。学校自创建后,也是历经战火匪徒破坏,例如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学校遭匪摧毁,校长杨国桢殉难,停顿半年之久,至1929年春才恢复正常开学。1941年6月22日敌机袭凉,本校也不幸遭遇炸毁,损失惨重,被炸校舍八十多间,是这次日机空袭凉州受损最严重的地方。

武威师范学校作为抗战时期本地最高等级的学校,虽遭遇轰炸,但不到三个月就基本恢复正常教学,它不仅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础教育老师,更是一个启迪青年进步,宣传抗战救国思想,组织社团活动的中心,例如学校兼办社教,督导学生编贴街头壁报,利用休息日派宣传队、歌咏队在城乡各处宣传,在学校举行同乐会时邀请附近居民联欢,表演有关抗战话剧,并做通俗讲演,增进民众一般常识,激发爱国情绪,每月督导附近居民举行国民月会。同时学校还辅导地方教育,在促进当地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抗战时期,武威处于西北大后方,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外部依靠甘肃科学教育馆,内部凭借省立武威师范学校的平台,政府大力推进教育改进,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上都有所发展,这为抗战勝利以及新中国建立后进一步扫除文盲,促进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贾海鹏(1990.08—),男,甘肃宁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干部单位,研究方向:古代史专业

猜你喜欢

武威师范学校学校
重任在肩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武威觅古
Study of History is Essential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