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

2021-11-10谭冬雪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自由马克思

摘要: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追求自由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是自由的坚定追求者和不朽殉道者,他汲取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观的精髓,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对于认清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和缺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当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我们应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去研究马克思的自由观,从而使其真正地成为批判现实、改造现实的武器。只有把马克思的自由观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自由 自由观 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实践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产生于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而自我意识哲学又来自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自由观。

在马克思一生的事业中,自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自由思想占据着马克思的童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乃至一生。在马克思看来,抒发人类的真性情乃是哲学的真谛。以至于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回忆到,马克思“深深地沉浸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关于政治、宗教、生活、艺术的自由思想里”[1]。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对其思想影响很大,使得其对自由原则并不陌生。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宗教作文中写到:“由此可见,各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同基督一致的必要性。但是,在我们研究各个人的历史,人的本性的时候,我们虽然也看到他心中有神性的火花,好善的热情、求知的欲望、对真理的渴望”[2]。此篇文章充分地展现了马克思对人类自由强烈的追求和渴望,这也为其革命事业提供强大的助力。

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也大不相同,所以对人的自由的看法也不相同。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其对于自由的定义是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在马克思那里,自由只能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即自由生活的状态,也就是人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于他将人的自由发展融入到生活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去理解,为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思想史上有关自由理论的积极因素,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肯定了“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的提法,并在自由观念形成的过程中重塑了西方自由理论的发展历史,经过“政治自由” 、“理性自由” 最终达到“劳动自由” ,把人类自由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制高点,因此形成了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同以往哲学观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从事真实活动的人,是劳动并实践的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本质上是社会劳动的自由,是社会实践的自由。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思想内涵

(一)物质生产实践是主体自由之源

马克思哲学着眼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本身,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感性的生命体,还是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主体。这种使人成为主体的实际活动是生产劳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了主体的自我决定、自我选择和自我满足。这样的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人的自由,既不是理性自由,也不是政治自由,而是人在实际活动中生成的和实现的自由,也只有这种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由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劳动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不会停留于思想和理性的表面,它必须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实现。劳动和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且区别于动物和其它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它蕴含着自由,具有自由活动的属性。它既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内在根据,又是人类自由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其目的是占有自然物质以达到自身需求。为实现目的,人不仅要使自身的劳动器官运动起来,还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劳动,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真本领。

自由必须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实现,但并非一切劳动都是自由劳动。马克思讲:“劳动的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提供的。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的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3]总之,自由离不开劳动,而自由的实现,包含着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包含着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及主体需要和主客体的本质联系。

(二)自由通过劳动实践得以实现

自由是主体的自由,是主体自主性的活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活动。作为主体的活动,虽然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但这种客观活动是包含着自我意识。因此,这种活动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主动性和超越性。

主体自由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外在的必然性对主体自身需要的合目的性。自然界的自然必然性,如果不和人类活动发生联系,那它对主体自由就没有任何意义。主体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与自然必然性发生联系,并积极地认识和改造这种必然性,来争取对自然界的自由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和主体活动发生联系的自然必然性,实际上是纳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必然性,是主体自己活动的目的本身。离开主体自由来谈论必然,只会导致宿命论。

外在的客观必然性必须通过主体的能动活动——社会实践得以呈现。实践是主体的实践,人们能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对外在必然性加以认识和利用,以实现主体自由。

(三)人的自由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社会自由,社会离不开人,个人也离不开社会,人与社会相辅相成。人类自由是一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里,劳动者进行的是异化劳动、强制劳动、雇佣劳动。在这种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出符合目的的产品,不为劳动者所有和享用,而被非劳动者剥削和占有。”[4]劳动生产出财富,但财富并不为劳动者所有,这样劳动和产品的所有权就分离了,劳动和自由也就分离了。

工人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丧失了自己对劳动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的自由,这种自由也就成为了异化自由。马克思把工人让渡劳动和资本家占有劳动的过程称为颠倒的过程。“这种颠倒的过程不过是历史的必然性,不过是从一定的历史出发点或基础出发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但决不是生产的基础本身以及过程的这种形式。”[5]马克思的自由观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对抗形式,建立共产主义的协调形式,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劳动。那时“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少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6]这种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劳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劳动。

三、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

人类历史上任何哲学都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并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性的指导。“哲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描述生活,不仅仅是揭示‘是’(包括外部世界与人的思维)之规律,不仅仅是为了使思维清晰、使思维方式更经济有效,而且是要为它所处的时代创造出具有根本性的、能引导好生活的价值理念。”本性的、能引导好生活的价值理念。”[7]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当如此。

马克思自由观是具体的、实际的,并非从天而降的,是无法脱离个人实际生产生活而独存。自由得以真正实现是为了确保个人对主体性的掌控。作为主体的人,从事主体性的劳动,必须树立起主体意识,能动的改造自然,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全面自由。个体之间自由权利的行使是不以侵害他人权利为前提,自由不是局限在某一特殊领域的自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自由的实现程度,对于个人来说,自由不仅是对自然必然性的熟练认识,更是对社会关系的自觉遵循。人是有意识的能动机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才是最大化自由的体现。

马克思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产生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国家社会在制定路線、方针、政策、制度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事物的预见性和对发展方向的预见性。马克思自由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而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解决自由实现过程中的矛盾提供了基本方法与原则。其次,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再次,马克思自由观为坚定我国实现共产主义信念的实践提供了保障。最后,马克思自由观对我们树立科学的执政观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Ⅰ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北京。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北京。

[3]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M]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国外黑格尔哲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 萨特.存在与虚无[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7] 胡春阳.论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谭冬雪,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学历: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 :西方实践哲学。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自由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别开生面的描绘